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苍溪:石马镇“微药园”经济 小庭院里种出大产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3 15:16 2

摘要:在四川省苍溪县石马镇,当地正以“微药园”经济为支点,撬动经济发展新引擎。家家户户的庭院、边角地不再是闲置的“荒草地”,而是变身为种植中药材的“聚宝盆”,一株株黄精、川白芷、连翘、水菖蒲、白芍、茯苓、白芨、川芎在方寸之间生长,正在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在四川省苍溪县石马镇,当地正以“微药园”经济为支点,撬动经济发展新引擎。家家户户的庭院、边角地不再是闲置的“荒草地”,而是变身为种植中药材的“聚宝盆”,一株株黄精、川白芷、连翘、水菖蒲、白芍、茯苓、白芨、川芎在方寸之间生长,正在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图为村民查看水菖蒲生长情况并进行除草

庭院焕彩:“方寸地”育出“金疙瘩”

“过去,我家院坝边的空地只能堆柴火,现在种上连翘,每年能多赚3万块!”五峰村村民张建望着庭院里长势喜人的连翘苗,难掩喜悦。2018年起,石马镇创新推出“微药园”模式,鼓励农户利用房前屋后、自留地等零散土地种植中药材,并提供种苗、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

以连翘为例,镇政府联合四川麦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农户免费提供优质种苗,并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指导耕地、施肥、病虫害防治,确保“种得下、管得好、卖得出”。据测算,一亩连翘3年后进入丰产期,年产值可达3万元,且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摘10年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

目前,全镇已有超600户农户参与“微药园”建设,发展连翘、黄精、白芷等中药材1200余亩,户均年增收1.2万元。昔日的“边角料”地,如今成了群众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直播赋能:“小屏幕”撬动“大市场”

为提升药材附加值,石马镇重点在销售端创新发力。系列借助网络直播热潮,搭建起药材销售新平台。邀请本土主播张林走进田间地头和仓储基地,通过直播镜头,向网友全方位展示药材的种植环境、采摘过程以及品质特点。通过现场试吃以药材为原料的食品、冲泡中药饮品,生动介绍其功效与口感,让消费者“沉浸式”地感受到产品的品质,不少网友们纷纷在直播间留言咨询、下单购买,订单量节节攀升。

青松村村民黄豪感慨:“以前药材只能卖原料价,现在通过直播销售,价格提升不少!”石马镇将“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与电商直播深度融合,为中药材产业销售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2024年,全镇中药材线上销售占比超35%,带动周边 900 余户农户订单种植,户均年增收 1.5 万元。

政策护航:“微举措”汇聚“大振兴”

石马镇的“微药园”经济,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扶持。对种植大户给予一定范围内的补贴,对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发展中药材的,进行额外奖励;同时,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药材贷”,为农户提供低息贷款。为解决销售难题,镇政府积极对接药企、药店和电商平台,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确保药材“产得出、卖得好”。

“政府帮我们流转土地、培训技术,不愁销路,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岳王村三组村民陈正荣的16亩水菖蒲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除草。作为全镇最早种植水菖蒲的村,岳王村通过“党支部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带动周边种植水菖蒲超1800亩,户均年增收1.2万元。

图为本土主播张林走进“微药园”采集直播素材

此外,石马镇定期举办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班等活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推动产业标准化、特色化发展。2024年,全镇累计发展中药材种植近4000亩,总产量同比提升200余吨,种植户达2000余户,实现群众增收550余万元,集体经济组织增收70余万元。

从“方寸地”到“振兴路”,石马镇“微药园”经济正以“微力量”撬动大发展。未来,石马镇将持续深耕“微药园”模式,让中医药经济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兴旺,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孙婷

编辑丨王林馨 责编丨陶岚 冯丹

校对丨张天一 审核丨李国华

来源:源点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