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白牌,命悬一线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2 19:06 1

摘要:它们急切地试图摆脱“白牌”标签,向着品牌化的道路集体转向——从被动依赖平台流量到主动构建品牌壁垒,从追逐短期销量到渴望长期价值。

文|化妆品观察

如果说2024年是白牌兴盛之年,那么,2025年就是白牌转型元年。

曾经靠“性价比”与流量轰炸迅速崛起的美妆白牌们,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转型突围战:申请专利、自建工厂、线下开店、请大咖坐镇……

它们急切地试图摆脱“白牌”标签,向着品牌化的道路集体转向——从被动依赖平台流量到主动构建品牌壁垒,从追逐短期销量到渴望长期价值。

这背后,一个残酷的现实正浮出水面:随着平台流量成本水涨船高,转化效率持续下滑,白牌赖以生存的流量红利已近枯竭,转型迫在眉睫。

这并非杞人忧天,在多个平台榜单上,美妆白牌的“身影”减少甚至消失了。今年上半年抖音美妆GMVTOP20,娇润泉、迪仕艾普、温博士被丸美、百雀羚、HBN取而代之;618电商大促,去年抖音护肤品牌TOP20榜还有娇润泉、迪仕艾普的身影,而今年已无白牌踪迹。

频繁洗牌的各大榜单,暴露了其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然而,这批被称作“抖品牌”的后来者,能否复制当年“淘品牌”的成功?白牌如果想成功蜕变为品牌,决定性因素又是什么?

美妆白牌集体“漂白”

近一年来,抖品牌动作频频,只为撕掉身上的“白牌”标签:

加码研发,补齐科研短板

有“产品”无“品牌”,一直是白牌一大硬伤。如今,这一局面正悄然生变。

年初,温博士、可逐、BUV背后的海尼集团,斥资一个亿拿地,计划打造一个集研发、销售、孵化于一体的美妆电商总部大楼。

变化不止如此,海尼集团今年已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分别为“一种舒缓组合物和舒缓产品及其应用和化妆品(CN120227300A)”“一种具有保湿舒缓控油抗氧化功效的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CN120022211A)”,此前,其专利多以“外观设计”为主,而“发明专利”才是衡量一个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海尼集团于今年3月申请的发明专利(图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为实现批量复制、快速推新、压缩成本,白牌多采用代工模式,如今,已有不少白牌率先走出了舒适区——跻身2025年上半年抖音美妆GMV TOP20榜第14名的美诗,以及去年红极一时的迪仕艾普,都相继建立了自有工厂。

另有业内人士向《化妆品观察》透露,厦门中达集团(旗下核心品牌为小树美),正在与宝顶创投创始合伙人张耀东密切接触,向其取经;海尼集团,也邀请了OIB.CHINA创始人吴志刚做顾问。

种种迹象均表明,此前一直扮演模仿者、平替者的白牌,开始告别“拿来主义”,以科研创新以及构建供应链话语权为品牌注入真正的差异化竞争力。

摆脱平台依赖,渠道从单一到多元

当流量红利见顶,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一些“抖品牌”开始积极谋变。

以温博士为例,今年上半年,其商品卡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09%提升至40.38%,达人推广占比则从40.58%跌至6.45%,显然,品牌自营销售占比已超越达人带货。

“商品卡大幅度提高,说明它的运营力很强,复购率也还可以。”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如是表示。

除了降低对达人带货的依赖,加强自播能力建设,更多的抖品牌,把目光瞄向了线下,试图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如,黛莱皙、素说美丽相继在线下开店;温博士、三资堂、修可芙等则进驻了调色师、KKV等美妆集合店以及CS百强连锁;一些大型美妆展会上也出现了抖品牌的身影,诸如DPDP、FV线下参展。

正如巢归研究院科学传播负责人、知乎科普主笔芒奇金所言,很多白牌还停留在卖货阶段,只是在单一渠道实现了通量,“而品牌的价值在于,所有渠道都能把货卖出去。”

请代言人,提升品牌调性

明星代言,一直是品牌提升知名度、信任感与溢价空间的有力举措之一。

以海尼集团为首,旗下品牌纷纷官宣代言人: BUV请到黄子韬为其代言,可逐KAZOO则邀请金靖为眼膜颈膜产品代言人。

又如,头发护理品牌固然堂官宣品牌代言人为李若彤,彩妆品牌蒂洛薇签约了首位品牌代言人李昀锐。

值得注意的是,明星代言是把“双刃剑”,若白牌无法在流量收割与品牌价值沉淀之间找到平衡点,只会遭到反噬。典型如,Befe不凡官宣艺人章昊为首位“干发喷雾系列代言人”,不料遭到粉丝集体抵制——品牌调性、产品质量被质疑,认为有损艺人的商业价值。

流量枯竭下的生死转型

集体转型背后,是白牌正在失去赖以生存的“温床”。

流量红利枯竭,流量“续命”模式失效

铁打的抖音,流水的白牌。白牌多如过江之鲫,却也如烟花般短暂易逝。

最早爆红的肌先知,短短辉煌6个月后就销声匿迹,再次引发大众关注,却是母公司陷入破产的窘境;主卖眼膜贴的素说美丽,从爆火到衰落仅用了不到7个月;背靠小杨哥这棵大树的娇润泉,也仅仅在抖音美妆GMVOP20榜上“存活”了一年,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就“查无此人”。

2025年上半年抖音美妆GMV20榜更是直观呈现了这一“洗牌”:去年红极一时的娇润泉、迪仕艾普、温博士跌落TOP20,取而代之的是美诗、蒂洛薇两个新面孔。

事实证明,近三年冲进抖音美妆GMV TOP20的白牌,平均生命周期不足8个月。可见,若品牌自身根基不稳,流量“续命”模式终将失效,迟早会被一群“后浪”拍死在岸边。

平台变革,白牌打法难以持续

“抖品牌”的崛起,既离不开自身对平台流量规则的精准拿捏,也离不开平台的“托举”。然而如今,电商环境越来越不利于白牌发展。

以抖音平台为例。去年7月,抖音把GMV重新放回第一优先级,这意味着,抖音摒弃了低价竞争,对白牌商家的考核由订单量转向了GMV;今年4月,抖音上线账号健康分机制,打击“恶意营销号”频繁搬运抄袭等行为,也就是说,依赖模板化、低成本批量复制的白牌打法,行不通了;今年5月,抖音开始整治平台内的虚假宣传行为,截至7月已惩处了500家违规商家、超1000名违规达人。

当平台规则改变,过分依赖平台的短板瞬间被暴露,白牌无疑面临新的考验。

监管趋严,野蛮生长刹车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已实施近5年,行业监管空前加强,而产品质量、安全功效导致的用户信任危机正成为白牌长期发展的桎梏。

肌先知母公司麦凯莱从白牌顶流到破产倒闭,原因之一就在于产品频频爆雷,夸大功效、虚假宣传屡禁不止;曾经的抖音TOP1里季,深陷虚假宣传、套证的舆论漩涡;对仙妃格的质疑则充斥黑猫投诉平台,“虚假宣传”“严重过敏”成为高频词汇,直指产品质量问题。更有甚者,因为质量问题、虚假宣传,而吃下巨额“罚单”。

功效存疑,质量不过关,很大程度上会挫伤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也让其倚靠流量+低价建起的大厦一夕之间坍塌土崩瓦解。

除了上述外部因素导致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在芒奇金看来,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主观因素,“没有一个老板会止步于卖货,到了一定阶段,一定会想做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

能否复制“珀莱雅”的成功?

对于众多抖品牌而言,初期的成功在于其生意模式,而非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提升品牌的辨识度变得尤为重要。

显然,留给白牌的时间不多了,“洗白”迫在眉睫。

事实上,如今我们所熟知的知名品牌,大多都经历过从渠道品牌到流量品牌,再到科学型品牌的转型过程。

典型如御泥坊、膜法世家,都凭借淘宝的流量红利快速崛起,随着天猫的开放转型,一批淘品牌陷入沉寂,御泥坊却通过布局线下、加码研发、多品牌布局等措施,成功A股上市;膜法世家则于2018年底制定了“回归产品”的战略方针,不断推进产、学、研、医一体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得“面膜专家”的形象深入人心。

无论是御泥坊还是膜法世家,作为初代淘品牌,它们的逆袭都验证了一个真理:流量退潮后,品质终将为王——唯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与技术壁垒,方能走出一条独特的“长期主义”之路。

那么,如今的“抖品牌”能否复制“淘品牌”的成功?

在《化妆品观察》的采访中,不乏质疑之声,有观点认为,“今日的市场环境与当年淘品牌崛起时已天差地别,国际大牌加速下沉,新锐国货品牌层出不穷,如今做品牌越来越难了。”白牌加码研发、布局线下等动作,也并不被看好,“是面子工程还是实打实落地,还有待观察。”

在芒奇金看来,无论是淘宝天猫、抖音还是传统线下渠道,都只是一种路径,想做品牌关键在于解决本质问题:

一是想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做品牌,“目前大多白牌缺乏对品牌体系化的认知,没有关于如何运作品牌的经验。”

二是做全域的市场营销,这并不是简单的铺货,而是摆脱纯卖货的逻辑,通过多元化、体系化建设与用户产生共鸣,保持长期粘性。

三是专业的沟通和传播,“讲好产品背后的科学故事、功效逻辑,然后在营销上去响应,从而赢得消费者信任。”

四是构建品牌内核。品牌内核往往是一把手工程,或者说是创始人工程,“是赚快钱还是创造更大的价值,跟创始人的价值使命、认知有非常大的关系。”

把该补的课补完了,也就离品牌更进一步了。

事实上,已有抖品牌走出了一条「又白又品」的向上之路。典型如蒂洛薇,像白牌一样玩流量,像品牌一样做规划(详情见《在抖音交了半年学费后,它跑进彩妆TOP20》),已连续4个月拿下抖音彩妆第一,更跻身2025年上半年抖音美妆GMVTOP20榜。

又如跑红集团旗下的三资堂,抖音官方旗舰店拥有184万粉丝,天猫官方旗舰店也拥有36.4万粉丝,已推出二叉眉笔、睫毛打底膏等核心单品,其中“睫毛打底膏”跻身“抖音商城排行榜·定型睫毛膏超值人气榜”第4名、“天猫榜单·睫毛膏回购榜”第1名。此外,三资堂还荣获沙利文国际权威机构3大认证:中国眉笔销量第一、中国睫毛膏销量第一、中国二叉眉笔品类开创者。

三资堂荣获沙利文国际权威机构3大认证(图源品牌官方公众号)

频繁洗牌的GMV榜单,已揭示了一个事实:流量可以买来规模,但买不到通向未来的船票。 唯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的品牌,才能驶向下一个十年。珀莱雅的大单品突围、御泥坊的产业链整合、膜法世家的死磕面膜,或许给出了不同方向的参考答案。

但唯一确定的是,白牌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消失,要么蜕变为品牌。

来源:蓝鲸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