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1087:不要被特定的标签和身份带偏,而错失重要信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2 14:02 2

摘要:正月,昭义节度使、相州刺史薛嵩薨。子平,年十二,将士胁以为帅,平伪许之,既而让其叔父崿,夜奉父丧,逃归乡里。壬午,制以崿知留后。

学习内容:

【原文】

八年(癸丑、773)

春,正月,昭义节度使、相州刺史薛嵩薨。子平,年十二,将士胁以为帅,平伪许之,既而让其叔父崿,夜奉父丧,逃归乡里。壬午,制以崿知留后。

二月,壬申,永平节度使令狐彰薨。彰承滑、亳离乱之后,治军劝农,府廪充实。

时藩镇率皆跋扈,独彰贡赋未尝阙。岁遣兵三千诣京西防秋,自赉粮食,道路供馈皆不受,所过秋毫不犯。

疾亟,召掌书记高阳齐映,与谋后事,映劝彰请代人,遣子归私第,彰从之。

遗表称:“昔鱼朝恩破史朝义,欲掠滑州,臣不听,由是有隙。及朝恩诛,值臣寝疾,以是未得入朝,生死愧负。臣今必不起,仓库畜牧,先已封籍,军中将士,州县官吏,按堵待命。伏见吏部尚书刘晏、工部尚书李勉可委大事,愿速以代臣。臣男建等,今勒归东都私第。”

彰薨,将士欲立建,建誓死不从,举家西归。三月,丙子,以李勉为永平节度使。

吏部侍郎徐浩、薛邕,皆元载、王缙之党。浩妾弟侯莫陈怤为美原尉,浩属京兆尹杜济虚以知驿奏优,又属邕拟长安尉。

怤参台,御史大夫李栖筠劾奏其状,敕礼部侍郎万年于邵等按之。邵奏邕罪在敕前,应原除,上怒。

夏,五月,乙酉,贬浩明州别驾,邕歙州刺史;丙戌,贬济杭州刺史,邵桂州长史,朝廷稍肃。

辛卯,郑王邈薨,赠昭靖太子。

回纥自乾元以来,岁求和市,每一马易四十缣,动至数万匹。马皆驽瘠无用,朝廷苦之,所市多不能尽其数,回纥待遣、继至者常不绝于鸿胪。至是,上欲悦其意,命尽市之。秋,七月,辛丑,回纥辞归,载赐遗及马价,共用车千余乘。

八月,己未,吐蕃六万骑寇灵武,践秋稼而去。

辛未,幽州节度使朱泚遣弟滔将五千精骑诣泾州防秋。自安禄山反,幽州兵未尝为用,滔至,上大喜,劳赐甚厚。

壬申,回纥复遣使者赤心以马万匹来求互市。

九月,壬午,循州刺史哥舒晃杀岭南节度使吕崇贲,据岭南反。

癸未,晋州男子郇模,以麻辫发,持竹筐苇席,哭于东市。人问其故,对曰:“愿献三十字,一字为一事,若言无所取,请以席裹尸,贮筐中,弃于野。”京兆以闻。上召见,赐新衣,馆于客省。其言“团”者,请罢诸州团练使也;“监”者,请罢诸道监军使也。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安、史父子立祠堂,谓之四圣,且求为相,上令内侍孙知古因奉使讽令毁之。冬,十月,甲辰,加承嗣同平章事以褒之。

灵州破吐蕃万余众。

吐蕃众十万寇泾、邠,郭子仪遣朔方兵马使浑瑊将步骑五千拒之。庚申,战于宜禄。瑊登黄原望虏,命据险布拒马以备其驰突。

宿将史抗、温儒雅等意轻瑊,不用其命,瑊召使击虏,则已醉矣,见拒马,曰:“野战,乌用此为!”命撤之。叱骑兵冲虏阵,不能入而返,虏蹑而乘之,官军大败,士卒死者什七八,居民为吐蕃所掠千余人。

甲子,马璘与吐蕃战于盐仓,又败。璘为虏所隔,逮暮未还,泾原兵马使焦令谌等与败卒争门而入。或劝行军司马段秀实乘城拒守,

秀实曰:“大帅未知所在,当前击虏,岂得苟自全乎!”召令谌等让之曰:“军法,失大将,麾下皆死。诸君忘其死邪!”令谌等惶恐拜请命。

秀实乃发城中兵未战者悉出,陈于东原,且收散兵,为将力战状。吐蕃畏之,稍却。既夜,璘乃得还。

郭子仪召诸将谋曰:“败军之罪在我,不在诸将。然朔方兵精闻天下,今为虏败,何策可以雪耻?”莫对。

浑瑊曰:“败军之将,不当复预议。然愿一言今日之事,惟理瑊罪,不则再见任。”

子仪赦其罪,使将兵趣朝那。虏既破官军,欲掠汧、陇。

盐州刺史李国臣曰:“虏乘胜必犯郊畿,我掎其后,虏必返顾。”乃引兵趣秦原,鸣鼓而西。虏闻之,至百城,返,浑瑊邀之于隘,尽复得其所掠。马璘亦出精兵袭虏辎重于潘原,杀数千人,虏遂遁去。

乙丑,以江西观察使路嗣恭兼岭南节度使,讨哥舒晃。

初,元载尝为西州刺史,知河西、陇右山川形势。是时,吐蕃数为寇,载言于上曰:

“四镇、北庭既治泾州,无险要可守。陇山高峻,南连秦岭,北抵大河。今国家西境尽潘原,而吐蕃戍摧沙堡,原州居其中间,当陇山之口,其西皆监牧故地,草肥水美,平凉在其东,独耕一县,可给军食,故垒尚存,吐蕃弃而不居。

每岁盛夏,吐蕃畜牧青海,去塞甚远,若乘间筑之,二旬可毕。移京西军戍原州,移郭子仪军戍泾州,为之根本,分兵守石门、木峡,渐开陇右,进达安西,据吐蕃腹心,则朝廷可高枕矣。”并图地形献之,密遣人出陇山商度功用。

会汴宋节度使田神功入朝,上问之,对曰:“行军料敌,宿将所难。陛下奈何用一书生语,欲举国从之乎!”载寻得罪,事遂寝。

有司以回纥赤心马多,请市千匹。郭子仪以为如此,逆其意太甚,自请输一岁俸为国市之,上不许。十一月,戊子,命市六千匹。

【原文华译】

大历八年(公元773年)

1 春,正月,昭义节度使、相州刺史薛嵩薨逝。儿子薛平,时年十二岁,将士们胁迫他继位,薛平假装同意;既而让给他的叔父薛崿,夜里带着父亲灵柩,逃归乡里。

正月六日,皇帝下制,任命薛崿为留后。

2 二月二十七日,永平节度使令狐彰薨逝。令狐彰在滑州、亳州离乱之后,约束军队,劝勉农耕,粮食物资都非常充实。

当时各藩镇都飞扬跋扈,唯独令狐彰对朝廷的贡赋从未缺少;每年派兵三千人到京西参与秋季防御,自带粮食,道路上地方供应馈赠都不接受,所过之处,秋毫无犯。

病危时,召掌书记、高阳人齐映,与他商量后事,齐映劝令狐彰请朝廷派人接替,把自己的儿子都遣返回家;令狐彰听从,

遗表称:“当年鱼朝恩击破史朝义,想要在滑州抢掠,臣不听,由此有了矛盾。后来鱼朝恩被诛,正赶上臣卧病在床,未能入朝,生前死后,都深感愧负陛下。臣的病必定好不了了,仓库物资和牲畜,都已登记封存,军中将士,州县官吏,都安心等待朝廷命令。吏部尚书刘晏、工部尚书李勉,都可委以大事,愿速任命他们以替代臣。臣的儿子令狐建等,如今勒令他们回到东都家里。”

令狐彰薨逝,将士们想要立令狐建,令狐建誓死不从,举家西归。三月一日,朝廷任命李勉为永平节度使。

3 吏部侍郎徐浩、薛邕,都是元载、王缙一党;徐浩的妾的弟弟侯莫陈怤为美原县尉,徐浩拜托京兆尹杜济捏造他“主管驿站,绩效优等”,又拜托薛邕,调任他为长安县尉。

侯莫陈怤到职后,到御史台参见,御史大夫李栖筠弹劾他舞弊,皇帝敕令礼部侍郎、万年人于邵等调查。于邵上奏说,薛邕的罪行犯在大赦之前,应维持原来的任命,皇帝怒。

夏,五月十一日,贬徐浩为明州别驾,薛邕为歙州刺史;五月十二日,贬杜济为杭州刺史,于邵为桂州长史,朝廷稍微整肃起来。

4 五月十七日,郑王李邈薨逝,追赠为昭靖太子。

5 回纥自从乾元年以来,每年请求和唐朝贸易,每一匹马交换绸缎四十匹,动则数万匹,而马都瘦弱无用;朝廷深以为苦,所交易马的数量,每次都不能令回纥满意,回纥的使者前面的还没遣返,后面的又来了,住满鸿胪寺。

至此,皇帝想要讨他们欢心,命令把马全部买下。秋,七月二十八日,回纥使者辞别归国,装载赏赐给他们的遣返费用及卖马得到的财物,共用车一千余辆。

6 八月十六日,吐蕃骑兵六万人入寇灵武,践踏还未秋收的庄稼而去。

7 八月二十八日,幽州节度使朱泚派他的弟弟朱滔率精骑兵五千人到泾州参加秋季防御。自从安禄山造反以来,幽州兵还未尝为朝廷所用,朱滔抵达,皇帝大喜,慰劳赏赐非常丰厚。

8 八月二十九日,回纥再次派使者赤心驱赶一万匹马来要求交易。

9 九月十日,循州刺史哥舒晃杀岭南节度使吕崇贲,占据岭南造反。

10 九月十一日,晋州男子郇模,用麻绳把头发扎成辫子,带着竹筐苇席,在东市痛哭。人们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愿献三十字,一字为一事;如果我的话不可取,请用苇席裹上我的尸体,装在竹筐中,弃之于荒野。”京兆奏报皇帝。皇帝召见,赐给他新衣,让他住在客省。他说的“团”字,是建议撤销诸州团练使;“监”字,请撤销诸道监军使。

11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建立祠堂,称之为“四圣”,并且申请要当宰相;皇帝令内侍孙知古在前往魏州之际,讽劝他拆毁祠堂。冬,十月二日,加授田承嗣为同平章事以褒奖他。

12 灵州的军队击破吐蕃军一万余人。

吐蕃十万人入寇泾州、邠州,郭子仪派朔方兵马使浑瑊率步骑兵五千人拒战。十月十八日,战于宜禄。浑瑊登上黄萯原,眺望敌情,命人占据险要地形,设立拒马,以防备骑兵冲击。老将史抗、温儒雅等轻视浑瑊,不听命令;

浑瑊下令他们攻击时,二人已经喝醉,见了拒马,说:“野战,要这东西干什么?”命令撤走。呵斥骑兵冲击敌阵,冲不进去,只好折返;敌人乘机追击,官军大败,士卒死亡十之七八,居民被吐蕃掠走一千余人。

十月二十二日,马璘与吐蕃战于盐仓,又败。马璘被敌军阻隔在外,到了日暮时分,还未回来,泾原兵马使焦令谌等与败兵争抢城门而入。有人劝行军司马段秀实登城拒守,

段秀实说:“大帅不知所在,应当向前攻击敌人,岂能苟且保全自己?”召焦令谌等人,责备他们说:“按军法,丧失大将,麾下都要被处死。你们忘了自己的死罪吗?”焦令谌等惶惧下拜请命。

段秀实于是征发城中还未出战的兵,将他们全部出动,列阵于东原,并收集散兵,做出将要力战的样子。吐蕃畏惧,稍稍退却。到了夜里,马璘才得以回城。

郭子仪召集诸将商议说:“战败责任在我,不在诸将。但是,朔方兵以精锐闻名天下,如今被敌人击败,有何计策,可以雪耻?”无人回答。

浑瑊说:“我是败军之将,没有资格参与商议。但我愿谈一谈今天的事,请治我的罪,不然的话,请再给我一次机会。”郭子仪赦免他战败之罪,派他率军再去朝那。

吐蕃已击破官军,准备抢掠汧、陇一带。盐州刺史李国臣说:“敌人乘胜必然侵犯郊畿,我打他身后,敌人必然回头。”于是引兵前往秦原,鸣鼓而西。

吐蕃军听闻,走到百城,折返,浑瑊在隘口设下埋伏截击,把吐蕃军抢掠的男女物资全部夺回;马璘也出精兵于潘原袭击敌军辎重,杀数千人,吐蕃军遁去。

13 十月二十三日,任命江西观察使路嗣恭兼岭南节度使,讨伐哥舒晃。

14 当初,元载曾担任西州刺史,知道河西、陇右山川形势。当时,吐蕃多次入寇,元载对皇帝说:

“四镇、北庭兵团驻防泾州,无险要可守。陇山高峻,南连秦岭,北抵黄河。如今国家西部边境只到潘原,而吐蕃军驻扎在摧沙堡,原州恰恰位于中间,正对陇山山口,西边都是国家牧马的故地,草肥水美,东边是平凉,只需要耕种一个县,就足以供应军粮,以前的城垒还在,吐蕃弃而不居。

每年盛夏,吐蕃人到青海放牧,离开边塞很远,如果乘机修筑城垒,二十天就可完成。把京西军队移驻原州,郭子仪军移驻泾州,作为基地,再分兵守石门、木峡,逐渐打开陇右,进达安西,占据吐蕃腹心,则朝廷可以高枕无忧了。”并将山川地形画成图献给皇帝,又秘密派人出陇山做实地考察。

正巧汴宋节度使田神功入朝,皇帝问他,他回答说:“行军料敌,对沙场老将也是难事,陛下为什么用一个书生的话,想要举国听从呢?”

元载不久获罪,他的建议也就被搁置下来。

15 有司认为回纥使者赤心要来卖的马太多,建议只买一千匹。郭子仪认为如此太让对方失望,自请捐出一年薪俸为国家买马。皇帝不许。十一月十七日,皇帝命买六千匹。

【学以致用】

““行军料敌,宿将所难。陛下奈何用一书生语,欲举国从之乎!”载寻得罪,事遂寝。”

关于这段话,思考几点

0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对于至圣先师的这句话,我想到的最具代表性人物,就是刘邦了。

而历史上很多其他的领导者,恰恰是反着来用这句话。

经常是因为某句话说到了老板的心坎上,老板就提拔他到一定的岗位上,同时,也因为厌恶一个人,而忽略他的建议。

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不是靠“点”的力量,而是靠“系统”

真正考察一个人,不仅仅看他对某个问题是不是有很亮眼的回答,还要看他行为背后的思维,方法论能否穿越时间与空间,能否具有持续性。

时间上,指的是与时俱进。 毕竟问题是随时更新的。去年行,现在还行不行?

空间上,指的是,切换不同的频道,这个人的修身,思维,方法论在那个小领域很好,换个大领域还行不行?

只有这样,才可以决定是否要聘请到重要位置上。

管理上我们常说要用成熟的人,什么是成熟? 点线面体都不算成熟,唯有系统,唯有能生生不息的系统才算。

02,不要被特定的标签和身份带偏,而错失重要信息。

沙场老将对于战斗战术,战役等,当然经验丰富

可是,当一个人的局部优势突出的情况下,对于大略的把握会不会有所不足?

这是有可能的。

一个懂战略,懂哲学的书生,对对手来讲很可怕。

比如王阳明,曾国藩,教员

他们都是从没打过仗的书生,一下子跨界成了军事家。

所以,不要被老将和书生的标签给带偏,领导者应该在乎的是,谁能给出最有利于解决组织问题的方案。

同理,在现实中,公司会遇到很多困境,那么,领导者要不要像舜帝一样去“好问而好察迩言”呢,去问一问,是“好的很”还是“糟的很”呢?

会不会因为TA是新来的员工而忽略TA的看法与建议呢?或者只是做个样子而已。(在我有限的职场经历中,确实很少遇见有人会去这么做)

来源:严肃历史的历史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