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干果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或致癌!再爱吃也别贪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2 09:21 1

摘要:花了大几百买的坚果大礼包,拆开一袋接一袋,嘴巴根本停不下来,一边刷剧一边嚼,越嚼越香;有时候想着“吃点坚果补脑”,更是把它当保健品一样端上了办公桌。

花了大几百买的坚果大礼包,拆开一袋接一袋,嘴巴根本停不下来,一边刷剧一边嚼,越嚼越香;有时候想着“吃点坚果补脑”,更是把它当保健品一样端上了办公桌。

可问题来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看起来健康、营养、养生的干果里,居然有些已经被列入致癌高风险名单?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反常?不就是吃个瓜子、嗑个开心果、嚼点杏仁吗,怎么还能和癌症扯上关系?

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天天吃坚果也没事,而有些人吃着吃着就出问题了?是不是吃法不对?是不是体质不同?到底是哪三种干果被点了名?

是不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那几种?吃多少才算“多”?而且——最关键的——我们到底该不该继续吃?还是说,从今天开始就得扔掉家里的坚果罐头?

这些问题,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什么“标题党”。它们关乎我们每天摄入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甚至关乎我们几十年后的身体状态。

有些干果,不是它“本身”有毒,而是你吃的方法、储存的方式、甚至你买回来的那一袋,可能就已经悄悄地藏着健康风险

我们先从最典型的一种说起——花生。花生是再常见不过的“干果”之一,虽然它严格意义上是豆类,不是坚果,但在日常生活中,它和核桃、瓜子一样,常常被归为“坚果类零食”。

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黄曲霉毒素。这个词很多人听过,但没真正了解过它的毒性。它不是那种“你吃完马上拉肚子”的毒,它是那种潜伏型的、长期积累的毒,专挑肝脏下手,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的狠角色。

黄曲霉毒素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花生在收获、运输、储存过程中,如果一旦发霉,就极容易滋生这种毒素。你以为把花生炒一炒、煮一煮、烘一烘就能杀死它?不行。

这种毒素耐高温,普通加热根本降不了它的毒性。所以那些看起来只是“颜色有点深”“可能有点潮”的花生,有时候就已经暗藏危险了。

当你一边看电视一边“嘎嘣嘎嘣”地嗑着花生米,觉得香得停不下来,而它可能已经悄悄在你体内积累了潜在的癌变风险。如果你有脂肪肝肝功能不好,那更得注意——因为它专挑这类人“下手”。

接下来要说的,是让不少人“惊掉下巴”的——杏仁。这玩意儿在不少人眼里,简直就是“养颜圣品”,尤其是女性朋友,觉得吃点杏仁能美白、抗老、润肺,还能当零食解馋。

但你知道吗?有一种叫苦杏仁的品种,本身就含有氢氰酸,也就是氰化物的一种。这可不是玩笑话,它确实有毒。

当然了,我们平时吃的多是“甜杏仁”,毒性没那么夸张。但问题是:吃多了、吃不对,还是有风险。尤其是一些自制的“杏仁露”、五仁月饼里的碎杏仁、来路不明的“进口坚果零食”,很可能就含有未处理过的苦杏仁

而苦杏仁的毒性,不是你煮一煮、泡一泡就能完全去除的。一旦摄入过量,轻则恶心呕吐,重则影响神经系统,甚至出现中毒症状。

所以那些所谓“越天然越好”的说法,有时候真的要打个问号。天然不等于无害,有些毒素就是天然的产物,关键在于你吃进去的量、有无处理、个人的代谢能力

第三种“榜上有名”的干果,是很多人根本想不到的——瓜子。它的问题也不是瓜子本身,而是它的“加工方式”。

市场上很多瓜子,为了让它“更香”“更脆”“更有味道”,会在炒制过程中加入大量盐分,甚至会使用含铝添加剂防腐剂,还有部分小作坊用的是重复使用的油脂。更有甚者,为了颜色好看,可能加入人工色素。

你可能会想,哪有那么夸张?不就嗑点瓜子吗?但问题是——瓜子这种东西,它不是你吃几颗,而是“一嗑就一大把”。

一把两把三把……不知不觉就吃了上百颗。高盐、高油、添加剂累积摄入,对胃黏膜口腔黏膜的刺激不小,长期下来可能诱发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本身就是癌变的“温床”。

别忘了,还有个常被忽略的问题——“边嗑边舔”的习惯。很多人嗑瓜子的时候喜欢把壳含在嘴里,咸咸的、香香的,嘴一刻不停地接触着壳上的调味粉。

而这些调味粉里,可能就含有亚硝酸盐类物质。如果摄入过量,在体内某些环境下,会转化为亚硝胺——这是已知的强致癌物之一。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要问了——那我是不是以后都不能吃坚果了?是不是干脆把花生、杏仁、瓜子统统扔了才保险?也不至于。

我们说“吃多了可能致癌”,重点是“量”和“方式”。这跟吃饭吃撑了也会胃胀一个道理。任何食物,吃得不讲究、吃得不节制,都是给身体埋雷。

所以问题不在于“吃不吃”,而在于你怎么吃

比如花生,买回家后一定要注意干燥通风保存,发现霉点就别心疼那点钱,直接扔;杏仁,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的脱毒处理产品,别吃那种“三无”散装货;瓜子,尽量选原味的,少吃调味型,尤其是那种“香辣”“五香”“重口味”的,真的要少碰。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的是——别让干果成了“主食”。有些人一天三顿饭都不规律,饿了就抓一把坚果当“代餐”,嚼着嚼着就把一整罐吃完。

你以为在“养生”,其实是“超负荷”。干果脂肪含量高,虽然是“好脂肪”,但吃多了同样会增加胆固醇负担,还可能引发慢性代谢问题

特别是对于已经有肠胃不适肝功能异常慢性病的人群,更要控制摄入量。身体不是垃圾桶,不能什么都往里倒,尤其是带风险的。健康饮食不是“吃得多、吃得贵”,而是“吃得对、吃得理”。

说到底,干果本身并不是“坏人”,它们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适量食用对身体有益。但一旦储存不当、吃法不对、量控制不住,那就有可能从“保健品”变成“风险源”。

别再迷信“越多越好”,也别被“天然健康”的标签迷了眼。干果不是仙丹,它们也有“脾气”。吃之前多留个心眼,嘴巴馋的时候,多问问自己的身体能不能负担。科学饮食,才是真正的养生。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的风险评估报告.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中亚硝酸盐与致癌风险关系研究.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来源:狄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