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会写诗的渣男:娶高官女、甩初恋、骗才女,步步算计!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2 21:23 3

摘要: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当年他老婆韦丛在长安病得快不行了,他倒好,正跟四川的才女薛涛在浣花溪边吟诗作对呢。

你知道吗?咱们常挂在嘴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你肯定以为是哪个痴情种写的吧?

可要是我说,写这句诗的人,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你信不?

这人啊,就是元稹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当年他老婆韦丛在长安病得快不行了,他倒好,正跟四川的才女薛涛在浣花溪边吟诗作对呢。

不要以为这是浪漫爱情故事,实际上是唐代顶级情感操控大师的降维打击。

元稹这人,算盘打得可精了。

二十四岁那年,他刚考上状元,正是人生的关键时候。别的进士还在眼巴巴等着分配工作,他转头就娶了京兆尹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

因为这门亲事,他从一个八品的小官,一路升到监察御史,五年时间连跳四级,你说厉害不厉害?

可你知道吗,在这之前,他在蒲州跟一个叫崔莺莺的姑娘私定终身。结果呢?娶了韦丛之后,他就把人家给甩了。

更过分的是,他还写了本《莺莺传》,把崔莺莺说成是迷惑人的“妖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被诱惑的正人君子。

后来这故事还被改成了《西厢记》,张生痴情的形象深入人心,谁能想到原型竟是这么个人?这波洗白操作,放在古代也是相当炸裂的。

再说说他跟薛涛的事儿。

公元809年,元稹三十岁,到四川办公。在成都的望江楼边,他遇见了薛涛。

薛涛可比他大十一岁,是蜀中有名的才女,她发明的“薛涛笺”在长安都特别火。

元稹顶着状元的光环甫一现身,二人便互生情愫。

薛涛在粉红的诗笺上写满了对元稹的情意,“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那叫一个炽热。

元稹呢,一边跟薛涛在芙蓉花下说山盟海誓,一边又在给长安病重的妻子韦丛的家书中嘘寒问暖。

后来韦丛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元稹写的悼亡诗那叫一个感人,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说薛涛。

可你猜怎么着?就在韦丛去世的同一年,元稹突然被调离四川。临走的时候,他握着薛涛的手说:“等我回朝复命,一定来接你。”

结果呢?薛涛一等就是一辈子,从青丝等到白发,也没等来元稹的身影。反而等到他在江南跟别的女人好上的消息。

在越州的时候,元稹迷上了当时最红的歌星刘采春。

刘采春可是有夫之妇,她唱的《啰唝曲》火遍大江南北。

元稹还公开写诗夸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这话放现在,就相当于在微博上@顶流女明星,说“姐姐的腰不是腰,是夺命三郎的弯刀”,够直白吧?

这段婚外情闹得满城风雨,可元稹呢,就轻飘飘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就跟没事人一样,继续在官场上往上爬。

而刘采春最后在历史上就没了踪迹,有人说她投河自尽了,连尸骨都没找到。

你说元稹为啥能这么一次次得手?这还得从他的出身说起。

他是北魏皇族的后代,可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道中落。

他母亲郑氏在洛阳的贫民窟里,用“画地为牢”的方法逼着他读书,就是在地上写字教他,这在唐代可是真实存在的教育方法。

他十五岁就考取了明经科,在京城都轰动了。

可就算这样,贵族圈子里还是把他当成寒门暴发户。

他自己也在日记里说,每次参加宴会,看到那些豪门子弟,就觉得特别自卑。

可能就是这种深入骨子里的自卑,让他把感情都当成了往上爬的筹码。

韦丛生病的时候,他跟薛涛纠缠不清;韦丛刚去世,他就去追刘采春,甚至在韦丛葬礼期间,还向宰相的女儿求婚。

他的好朋友白居易委婉地劝他,他还理直气壮地说:“谁能想到结婚当官都这么晚,都耽误我四十年了!”

最让人觉得可怕的是,元稹还特能把自己的薄情寡义写成千古名句。

他给韦丛写的悼亡诗,被称为 “古今悼亡诗第一”,“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不知道让多少人看了落泪。

他给薛涛的情书,还被收录进了《全唐诗》,“别后相思隔烟水” 这句话,现在还刻在成都的望江楼呢。

他给刘采春写的诗,也被编进了《云溪友议》,成了研究唐代娱乐圈的珍贵资料。

这些用女人的血泪写出来的诗,最后把他捧上了“元白诗派”领袖的位置。

咱们在课本里读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时候,谁还记得那个为了给元稹买酒,把金钗都当掉的韦丛?

咱们在景点吟诵“锦江滑腻蛾眉秀”的时候,谁还会想起那个苦等三十年,最后穿上道袍的薛涛?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相似。

咱们为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感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那些被才子辜负的女子,可能连名字都没能留在历史上。

元稹的墓志铭乃白居易亲笔所书,其中对元稹极力夸赞,称其“以文章振耀于中古”。

可韦丛的墓碑上,就只写了她“归元氏七年,生五子”。薛涛的坟墓在哪儿至今都是个谜,刘采春更是在史料里“不知所终”。至于那个被他说成“妖孽”的崔莺莺,要不是《莺莺传》需要个女主角,可能连这“狐媚惑人”的坏名声都留不下来。

所以啊,下次再读到“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时候,不妨想想长安城里,那个在寒夜里咳血的韦丛;想想浣花溪边,那个苦苦等着书信的薛涛;想想江南水乡,那个抱着琵琶流泪的刘采春。那些被才子的诗句掩盖住的血泪人生,或许才是历史最真实的声音。

元稹这一辈子算是证明了,有才华和人品好,根本不是一回事。

咱们在为那些绝妙的诗句赞叹的时候,更得看清楚文字背后那个人的真实模样。

毕竟,那些被千古传诵的深情,可能只是人家精心设计出来的幻影而已。

—— The End ——作者:倾卿颜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

来源:倾卿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