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3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和上海书展办公室共同承办的“行进的风景2025——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启动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上
8月13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和上海书展办公室共同承办的“行进的风景2025——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启动式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义勤,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上海市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毕胜,作家代表孙惠芬、赵德发,编辑代表姬小琴、王淑红、赵文广、李婧婧、江晔、薛子俊以及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等出席启动式。启动式由何向阳主持。
吴义勤致辞
吴义勤在致辞中表示,自2023年“行进的风景”系列活动在上海书展首次落地以来,中国作协已连续三年在这里搭建文学与读者对话的平台,通过作家见面会、作品分享会等形式,让大家看到作家与读者之间天然的情感共鸣,也让“行进的风景”真正成为文学与读者生活相互交融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始终致力于聚合力量、激发创造,打通创作、出版、传播、转化各环节,构建新时代文学新生态,过去一年,“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在守正创新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在广西南宁举办“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进会,为计划的深入实施注入新的智慧与动力;积极拥抱时代潮流,在第8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第30届上海电视节期间向影视界推荐优秀作品;13部新作相继问世,以深刻的现实观照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赢得读者赞誉;在最新一期项目征集中,首次向全社会开放申报通道,并首次实现“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与“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成果同榜发布,形成双轮驱动的传播合力;重视编辑家、出版人为文学事业的付出与创造,在鲁迅文学院举办文学编辑培训班,着力提升编辑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未来,中国作协将进一步深化与影视、网络、国际传播等领域的跨界合作,让文学IP在多元形态中彰显价值;进一步倾听读者声音,让文学真正走进人民群众精神世界;进一步完善、发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机制作用,优化创作环境、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创作者投身文学事业,让“行进的风景”成为全体中国作家与编辑、出版人、读者共同绘就的时代长卷,为中国文学繁荣发展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何向阳主持活动
何向阳在主持时表示,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设立,旨在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联合全国重点文艺类出版社和文学期刊,汇聚众多编辑家、出版家、评论家、翻译家和电影人,打通长篇小说创作、编辑、出版、传播、转化、译介全链条,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从“高原”迈向“高峰”。在中国作协与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实施三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批优秀长篇小说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荣获多项重要奖项,入选各类推荐书单,在文学界和读者中产生热烈反响。“‘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让我们看到,这一工作机制是富有成效、极具生机的。相信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未来我们一定能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优秀长篇小说,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广大读者的精神世界,向世界读者讲述更精彩的中国。”
马文运致辞
“当创作不再孤独,高峰自会相连成脉。”马文运在致辞中谈到,“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通过联席会议机制,让出版社、期刊、影视机构结成“文学命运共同体”,打造文学精品的“全链条生态”;不是追求短期爆发,而是以“迁徙计划”“扬帆计划”构建作品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拒绝“闭门造峰”,推动中国故事驶向全球,引发世界回响。攀登的意义不在于抵达,而在于永不停歇,希望“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入选作品能够点燃更多心灵,让中国故事在世界文学的星图上绽放光芒。
孙惠芬发言
“回望以往的写作,我似乎经历了‘出走’与‘还乡’两个阶段。” 孙惠芬在代表作家发言时谈到,自己“乡村人”的身份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发生了改变,但在生活安定下来后却突然发现,“写作的我来到了一片空气稀薄的荒野。时代就在身边,可我却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为此,她行驶180公里重返故乡,180公里是她与故乡的距离,也是她与时代的距离。世界并不在远方,而在身后的故乡,故乡才是世界。为了《紫山》的写作,她无数次回到故乡,“聆听那些令心灵颤动的生命消息,那不光是下沉后的上升、彷徨后的坚定、陷进沼泽后的超拔,更是弱者的坚强、卑微者的自尊、平凡者的倔犟和意志”。在她看来,文学之所以能抚慰人心,正是因为它“在体察人类普遍的爱与恨、孤独与脆弱、恐惧与罪恶的同时,让你看到救赎之光、本性之爱,看到人类永不消失的对精神故乡的找寻”。
赵德发发言
“我在文学道路上跋涉了40多年,以小说创作为主,兼顾非虚构写作,一直在求新求变,一直在艰难爬坡。”赵德发谈到,“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出版标志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红日高照、高峰连绵,让正在创作《大海风》的他萌生了申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念头。《大海风》篇幅50余万字,历时三年创作完成,是赵德发在黄海之滨生活30多年的收获,集中体现了他对海洋文化、海洋文明的感受与思考。作品中有渔家风情、航海故事,有时代风云、人物命运,也有东西方文化交流,在风格与效果上,追求“海立云垂、汪洋恣肆、惊心动魄、饱满圆融”。赵德发表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系列活动的主题是“行进的风景”,“希望《大海风》能为这风景增添一抹蓝色的海景”。
吴义勤(右一)、何向阳(左一)向编辑代表颁发表彰纪念牌
为表彰获得重要奖项和荣誉的优秀作品,致敬编辑在打磨文学精品、推动文学事业繁荣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专业精神与奉献情怀,活动现场特别设立“致敬编辑”环节,5部作品的责任编辑、版权编辑共19人获得表彰。他们是《雪山大地》责任编辑姬小琴;《宝水》策划编辑韩敬群,责任编辑王淑红、窦玉帅、樊金凤、季亚娅、赵文广;《阿娜河畔》责任编辑李婧婧、张小彩、管世献、杨玉梅、张金秋;《大医》责任编辑江晔、程永新、朱婧熠;《家山》责任编辑刘稚、徐晨亮、于文舲,版权编辑薛子俊。吴义勤、何向阳向编辑代表姬小琴、王淑红、赵文广、李婧婧、江晔、薛子俊颁发表彰纪念牌。
李婧婧发言
“我有没有像前辈编辑一样的慧眼,在大量稿件中发现真正的宝藏?面对资深的写作者,我的意见是否足够有分量?当AI编辑助手出现,我怎样才能不被替代?这些问题和困惑,甚至某些时刻的沮丧,并非软弱,而是对这份职业期许的另一种回声。我尝试去寻找答案。”李婧婧现场分享了自己责编阿舍《阿娜河畔》的经历,在小说的出版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文字的敬重和对小说倾注的情感与心血,感受到了作者对新疆、对兵团、对人民的深情。小说获得的一系列荣誉,在让她欣喜的同时,更让她深深敬畏,敬畏文字的力量、编辑的角色,敬畏大家共同托举的文学文化事业。“‘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前辈编辑谱写了他们的乐章,作为青年编辑,我们也要有能力、有自信,写出属于我们新一代编辑的‘杨柳枝词’。”
江晔发言
“从‘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郑重按下的金手印,到‘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收到作者亲授的广西壮锦,再到今天握在手中的纪念牌,拿在我手里的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对中国未来文学事业沉甸甸的期待,一种永无止境攀登的信念。”江晔谈到,“行进的风景”言明了文学的本质,它从未静止,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编辑也是这“流动的盛宴”中的一员。“做书的过程循环往复,收获却常常崭新。和作家们一样,我们也在践行‘理想主义的坚定落地’,这不仅要求编辑保持学习,怀揣勇气与匠心,更要求我们做一个芒寒色正的人。”未来自己将继续全力以赴,以更优质的文学创作回答时代重大课题,用更多文学出版精品激励创新,聚焦那些扎根中国大地、捕捉社会脉动、抒写人民奋斗的作品,以原创讲好中国故事。
据介绍,中国作协于2022年7月正式启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实施以来已支持六期共89部作品,其中57部已出版和发表。中国作协联合全国重点文艺出版社、文学期刊及影视机构,以更广泛的文学圈层联动,推出一批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文学作品,通过“扬帆计划”让中国故事登上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巴黎图书节等国际舞台,通过“迁徙计划”促成多部作品与影视机构签约,推动文学作品在银幕荧屏上焕发新生,激活文学生态,让新时代文学抵达更多读者。本届上海书展期间,“行进的风景2025——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将举行4场系列活动,以作家作品分享会的形式,邀请赵德发、祝勇、孙惠芬、王尧等作家就他们的新作《大海风》《国宝》《紫山》《桃花坞》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与会嘉宾合影
排版|小棠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
来源:好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