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文学载体形式。学习历史,品析文学,鉴赏楹联,我们从中可以获得许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和力量。自古以来,湖湘人杰地灵,是一块榛莽膏臾、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热土。湖南人民历来就有经世致用、经略天下、敢为人
文/贺全胜
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文学载体形式。学习历史,品析文学,鉴赏楹联,我们从中可以获得许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和力量。自古以来,湖湘人杰地灵,是一块榛莽膏臾、风云际会、人才辈出的热土。湖南人民历来就有经世致用、经略天下、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家国同构的精神特质。
2023年4月,湖南日报社创意策划并启动“楹联里的湖南”项目,邀请百位业界专家和学界精英,从文学、文化、文旅等多维视角,解读湖湘楹联,一时成为现象级的文化传播产品。两年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付梓,《楹联里的湖南》图书隆重推出。这本沉甸甸的大书,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创新的写作体例、丰富的人文内容、严谨的历史逻辑、精美的图案设计,更新了人们对楹联类图书的认知,从而做成了一件再现楚汉历史风采、具有湖湘文化地标代表意义的好事。
贺全胜为记者解联。
本书的主体内容,分为“湖南省内楹联”和“湖南省外楹联”两大部分。前者,凸显“三湘万象、尽在两行”的湖湘文化特质;后者,昭示“不在湘地,亦关湘情”的跨域家国情怀。总观全书,楹联工整有致,解读细致动人,拍摄编排新颖,撰文逻辑明晰,以文论史,文史结合,观照现实,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是承载千百年来湖南人丰富多彩的勤劳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湖湘人文道德成果,实现了新的文化行走与人文道德实践追求相统一的价值目标。本书巧妙串联湖南人文、地理、民俗、风情、人物、历史和社会风貌,宣示湖湘人勇敢进取、踔厉奋发的彪悍楚风,彰显湖南人民“立足三湘四水,心怀国之大者”的责任意识,以及经世致用、内圣外王、建功立业的担当精神。本书热心发掘湖湘楹联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力求将原本沉睡的楹联文化资源“活起来”、用起来,是一道奉送给国人大众的精神大餐,实现了新的文化行走与人文道德实践追求相统一的价值目标。
二是见证湖湘学人雄文壮词、书写历史、传承优良学风的崇高胸襟和深厚人文底蕴,实现了崇学与重用的有机结合。项目组邀请学界高才和文艺名流精英作为解联嘉宾,穿越历史时空,融合现代先进的新媒体技术,深挖湖湘楹联背后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学功道统、民情风俗、名流伟人资源,生动呈现中国近代以来“无湘不成军”、“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死光”的湖湘人文事功格局。本书所提及的楹联原创作者,既有学功深厚、开创一代学派的理学鼻祖、学术大师(如周敦颐、朱熹等)的浓烈墨香,也有文艺造诣颇深(如何绍基、章太炎等)的大擘真迹,更有黄兴、毛泽东等近代伟人的卓越笔调。三湘四水哺育出来的学者名流,让这方热土尽显人杰地灵,实现了学以致用、学用并重、崇学与重用的有机结合。本书是一部湖南人写湖湘事、不在湘地亦关湘情、记录湖湘人革故鼎新光荣作风的楹联文化经典。
三是彰显楚汉历史风采、成就湖湘学派的文化地标气象,实现了文学、文艺、文化的辩证统一。湖湘大地,远绍大楚,及汉始立“长沙国”,经过代代湖湘人的艰辛开拓,“漫漫修远”发展,于宋代造成“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人文昌旺境况,终在中华文化的浩荡洪流中独成湖湘文化旗帜。本书充分昭示了湘楚“漫漫修远”的历史风采、湖湘文化的严谨学理逻辑和独特社会价值,构成了湘楚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长轴画卷,彰显了湖湘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吐哺学人、成就事功的文化地标新气象,使楹联文化的崇实尚用、彰显民俗民情的特性与湖湘文化经世致用、踔厉奋发、经略天下的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推动湖湘楹联成为记录历史风云、观照现实社会的重要文学载体形式,实现了文学、文艺、文化的辩证统一。本书是一部历览楚汉历史风采、记录湖湘文化地标的楹联文学诗史,从而让国人大众深受历史文化、诗词文化、道德文化的全方位熏陶,领略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楹联文化的内在价值和独特魅力。
另外,本书附录了湖南地方楹联佳作、2024年和2025年“新时代的春联”原创大赛一等奖作品赏析,复活了“楹联里的湖南”民情风俗,赓续了楹联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良传统,承继了湖湘楹联文化经世致用、开拓创新的人文学统,让湖湘楹联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增创新辉煌,绽结新成果,达到新境界。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