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潮涌,向新向质向未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3 08:50 1

摘要: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其中制造业以实打实的增长态势交出亮眼答卷:全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9%,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6%。在池州工业经济的版图上,这组数据清晰地标注着制造业作为“压舱石”的核心地位,也折射出创新驱动下产业升级

图为安徽九池智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门锁自动化生产线。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其中制造业以实打实的增长态势交出亮眼答卷:全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9%,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6%。在池州工业经济的版图上,这组数据清晰地标注着制造业作为“压舱石”的核心地位,也折射出创新驱动下产业升级的强劲动能。
走进安徽华尔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尔泰”)的生产厂区,只见锅炉与储罐如钢铁巨人般整齐伫立,粗细不一的管道如经络般纵横交错,整个车间“人迹罕见”却井然有序。昔日“粗犷”的化工生产场景,已被“智慧大脑”操控下的精准作业彻底改写。
这场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源于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执着探索。在华尔泰中央智能化控制室内,一块纵览全局的超大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生产全流程的关键数据,数十名工作人员端坐屏幕前,指尖轻点间就能远程监测并操控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过去靠经验判断,现在靠数据说话;过去跑现场巡检,现在靠系统预警。”华尔泰办公室主任王寅的感慨道出了企业转型后的核心变化。
作为全市化工产业龙头,近年来,华尔泰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等前沿技术,实施全方位、全流程的数字化创新,先后上线运行OA、 ERP、 M ES、SIS、 智慧巡检、智慧供应链无人值守、人员定位等信息化系统。“通过全面运行智能运维系统,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升了质量管控水平,生产效率提升10%,产品优质率跃升至99.9%以上,年综合效益提升超2000万元。”王寅自豪地介绍道,公司打造的“精细化工安全风险实时监测与应急处置智能场景”还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为行业树立了创新标杆。
华尔泰的转型并非个例。在池州,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通过“智改数转”焕发新生。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位于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的安徽九池智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池智能安防”)生产车间内,10余条智能门锁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各类门锁零件沿着“轨道”平稳流转,在自动化设备的精准操控下,完成一道道组装工序,最终在生产线末端汇聚成一套套功能完备的智能门锁。
“以前人工组装,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误差。现在有了全自动生产线,机器自动检测取代人工抽检,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公司总经理高光龙指着高速运转的设备介绍说,通过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不仅优化了生产流程,还对材料和工艺进行创新升级,既满足了门锁的耐用性需求,又实现了降本增效。
创新投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今年上半年,九池智能安防实现产值近3亿元,同比增长约50%。更令人惊喜的是,面对国际市场波动,企业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创新出海,成功在中东市场斩获3000万元销售额。“池州为我们搭建了优质的发展平台,从政策扶持到产业链配套都很完善。”高光龙眼中满是信心,“我们将继续坚持创新求变,全力冲刺年销售6亿元目标。”
从传统产业的智能升级到新兴产业的技术攻坚,池州制造业的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安徽高芯众科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芯众科”)深耕半导体行业细分领域,其自主研发的半导体精密涂层技术,不仅让半导体真空腔体零部件使用寿命翻倍,更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这份“硬核”实力的背后,是企业十年如一日的研发坚守。“做研发,就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公司董事长辛长林告诉记者,高芯众科自成立以来,就坚持将营收的8%以上投入科研,组建高学历研发团队,搭建等离子刻蚀腔体研究与开发中心、涂层与陶瓷激光加工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截至目前,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33件。
技术突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如今,我们已在液晶面板和半导体设备核心零部件制造、精密涂层等领域实现100%国产化替代,预计全年营收将突破2.5亿元。”辛长林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专业领域、专注核心业务,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把“高芯众科智造”推向国际市场。
高芯众科的崛起,是池州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扩量提质行动,以平台聚集技术、人才、项目、服务等高端要素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产业建研究院、行业建联盟、企业建中心”创新平台体系,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4.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0.6%,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5.7%,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高技术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进一步巩固了产业向好态势,让我们发展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中心主任汪涛表示,将切实落实好调结构、提质量、建集群、延链条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制造业优质企业成长计划,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断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池州日报)

来源:池州声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