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勇伟,男,祖籍绍兴,1943年10月生于宁波,当过兵,种过田,吹过号,当过工人,下过岗,摆过摊,在人生的荒原上默默耕耘……”
“朱勇伟,男,祖籍绍兴,1943年10月生于宁波,当过兵,种过田,吹过号,当过工人,下过岗,摆过摊,在人生的荒原上默默耕耘……”
这是朱勇伟写下的“自我介绍”。
朱勇伟人生诸多经历,耕耘最多的还是“捡陶瓷”,以越窑青瓷标本为主,包括以“海上丝绸之路”流通于宁波的全国南北窑口陶瓷及高丽青瓷。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瘾”,坚持了40多年的“瘾”也早已超脱个人爱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上宁波是陶瓷的生产地、荟萃地和出口地。
迈进人生的“80年代”,朱勇伟说,“所谓人生,说来长很长,说来短很短,要过好的话,起码要有自己的爱好。”
何谓“爱好”?这份爱好如何跨越40余年?
朱勇伟在家查看自己的碎瓷片。
渣土寻珍,四十载痴心不改
走进朱勇伟的家中,书房、客厅、卧室摆满了碎瓷片和石头……一排排、一筐筐,大多都按照年代分门别类,并标注了出土地。
朱勇伟说,每个人都有点喜欢的东西,而收藏碎瓷片就是他的爱好。
朱勇伟曾经就读过地质学校的矿产专业,对一些颇具年代感的物件略有研究,而迷上瓷器要从1984年说起。那时,宁波老城拆旧建新,朱勇伟常能在外运的建筑渣土中发现不少残瓷,这让他有了不少兴趣。
宁波有着丰富的陶瓷遗存出土,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越是深入研究,他就越被宁波的瓷文化所打动。
这门爱好,朱勇伟可以说到了“痴”的地步。有时,他骑着自行车紧追着渣土车,不管路途多远,跟丢一辆,便在十字路口等下一辆,风雨无阻。
后来,他又开始跑窑址,有时到了荒郊野岭,没有路的时候他就自己探路,有时候一路穿过荆棘,蹚过水路,一路下来,全身湿透,刺伤无数。每次探访后,朱勇伟就会把现场的路径画下来,标记清楚。
爱好有了长久的探索与研究,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就变成了专业。
日本学者村上博优在朱勇伟工作室探讨古陶瓷文化,右一为朱勇伟。
多年来,为弘扬历代的陶瓷文化,朱勇伟作了系统的收藏与研究,并发现和诠释了一些对外传播的议题:
比如2004年,朱勇伟在五乡的一个山岙里发现了一处宋代陶窑遗址。彼时,日本学者村上博优提出,日本“陶瓷之祖”加藤四郎学制陶的地方极可能在天童寺附近,但始终没找到陶窑遗址。束手无策之际,朱勇伟主动提出线索。最终,村上博优考证出这一可能,这一观点被采用于村上博优的有关著作之中,为世人所知。
踏遍青山,把爱好做成事业
将爱好做成终身事业,可以说是最漫长的工作。
前些年,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古窑址急剧减少,朱勇伟坐不住了,一座一座地跑古窑。然而,陶瓷文化博大精深,研究非一朝一夕之功,跑窑址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了将深奥的学术发现转化为通俗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宁波、浙江的瓷文化,朱勇伟跑了不少路,也付出了不小的心血,仅东钱湖一带的窑址,朱勇伟就去了上百次。
朱勇伟收藏的碎瓷片。
2007年,朱勇伟根据多年来大量“拾遗”的古窑瓷标本,创作了《宁波古陶瓷拾遗》,书中入编古陶瓷片近千件,其中以越窑青瓷制品为主,这些标本在断代、鉴赏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他还对这些古陶瓷标本按窑口进行分类研究,对越窑生产的青瓷制品及其时代特征与生产工艺,都有独到的见解。
“别看它们破残碎损,对研究宁波历史却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宁波文物专家林士民对此评价道。
历时七年写出的八大本手稿,后出版《浙江古窑址集遗》。
这本书的出版,坚定了朱勇伟对古陶瓷研究的信心,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浙江全省的古瓷器。朱勇伟跑遍了省内不计宁波本地的300多座有代表性的古窑址,积累了约2万片的陶瓷标本,历时七年手写八大本手稿,最终出版《浙江古窑址集遗》。
难能可贵的是,朱勇伟在书中提出了不少新观点。
例如,他对宁波出土的“陶弹丸”提出新解:根据一次出土四五百颗的数量,推翻“狩猎用具”旧说,认为是防御用火炮弹丸,虽然没有最终定论,但历史的真相本就需反复推敲。
朱勇伟展示自己的手稿。
出版这样的一本专著,需要跑多少次古窑,付出多少心血,外人并不可知。
在朱勇伟看来,能让自己的研究被更多人知道,让更多人了解宁波在历史上是陶瓷的生产地、荟萃地和出口地,就值得。
化私为公,无偿捐赠传文脉
十年又磨一剑,如今磨了四轮,朱勇伟在这一行中,已成为民间“专业人士”。
作为宁波民间研究瓷器爱好者、专家,他深知文物价值更多在于公共共享,他先后向宁波博物馆捐让了多件珍贵古陶瓷标本,其中包括1995年明州市舶司(务)遗址出土的14世纪上半叶高丽青瓷象嵌相搏菊花纹盒盖,此物上刻画了古代一运动场景。
在捐让之前,日、韩两国学者先后前往朱勇伟家中,意欲高价收购,后被他毅然拒绝。
中山大学师生前来拜访。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一次,中山大学的一批学生慕名而来,看着学生们对瓷器研究的热情,朱勇伟深受感动,同样捐出一批价值不菲的瓷器。他认为:“古陶瓷的珍贵之处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其历史文物价值,能帮助更多人了解区域历史文化。”如今这些捐赠品已成为博物馆的重要展陈。
有余力时,朱勇伟身体力行推动历史文化传播,并积极参与官方陶瓷文化活动分享心得。如今,朱勇伟还是没有停下来。闲暇时,他就骑着电动车,探访宁波的古村落,拍一些照片,留存下时代的痕迹。
来源:甬派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