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零距离”报道重庆绿色发展经验 “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2 14:14 2

摘要:近年来,重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夏元 见习记者 董存春

开栏语: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重庆肩负着“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职责使命。

近年来,重庆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即日起,本报开设“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专栏,对我市强化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当前重庆通过强化数字技术、绿色技术应用,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落地见效。

8月12日,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媒体来渝开展的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17家中央媒体的100余名记者,将在渝开展为期5天的深度调研采访。记者们将走进多个区县的车间工厂和田间地头,“零距离”报道我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尤其是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经验做法。

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活动启动现场。(记者 周奇 摄)

在主题采访活动情况介绍会上,市发改委等4个市级部门对我市近年来坚持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做法及特点作介绍。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一系列进展,以年均2.4%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5.6%的经济增长,全市单位GDP能耗降至0.310吨标准煤/万元,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持续发力筑牢绿色发展空间格局,有力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稳扎稳打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积极作为推动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纵深推动形成绿色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久久为功构建绿色转型支撑保障体系,多方引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是当前重庆推动绿色发展的7个特点。”

“通过建立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重庆持续擦亮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加快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持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持续推动产业结构“攀高向新”,一方面坚持在扩大增量上做“加法”,加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坚持在消纳存量上做“减法”,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规模,目前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压减至25%以下,低于全国平均约5个百分点。

重庆还在工业领域实施“降碳、减污、增效”协同并进,目前已为700余家企业开展节能服务,对100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节能监察,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6000余个,改造设备近4万台(套),推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装备36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36项、节能环保及新能源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7项,带动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健全,资源循环利用稳步提升。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围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发展要求,近年来重庆全面锚固绿色发展安全底线,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初见成效,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布局城市绿色空间,积极鼓励绿色出行,各项推动绿色发展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近年重庆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打造城乡风貌整体大美、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构建超大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5个方面均取得新成效。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临江城市,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重庆的使命和担当。”采访团成员、工人日报记者部驻重庆站站长李国说,期待通过此次采访“感知绿色新生活、感知美丽新重庆、感知绿色新发展”,并通过对重庆推动全面绿色发展的经验做法进行深入报道,更好地向公众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通过持续践行‘两山’理念,掘金绿色经济,重庆正在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赢’。”采访团成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记者罗宏进表示,重庆推动绿色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带动越来越多的绿色行业领域“微场景”与“大场景”形成同频共振,并为国内其他地区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绿色路径”。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