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滴嘟滴嘟……”8月7日14时07分,120救护车在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前停下,医护人员迅速把心梗患者马伟(化名)推进医院Dsa(数字减影技术)介入手术室。17分钟后,医护人员通过Dsa为他打通了堵塞的血管,挽救了他的生命。这是今年3月医院开展此项技
“滴嘟滴嘟……”8月7日14时07分,120救护车在昆明市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前停下,医护人员迅速把心梗患者马伟(化名)推进医院Dsa(数字减影技术)介入手术室。17分钟后,医护人员通过Dsa为他打通了堵塞的血管,挽救了他的生命。这是今年3月医院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完成的378例Dsa介入手术中用时最短的一例。
医护人员抢救患者。
工作群牵住村民生命线
53岁的马伟家住禄劝县撒营盘镇,距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近百公里。山路崎岖,正常开车需一个半小时。
8月7日11时左右,马伟在家里突然感觉胸口剧烈疼痛,家人紧急将他送到撒营盘卫生院救治。医生张继丹接诊后,迅速为其完成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情况紧急!张继丹一秒也没有耽搁,迅速将心电图上传至“禄劝县胸痛卒中救治信息群”。
“老师,麻烦看下心电图,胸痛1小时,心肌酶今天没有试剂做不了。”张继丹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
“建议尽快转院进一步评估。”微信昵称为“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值班电话”的值班医生马上在群里回复。
“县医院老师,刚刚这个病人转出来了,需要你们对接。”12时59分,撒营盘卫生院工作人员李仁秀在微信群里提醒。
幸好,禄劝县一院建立了这个群,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基本都在这个群里。禄劝县一院每天有一名总值班医生24小时在群里值班,并专门配有一键启动值班手机,时刻关注群里患者的急救、求助等信息。
当天中午,张继丹刚将马伟的心电图发到群里,近百公里外的禄劝县一院的值班医生就立即响应。值班医生第一时间进行远程救治指导,并同步启动绿色通道,通知Dsa介入手术室做好准备。
介入手术提前就位
8月7日中午,医护人员在Dsa介入手术室焦急地等候马伟的到来。众所周知,心梗患者必须在2个小时内完成救治,特别是90分钟内必须先打通血管,患者活下来的机会才会加大。
“到哪里了?”“到茂山了!估计20多分钟就能到医院。”“你跟患者家属讲一下,这个要做手术。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人一到马上送到介入室!我们已经为患者办好住院手续。”13时50分,禄劝县一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张霖第三次打电话与救护车上的跟车医生交流。
14时07分,呼啸而来的救护车停在门诊大楼前,马伟马上被等候多时的医护人员推进了Dsa介入手术室。
“局麻……留意血压……”手术开始了,张霖叮嘱手术团队。介入室里的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展开手术,穿刺成功、导丝通过、造影成功。17分钟后,前降支近中段植入2枚支架,马伟狭窄的血管被打通。他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随后被送进ICU接受后续治疗。
张霖说,以前是患者等医生,现在是医生等患者,特别是救治心脑血管危重症患者,患者还没到,医院已经给他们办好了住院手续。“今天接诊的马伟,才从撒营盘卫生院转院出来,我们就在禄劝县一院为他办好了住院。从医生的角度来说,更便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按流程及时救治,一秒钟也不会耽搁。”
马伟的侄子说,从发病到送进介入手术室抢救,全程还不到两个小时,实在太快、太及时了。以往,从撒营盘赶到县城,开车要一个半小时,到了医院还要挂号、办手续,现在,医院急救能力提升太多了。
马伟只是众多采用Dsa介入手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缩影,他也成为医院Dsa介入打通血管通道用时最短的患者。从今年3月至8月7日,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已完成了378例Dsa介入手术,打通患者血管的时间介于17分钟至57.8分钟之间,成功挽救了无数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命。
5年来,在昆明市延安医院托管下,禄劝县第一人民医院各个医学领域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如今,禄劝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看病就医有了更多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河清
责编:李晓梅
编审:李雪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