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14日,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即充电设备的龙头企业——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优绿能”、“公司”)首发上市获得注册批文,有望登录创业板,或将成为中国A股“充电模块领域的第一股”。在亮相资本市场后,优优绿能又将激起怎么样的水花呢?
2025年3月14日,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即充电设备的龙头企业——深圳市优优绿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优绿能”、“公司”)首发上市获得注册批文,有望登录创业板,或将成为中国A股“充电模块领域的第一股”。在亮相资本市场后,优优绿能又将激起怎么样的水花呢?
近年来,我们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激流勇进,在“内卷式”的竞争中,实现了技术升级和产品优化。以主流车型搭载的60kWh电池包为例,具备2C充电倍率时,能在30分钟内充满80%的电量,补充300公里的续航里程,基本覆盖市内的日常通勤需求。近年来,随着整车搭载的电池容量不断提升,续航里程得到延长,极大缓解了电车车主的里程焦虑。2024年,中国每销售100台车中,有40台是新能源汽车。其从“小众尝鲜”摇身变为“大众新宠”,已逐步成为更多用户群体的主动选择。随着4C的普及和6C的推出,电车充电时间大幅缩短,充电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快捷。这一变化倒逼着充电桩行业加快产品迭代速度,研发适配新车型需求的产品,做到快速补能。目前,已有众多企业入局充电桩赛道。最初使用交流慢充桩补能需要耗费6-10小时,而大功率直流快充的出现使得充电时间缩短至20-40分钟,超充站更是能够打出标语——充满电仅需“一杯咖啡的时间”。
实际上,充电速度的快慢主要是由充电桩中的核心部件即充电模块决定的,其功率越大,充电速度越快。2015年,为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布局,国家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桩领域。公司两位创始人(即柏建国、邓礼宽)也看到了新赛道的机遇,于同年在深圳共同创办了优优绿能,决心开展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核心部件研发工作。当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42万辆,早期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普遍低于200公里,而配套的公共充电桩有4.9万台(含专用桩),其中交流桩占比超80%,仅满足日常慢充需求,充电久、续航短成为了当时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时面临的一大痛点。优优绿能于创立当年快速研发并推出功率为15kW的充电模块,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早期充电桩市场以“家用+公共慢充”模式为主,而其后直流桩的快速铺设,激发了更多车主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2016-2019年,公司趁热打铁,紧跟推出功率颗粒度更高(20kW、30kW和40kW)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模块,产品质量更高、使用体验更好。考虑到维护成本、设计难度等问题,单模块功率目前可做到行业最高的60kW,较成立之初的15kW已提升了4倍。我们观察到,公司的15kW和20kW、30kW和40kW充电模块是在同尺寸下做到的功率提升,保证产品在迭代后,模块替换更加便捷,且更高的功率密度也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公司在研发30kW充电模块的同时,也在恒功率宽电压范围上下足了功夫,从源头上解决充电桩的多车型适配难题。此外,针对沙尘,沿海,凝露、厂矿等条件严酷的应用场景,公司采用 “独立风道 + 液冷” 双防护模块设计架构,实现 IP65 级防护(防尘+防水)。模块可靠性提升,在5年内免维护,生命周期从传统IP20模块的3-5年提升至10年。以120KW单桩为例,5年TCO能节省约1.2万元,10年TCO节省约4.6万元。截止目前,优优绿能也是行业唯一一家掌握直通风散热技术、独立风道散热技术、液冷散热技术的充电桩充电模块企业。此后,公司针对新能源汽车对充电速率、环保性、便利性、安全性、可靠性的核心需求,持续沿着大功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电压范围、高防护性的技术发展路线继续精进产品,已形成了战略护城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继续提升,优优绿能相关团队在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后,决定根据细分应用场景下,推出针对性新品。例如小功率直流模组去替代家充交流桩,让电车车主在家中、在逛街时,无需去公共充电站,也能体验快速充电的乐趣。此外,公司不局限于单一的“补能”角色,也积极在“赋能”领域发力。例如公司推出能与电网互动、用于“削峰填谷”的V2G模组、与储能相结合的储充模块等,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开辟了新路径。
自2015年成立至今9年的时间里,公司业绩亮眼,增速迅猛。2021-2023年,公司主营收入分别为4.3亿元、9.9亿元和13.7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05.2%、129.4%和39.2%。收入来源主要是20KW、30KW充电模块,2024年上半年,两种充电模块的的收入份额有52.5%,目前已在市场上成熟应用,是公司业绩的主要支撑点。实际上,早在两年前的2021年,合计收入占比能达到91.8%,40%左右的差额主要是被40kW的高功率充电模块渗透。截至2024年H1,40KW大功率充电模块的营收占比从2021年1.1%快速提升至2023年的41.4%,成为公司收入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大浪淘沙后,充电模块领域参与者已从早年的几百家缩减到十几家,CR5的市场集中度很高。据公司的保守测算,2023年充电模块内销市占率为10.6%,发展8年已然成为头部充电模块供应商之一。据了解,为抢占市场份额,国内局部市场的价格竞争愈发激烈。由于公司早年就确立了国际化战略。多款产品早已通过欧盟CE认证、美国UL认证、德国莱茵 cTUVus 认证和韩国KC认证,拿到了全球多区域的通行证。2023年,公司外销收入占比达到40%以上,由于外销毛利率较国内能高出20个pct左右,叠加公司位于美国和东南亚的两大海外制造基地已实现批量交付,未来将为公司应对国内价格竞争提供更坚实的底气。
根据2023年最新数据来看,优优绿能的充电模块产品的出货量已近40万台。这一成绩得益于公司对客户关系的维护和把控。目前,公司构建了多元客户结构,涵盖充电桩生产商、换电设备生产商、充电站运营商、换电站运营商、新能源汽车厂商等,知名客户有万帮数字、ABB、BTC POWER、Chaevi、玖行能源、蔚来等。在与大客户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持续开拓新的客户资源。如今,公司已在国内各省市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在全球多个区域建立了服务网点,全力提升客户满意度。
未来,在技术和市场的积累之上,公司将加快布局节奏,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优质的充电服务体验。本次募集资金7亿元,其中2.7亿元预计用于充电模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具有一定产能规模、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全流程生产线;2.7亿元用于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在小功率直流快充领域、V2G领域和储能充电领域等新兴应用领域进行探索和布局,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基底;剩下1.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随着优优绿能成功获得注册批文,“充电模块第一股”将正式叩响资本市场的大门。
优优绿能如能登陆资本市场,不仅将获得直接融资支持,更可通过示范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为民营科技企业提供“技术+资本”双轮驱动的典型案例。公司成功登录创业板以后,凭借技术实力和优质赛道的加持,借助资本助力,将继续巩固龙头地位。公司将以IPO为契机,加速大功率充换电、光储充放一体化、目的地充电、V2G车网互动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布局。随着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更多像优优绿能一样的创新型民企有望获得资本助力,推动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来源:叩叩财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