摘要:我县群众性的小戏创造渊源很深。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路线指导下,就大张旗鼓的在全县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几乎村村都有文艺宣传队,每年逢假节日都活跃一番。到了传统节日春节,都排练节目,小戏为主体大闹正月,本村演出后,互送演出,一直欢腾到二月二,结束后开始闹春耕。平
夯实小戏之乡的根基
——创建全国文化模范县之三
作者 | 冯恩昌
我县群众性的小戏创造渊源很深。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文艺路线指导下,就大张旗鼓的在全县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几乎村村都有文艺宣传队,每年逢假节日都活跃一番。到了传统节日春节,都排练节目,小戏为主体大闹正月,本村演出后,互送演出,一直欢腾到二月二,结束后开始闹春耕。平时配合政治运动,送子参军时,也要演出祝贺。如此以来,不少村庄常设文艺宣传队,有专门编剧本的,随时即当演员的,伴奏的乐队等,如此以来,全县的小戏创作与演出就有了根基。五六十年代县里有京剧团后,又成立了吕剧团,吕剧团担负着排练演出县里自己创作的小戏。
《临朐文艺》登过的本县作者的剧本、戏曲、快板、歌曲、快板剧、对口词、表演唱,吕剧团都一一排练演出,还开座谈会讨论剧本。我县的创作元老郝湘臻,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创作出了快板剧《半边天》,改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妇女的地位,引起了山东戏剧界的重视,被省里文艺调演后,山东省吕剧团进行改编,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轰动很大。我县自己创作剧本,被改编演出一个半小时,这在我县演艺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戏剧第一品牌。这对我县文艺创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引领作用。在这件事的影响下,我县的戏曲作者受到极大鼓舞,风起云涌地拿出很多好的剧本,小戏《永不生锈》《雏鹰展翅》先后参加了省文艺会演。《换车》《永军回乡》《搬家》《一对迷》等剧作,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买》《考女婿》被省电视台播放。《村头风波》《风雨别》《种瓜人家》《家常便饭》《送伞》《武大郎开店》,都被省以上刊物发表。《陈毅打场》获全国优秀剧本奖,《借媳妇》获全国文化部农村业余创作二等奖。
我县小戏创作的大好形势,引起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据说山东省长白如冰到嵩山水库参加劳动,他的夫人祖敏是省文艺界领导人之一,访问了我县文化部门,看了演出的小戏之后,第一个称为我县为“小戏之乡”。七八十年代,山东省文化厅把我县小戏作为山东重点剧目,当时的文化厅长张长森,多次前来指导工作,文化处长孔小划常来支持帮助,对我县小戏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省广播电视厅,把我县作为电视剧创作和拍摄基地,我县的第一部电视剧《山胖子》,就是山东省电视剧拍摄团前来拍的。作者秦景林、县文联副主席王鑫和我都参与,拍得很成功,在全国进行了放映。我县作者尹文良创作的《借媳妇》,经吕剧团精心排练,由省电视剧拍摄剧团拍摄成能演一个多小时的电视剧,在全国放映后影响很大。这在我县电视剧发展史上占了首位,有了创作电视剧的优势,到了80年代,临朐小戏创作掀起第二个高潮。全县创作剧目达100部之多。在拍摄电视剧的过程中,县文联和县文化局积极配合,我、刘玉泽、王鑫等几位全力靠上,进行服务。山东电视台把我县作为拍电视剧的基地,省广播电视厅厅长金钊来临朐,我向他要了李逵这个人物,他又对临朐的文艺创作了解熟悉,我一提出他就当场拍板定案答应了,一共6集,把编剧任务全交给了我县创作,由王鑫、冯益汉、马同秀、秦景林、张玉生5名创作员,完成了6集任务。在全省戏剧、电视剧评奖中获一等奖。省广播电视厅滕敬德副厅长,分管拍电视剧,亲自来过多次,现场指导。我县被评为文化模范县之前,以自己创作的剧本,拍出电视剧14部。对这一成果,由我撰稿,登在了大众日报。
小戏能够繁荣兴盛,关键在县委、县政府重视,领导亲自靠上抓。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马连礼,热爱小戏,亲自修改剧本,观看剧团排练。吕剧团排练的节目,他都抽时间观看,组织文化部门和创作骨干讨论修改。作者冯益汉写的大型剧《元丰行》,演出两个多小时,他带领大家看完后,接着打夜班讨论修改,夜深还让大家吃一顿夜餐,早晚改出一定眉目,连续几次讨论修改,使此剧终于在省里获奖。由于他大力支持小戏创作演出,以身示范,贡献才华,被人们称为“临朐的小戏乡长”。他还主动申请就工名额,为十名小戏作者转为正式职工。县里重视小戏,还拿出专门经费支持,年年春节举行小戏会演,日常安排一名副县长、我(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长,长期靠上抓小戏排练演出。具体操办拍电视剧。这样一来,名声轰动的我县小戏,成为了评选全国文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冯恩昌,曾任临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县文联主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田园派著名诗人、作家,“农家小院派”代表,冯惟敏传说传承人,已出版文学专著32部,《糖葫芦》《故乡蝉歌》入选全国全日制中学阅读课本。
来源:接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