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总被英国古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召唤,踏上探寻其悠久足迹的路途。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位于欧洲西北部,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在其中部,坐落着牛津郡,牛津被称为"塔城",因其遍布塔状建筑。它是世界著名学府牛津
「世间瑰宝何其多 英国牛津必占一席」
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总被英国古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召唤,踏上探寻其悠久足迹的路途。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位于欧洲西北部,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在其中部,坐落着牛津郡,牛津被称为"塔城",因其遍布塔状建筑。它是世界著名学府牛津大学的所在地。牛津郡经济以农业和工业为主,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世界遗产布伦海姆宫。
2025年8月3日,兰州东方中学三十学子启程赴英,踏访此生不可错过的文化殿堂——英国牛津。他们以脚步丈量牛津郡的千年史韵,呼吸学术圣地的思想精粹,于世界顶尖学府的殿堂中,亲炙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
坐落于泰晤士河畔的牛津圣克莱尔学院(St Clare's, Oxford),以哥特尖顶勾勒出顶尖学府的天际线,用砖石铭刻着跨越国界的学术理想。这座创立于1953年的国际教育殿堂,作为英格兰第一所IB课程学院,正以开放的胸怀迎接来自兰州东方中学的研学团队。
PART 1
初遇:学术殿堂的温情相迎
8月3日黄昏,学院哥特式拱廊下亮起暖黄灯光。研学负责人Simon与Andy手持蓝色手册包,与风尘仆仆的东方学子亲切相会。“手册包内藏牛津密码,”Simon展开牛津地图微笑示意,“课表、学生卡、百年建筑名录,是诸君打开这座智慧之城的钥匙。”
这份精心准备的见面礼,承载着学院“促进国际理解”的创始使命——1953年,失去双腿的二战英雄Anne Dreydel在此播下和平教育的种子,渴望各国青年“从彼此眼中看见未来”。
PART 2
启程:雨幕中的双线探索
4日上午的细雨,意外编织出两条文化探索脉络:
室内组穿行于维多利亚建筑群,数学教室玻璃幕墙折射着数字化艺术装置,科学实验室隔壁传来陶轮转动的轻响。当哥特尖顶在雨帘中若隐若现,有学生轻叹:“这分明是《傲慢与偏见》里达西先生缓步而出的石板廊!”
户外组打卡拉德克利夫图书馆,穹顶下400年藏书的气息扑面而来。在阿什莫林博物馆,同学们见证了文明对话的回响。
PART 3
深融:跨文化的思维碰撞
当夜幕笼罩牛津,Challenge Night游戏场跃动着36国少年的身影。这种多元碰撞正是课程精髓——学院独创的CAS体系(创造力、活动、服务)要求每位学生完成150小时跨文化实践,今夜的游戏恰是微型国际课堂。学术课堂上,英伦文化解码以创新形式展开:“为何司康饼要配凝脂奶油?”——答案藏在英国工业革命的饮食革命;“莎士比亚环球剧场为何无顶?”——引出伊丽莎白时代“天人对话”的哲学。
教师Simon强调:“我们不要文化标本的参观者,而要传统的解读者与再创造者。”
PART 4
根基:卓越教育的百年沉淀
圣克莱尔学院的底蕴远不止于红砖建筑:
学术标杆:学生均分36分(全球平均31分),2023年5名学生问鼎牛津剑桥;
教学革新:小班制下每15人共享凹版印刷机、摄影暗房等顶级艺术工坊;
精神传承:校董会主席Alec Peterson作为奠基人,将“批判性思维”刻入学院基因。
当东方学子在Challenge Night的协作中欢笑,在拉德克利夫图书馆外沉思,他们正实践着学院创始人Dreydel的愿景——“让年轻心灵跨越国界对话”。
来源:可乐的漂流瓶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