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例肺凡 共赴治愈之路——阿来替尼治疗SD时早用洛拉替尼一线治疗,ALK V3变体晚期NSCLC至今41个月无进展且仍持续获益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2 22:17 2

摘要:一例62岁ALK V3变体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在阿来替尼一线治疗SD后,早用洛拉替尼获得至今41个月无进展且仍持续获益。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例62岁ALK V3变体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在阿来替尼一线治疗SD后,早用洛拉替尼获得至今41个月无进展且仍持续获益。

亮点抢先看

本案例患者为62岁男性,初诊为ALK V3变体阳性左肺腺癌(T4N3M1a IVA期)。接受阿来替尼一线治疗初期达部分缓解(PR),但未进一步缩瘤,疗效评估变为疾病稳定(SD)。为突破治疗瓶颈,早用洛拉替尼100mg qd一线治疗,2个月内病灶显著缩小,后续治疗持续缩瘤并维持PR。截至2025年8月,患者41个月无进展,病情稳定,且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终点,仍能持续获益。

病例回顾

患者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男,62岁

主诉:咳嗽1年余,发现肺占位1天

既往史:体健

个人史:无特殊

家族史:无肿瘤家族史

辅助检查

2022年3月17日肺部CT平扫+增强:

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肺癌)

两肺多发小结节,转移瘤待排

两侧锁骨上窝、两肺门区、纵隔内多发淋巴结,部分融大,提示转移瘤

图1 2022年3月17日胸部CT检查

图2 气管镜检查结果

病理检查

左肺下叶病灶穿刺组织镜检:显示异形腺癌,不规则腺管状、巢状及乳头状排列,并可见多核瘤巨细胞

免疫组化:CK(+)、CK7(+)、TTF-1(+)、NapsinA(+)、CDX2(-)、Villin(-)、SATB-2(-),Ki67约1%。特殊染色:PAS(+)

图3 病理检查结果

基因检测

ALK(EML4-ALK, NM_004304 20, exon6/exon20)检出融合;v3变体

临床诊断

左肺腺癌(T4N3M1a IVA期,ALK V3变体,PD-L1阴性)

甲状腺双叶病变

淋巴结继发恶性肿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估

第一阶段:阿来替尼一线治疗

2022年3月:开始阿来替尼600mg bid治疗。

2022年3月27日:CT示基线转移病灶大小约3.9×4.4×3.0 cm

2022年5月23日:复查CT显示转移灶缩小至约1.8×1.4×2.9 cm,疗效评价PR

2022年8月15日:复查CT提示转移灶大小约1.9×1.4×2.3 cm,较前变化不明显

2022年11月14日-2023年7月14日:多次复查显示较前无明显改善,无进一步缩瘤。提示疗效SD,至此PFS约16个月

图4 复查胸部CT(一)

第二阶段:洛拉替尼一线治疗

2023年7月:结合权威指南与家属沟通后,早用洛拉替尼100mg qd

2023年9月12日:复查CT显示病灶缩小至约1.6×1.2×2.2 cm

2023年12月29日:复查CT显示病灶继续缩小,约1.0×1.3×1.5 cm,维持PR

2024年4月9日:复查CT提示病灶约1.0×1.2×1.4 cm,疗效持续PR

2025年3月4日:与2024年9月3日胸部CT对比,左肺病灶较前相仿,右肺及胸膜炎性病变较前减少。

持续洛拉替尼治疗,病情稳定,至今(2025年8月)41个月无进展,仍能持续获益

图5 复查胸部CT(二)

图6 2025年3月4日胸部CT复查结果

病例小结

图7 病例诊疗经过小结

专家点评

换药策略:从疗效SD到精准升级的决策依据

本例患者为ALK V3变体晚期肺腺癌(IVA期),一线接受二代ALK-TKI阿来替尼治疗初期虽达PR,但后续未进一步缩瘤(1.9×1.4×2.3 cm),提示疗效SD。这一现象与ALK V3变体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研究显示,V3变体因EML4-ALK融合断点特殊,导致蛋白稳定性差、信号通路激活更强,对二代TKI的敏感性显著低于V1变体,中位PFS≤17.7个月[1,2]。此外,患者基线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N3)及双肺结节(M1a),均为疾病快速进展的高危因素。此时若继续原方案,可能错失干预窗口,导致耐药克隆扩增。基于CROWN研究中洛拉替尼对V3变体患者mPFS突破60个月的数据[3],临床团队在未确认影像学进展前即早用三代TKI,体现了“进展前干预”的前瞻性策略,避免了传统“等待进展再换药”的被动模式。

洛拉替尼:长生存获益与指南优先推荐的双重保障

早用洛拉替尼后,患者病灶在2个月内缩至1.6×1.2×2.2 cm后续治疗期间进一步缩至1.0×1.2×1.4 cm,且截止至今(2025年8月),41个月随访持续PR,患者仍能继续获益。这一卓越疗效与多项关键证据高度吻合。首先,超长PFS纪录记录方面,CROWN研究5年随访显示,洛拉替尼一线治疗中位PFS突破60个月(95%CI:64.3-NR),5年PFS率高达60%,较克唑替尼(9.1个月)显著延长(HR=0.19)[3]。其次,指南一致优先推荐方面,基于CROWN研究数据,2025年CSCO/NCCN等权威指南均以Ⅰ级推荐将洛拉替尼作为ALK阳性NSCLC一线优选[4,5],其证据质量与推荐强度显著优于二代药物。此外,序贯治疗局限性方面,真实世界研究显示,二代ALK-TKI一线治疗至停药时间仅19.6个月,即使序贯其他TKI,1L+2L总治疗时间也仅29.4个月[6],远低于洛拉替尼单药60个月的PFS数据。本例患者换药后快速缩瘤且长期控制,印证了"好药先用"的临床价值。

临床实践启示:动态监测与精准升级的协同价值

本案例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三点核心启示。其一,基因亚型指导一线选择方面,V3变体、TP53共存突变等高危因素应作为治疗分层依据,将洛拉替尼等强效药物用于前线治疗可显著提升临床获益。其二,动态监测驱动策略优化方面,二代TKI治疗中若缩瘤停滞,需结合分子特征及时升级治疗,而非机械等待RECIST进展。其三,长生存管理的全局观方面,对于年轻或高危患者,需平衡缩瘤速度、CNS防护与生活质量,洛拉替尼凭借其卓越的临床获益(如60个月PFS、92%无颅内进展率[3])及广泛适用性,成为满足这一治疗需求的优选方案。未来,通过ctDNA动态监测耐药克隆演变,或可进一步细化干预时机,实现更精准的“治疗时间窗”把控。

病例提供专家

李海斌 教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 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呼吸分会委员

广西广西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医师分会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呼吸病学组委员

广西桂林市肿瘤学会委员

广西桂林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

点评专家

汤葳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副主任,变态反应亚专科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委员,第10届学组秘书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第5&6届青委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慢性气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委

上海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兼哮喘学组副组长

上海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

上海女医师协会肺癌专委会委员

香港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McMaster大学博士后

荣获中华医学会高影响因子论文奖;中国医师协会优秀中青年呼吸医师奖;上海市医师协会优秀呼吸医师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参考文献:

[1]Camidge DR, et al. Updated Efficacy and Safety Data and Impact of the EML4-ALK Fusion Variant on the Efficacy of Alectinib in Untreated ALK-Positive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the Global Phase III ALEX Study. J Thorac Oncol. 2019 Jul;14(7):1233-1243.

[2]Camidge DR, et al. Brig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ALK Inhibitor-Naive Advanced ALK-Positive NSCLC: Final Results of Phase 3 ALTA-1L Trial. J Thorac Oncol. 2021 Dec;16(12):2091-2108.

[3]Solomon BJ, et al. Lorlatinib Versus Crizo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5-Year Outcomes From the Phase III CROWN Study. J Clin Oncol. 2024 Oct 10;42(29):3400-3409.

[4]2025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5]NCCN Guidelin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4.2025.

[6]I.Preeshagul,et al.Sequencing Patterns an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in ALK-positive aNSCLC Following First-Line Alectinib or Brigatinib. 2023 WCLC. EP12.02-11.

声明:

本材料由专家自行准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讨论使用。材料中涉及的信息/数据/照片由专家在日常诊疗活动科研活动中自行收集/总结。材料中涉及的病例分享和讨论仅为教育和交流用途,不涉及会诊和干预诊疗。相关诊疗决定由专家根据患者情况独立作出。

专家确认:

(1)该等信息/数据/图片真实、准确;

(2)对该等信息/数据/图片的援引和使用全面、客观、不误导;

(3)该等信息/数据/图片的使用和披露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我对材料的合法合规性自行承担责任

免责声明:

辉瑞公司对资料内容已经进行审查确保符合辉瑞内部相关政策的标准及要求,但并不负责确认参考资料是否正确引用。

博瑞纳说明书

赛可瑞说明书

此资料应仅在其原始链接位置观看。对于经其他途径查看到的内容,辉瑞不承担责任。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DocumentNumber:PP-LOR-CHN-2690

Expiration Date :8/12/2027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