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为什么全网都在讨论川台这个主持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2 20:29 1

摘要:这两天刷小红书、刷微博的宝子们有没有发现?评论区、推荐页突然被“杨东昊”这个川台主持人刷屏了!小红书上“刷到东昊比赛破防了”“川台主持人好会挖故事”的笔记嗖嗖涨赞,评论区全是“是谁被这个新闻视角戳中了?哦是我”“这波必须给川台打call”;很多平台的热搜词条里

这两天刷小红书、刷微博的宝子们有没有发现?评论区、推荐页突然被“杨东昊”这个川台主持人刷屏了!小红书上“刷到东昊比赛破防了”“川台主持人好会挖故事”的笔记嗖嗖涨赞,评论区全是“是谁被这个新闻视角戳中了?哦是我”“这波必须给川台打call”;很多平台的热搜词条里,他的名字后面跟着“方言梗”“直播”“苏超”等关键词,点进去全是“原来新闻可以这么有温度”“被这个主持人的观察力圈粉”的热情讨论。

好家伙,这热度简直像川渝的火锅一样越煮越旺!大家一边好奇“这哥们儿到底说了啥”,一边忍不住追问“在哪能看完整版”——别急,答案就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大赛(新闻主播季)》的舞台上!

8月10日下午17:20,在《央视主持人大赛》第四期60进36的比赛里,这位带着川渝烟火气的北方主持人,用一个方言小乌龙开头,讲了个暖到心窝的故事,直接凭实力把全网目光牢牢“焊”在了自己身上。也让人记住了他的名字:来自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的杨东昊。

故事还要从5年前说起,刚毕业的杨东昊带着标准普通话来到四川做记者。这5年里,他直播过重大突发,做过调查报道,走遍了四川每一个市州。脚下走不完的山路、镜头里访不完的面孔,都成了他新闻路上最鲜活的“素材库”。本以为早已吃透方言,可他在比赛中带来的作品,偏偏以方言闹出的小笑话为引子,通过“背篓市场”牵出了“渝忠客2180”船长的故事。

2024年深秋,杨东昊在《南方周末》专题摄影报道中读到“渝忠客2180”的故事,当即向部门报题,前往三峡库区腹心忠县踩点。11月18日,《四川观察》矩阵端以直播形式跟着他的讲述与视角寻踪这艘船。在追热点、赶时效的快节奏里,我们的镜头选择“慢下来”,用6小时24分注视一个并非惊天动地的故事。那里没有轰轰烈烈,只有人们日复一日的温情与坚持,却让川渝土壤蒸腾出的人间烟火,被更多人看见和感动。

正如比赛中,杨东昊在结尾处的表达“作为记者,要看见人物背后的时代年轮,可藏在这年轮褶皱里的,才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因为真正的文明水位,永远由这艘最慢的航船去丈量。”他的发现和感知入了心,于是让表达娓娓道来,内容厚实。

本届《主持人大赛》评委鲁健老师对杨东昊评价称:“好的记者身上有一个特质,就是它就像一滴水融入到溪流里边一样,就立刻地可以进入到这个环境当中。他实际上是经过了新闻的这样的一个锤炼之后,他有了这样的一种思维上的自觉,不仅能够迅速地进入生活的某一个角落,还能从这个生活的角落当中去找到微光。”

多年跑一线、访当事人、探事源地,杨东昊涵养出的新闻“水位”,不光拿下本场比赛第二名,获专业评审和大众评审双重认可;节目播出后,更收获了四面八方的掌声。

有来自同行的高评价,对于咱们川台做新闻和培养专业主持人的赞赏!

更有网友激情发言:“看完东昊这篇文章又忍不住,泪目”“有自己熟人,参加比赛的感觉。”“新闻切入点很深刻,看不见的地方应该被关注。”

杨东昊在《主持人大赛》首战的出色表现,让观众记住了这个视角独特、表达细腻的新闻人,也让人发现:川台的主持人培养早就卷到“天花板”了!

近年来,川台在主持人培养上持续发力,搭起一套“实战+成长”的人才培育体系。专业培训上,常请业内大咖来“传帮带”,分享前沿理念和实战技巧;实践机会更不手软,让主持人深度参与重大新闻报道、大型活动和晚会主持。今年,四川观察直播部还专门成立主持人工作室,聚焦个性化发展与IP打造,通过定制内容策划、多平台资源整合,帮主持人练出独特风格标签,让专业能力与个人魅力在镜头前尽情释放,实现从“主持人”到“IP符号”的进阶。

未来,不管是大赛赛程还是日常工作,挑战只会更多。但我们相信,东昊和台里所有主持人会带着对新闻的热忱与初心继续前行,川台也会当好最坚实的后盾——咱们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往前“闯”!

来源:四川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