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此诗以竹林堡地理风物为经纬,首联总揽天地之势,“竹径烟霞”暗合东坡植竹雅事,“石林青霭”呼应左近奇观。颔联化用典故,“东坡遗墨”既指苏轼爱竹传统,又喻文人风骨;“西岭垂绦”状写西山柳浪翻飞之态。颈联聚焦近景,“眉际春山”巧嵌地貌特征,“抱篁浓”凸显竹林环抱
三岔河,河透明,明如镜,镜照蓝天白雲。
文峰山,山顶尖,尖如笔,笔写万古千秋。
第三十八回
三岔河好汉揽圣
摩崖巅群雄斗联
雨润东坡杨柳绿,
风拂北岭杏花红。
众目睽睽烟水寨,
闲观峻岭双乳峰。
再说竹林堡,好好先生的居所,
东坡种竹装门面,
西山栽柳以遮荫。
左有石林如兵俑,
右有竹林似绿荫。
背靠桐木泰山稳,
风姿抚眉翠春山。
对面耸立双乳峰。
有诗《赞竹林堡》:
竹径烟霞接碧穹,
石林青霭沐春风。
东坡遗墨裁云岫,
西岭垂绦染涧虹。
眉际春山分黛浅,
阶前翠影抱篁浓。
双峰擎日浮天外,
一坞清吟落照中。
注:此诗以竹林堡地理风物为经纬,首联总揽天地之势,“竹径烟霞”暗合东坡植竹雅事,“石林青霭”呼应左近奇观。颔联化用典故,“东坡遗墨”既指苏轼爱竹传统,又喻文人风骨;“西岭垂绦”状写西山柳浪翻飞之态。颈联聚焦近景,“眉际春山”巧嵌地貌特征,“抱篁浓”凸显竹林环抱之境。尾联以双乳峰擎日作结,将自然伟力与人文清音熔铸于夕阳余晖,尽显隐逸之趣。
好一句“一坞清吟落照中。”大同国君臣一行观风望景,吟诗作对,忙活了一天,直到落霞散绮,夜幕降临,众人才收官罢战,安歇下来。
得意客来情不厌,
知音人到话相投。
后人有好好先《与苗王夜话》:
松径萧疏引玉驺,
蓬门初启识英俦。
清樽漫酌千峰月,
高论频倾万壑秋。
古调萦弦惊雁阵,
新章落纸动星楼。
良宵未觉金鸡唱,
犹带岚烟策马游。
注:本诗以古典意象构建知音相逢的雅境。
首联“松径”“蓬门”暗合隐逸之趣,“玉驺”喻贵客临门。
颔联通过“清樽”“高论”展现主客畅饮深谈的场景,“千峰月”“万壑秋”既状景又寓胸襟。
颈联聚焦琴瑟和鸣、诗文唱和的细节,“惊雁阵”“动星楼”极言艺术感染力。
尾联以“金鸡唱”点破通宵达旦,结句“犹带岚烟”余韵悠长,暗含友谊如山间云霭般绵远不绝。
夜里,苗王与好好先生谈诗论画,一直到深夜,谈得甚是投机。
苗王忻逢知己,雅兴正浓。于是和好好先生约定好, “明日到三岔河;我们租一条鱼船,沽几斤好酒,荡舟湖中,畅游把盅,请先生作画,我等吟诗,如此新春佳节,人生难得几回。
今日有此佳景,恐明日已是遍地狼烟,请先生用笔为我们留下这美好时光。”
好好先生道:“难得,难得,甚妙!甚妙!”当夜各自进入梦乡。
远随苗王岔河行,
偶遇知音便离家。
从今离却衣胞地,
便将身躯捐大同。
太平无事,欢误嫌夜短。
众人一觉睡醒,这日已是正月初四日。
春风破晓,阳光明媚。
君臣一行草草吃了早点。翻身上马。
春风得意马蹄疾,
秋月扬眉燕阵高。
君臣奋马扬鞭,
暂离奇石竹林,
来游化外湖山。
君臣一行,说说笑笑,正是春暖花开季节,
一路但见:草没马蹄迹亦无,
柳摇金线露青新。
桃杏满林争艳丽,
藤蔓绕径欲缠人。
堤岸日暖鸳鸯睡,
溪涧花香蝴蝶迷。
一群枭雄惊宿鸟,
荡起鸳鸯各自飞。
不觉已来到者相至三岔河,三叉路口。这里离者相都司楊树森的庄园只一箭之地。
按照苗王吩咐,一路到者相城里查看社情。一路驰向三岔河览圣。
又唤两个机灵鬼上前耳语一翻,二人领命而去。
吩咐完毕:苗王一看:“这里是楊树森的治理下,果然戒备森严,秩序井然。
好家伙!这楊树森确也是个好人才。”
于是吟道:太平秩序好风光,
纙绮争艳斗锦回。
湖山深藏密云处,
高人雅士觅诗来。
看官,你道苗王为何不亲自到者相城?去了解社情。
只因那者相城是杨树森的都督府,杨树森和这一斑将领都是高梁杆夹壁头,互相都是你知我识的。
年前在册亨一战,义军作鸟兽散,去向不明,也不见有何动静,因此官方也就不太追究。
如到者相城里,被他撞着,且有不拿去见官之理,因此只能派手下去,自己来三岔河闲耍。
其实,这帮人去向不明且能瞒得过杨树森那个人精,他早就知道王垚坤一定逃回尾洒隐居。
其时:者相都督府,楊树森和军师议道:“这两天听说有些风声,好像是我那老兄出来活动。”
军师道:“还是那句老话:‘屎不臭,不要挑起来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歹你二人是结义弟兄,不要把事情做绝,做绝了对谁都没有好处,蛇咬一口,毒入三分啦!”
树森道:“对,无事不要生事,事来了也不要怕事。只要他不来惹我们,我们也不要去惹他。
现在天下方兴未艾,大局未定,谁知道谁得势?”
军师道:“凡是不要太认真,太认真了癞头和尚就要打单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树森心想:“我当初和他一块起义,曾经海誓山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自己前翻背叛义军,也是大势所驱,铁索桥上撒泡尿—随了大流。
最不该的是后来又害死了这么多义军弟兄,自己想起来心中犹自羞愧,见着他又羞又怕。
羞的是自己无颜再见乡亲父老,起义弟兄。
怕的是,王垚坤武艺才智天下第一,若还被他捉住,且不是死得其所。
死得其所,死得痛快都还不然其说,更老火的是还要含羞而死。
我那老兄可是桐木岭上的熊瞎子—不是好惹的,惹翻了他把我者相给端了,我这一家老小,多年积畜,全部化为乌有。”
楊树森这个丰都城的鬼头—鬼精灵,知道他老兄会暗中探他究竟,为了表露不得已之心情,以免迁怒于垚坤大哥,于是采纳了军师孔厚基的计谋,在那大门上作了一联,暗送秋波,以表心迹。
当下苗王分拨已定,立在三岔路口等待探事小校回来,看肴楊树森是何情形,好做定夺。
立在路口看那楊树森庄园时,果然气度不凡,果然气度不凡,
但见:地劈一坡,尽占鳖背千亩地。
庄园枕水,周迴无面不波围。
苗王不仅赞道:“好座庄园!”
心想:“好你个楊树森,老子有庄园分给穷人住,你无庄园倒有庄园,而且比我那庄园美胜三分。
难怪你小子为啥不降清。
俗话云:‘
做官做府起高楼,
民脂民膏在里头。’
江山大好国家有,
岂容一人独亨之?
等哪天老子大同事业成功后,老子叫你哪里得来的,还回哪里去,全部分给众贫民。
看起来白旗军起义的那些口号不能用了,众人卖命,一人亨乐,这与大清有何区别。”
苗王正在想着今后如何打土豪分田地事时,只见一打头侍卫跑来报告道:“呈我王,我们刚才溜进楊树森庄园,在那大门上抄得一联,我等愚钝,不解其意,呈请我王明察。”
苗王展开一看,
锁尾谁憐惟大人黎民讬命
下联曰:瞻依者众如赤子痛癢呼亲
苗王看后,但笑而不答,心里暗道:“果有此联,‘锁尾谁憐惟大人黎民讬命’
……?”随手将联揣入怀内。
国师瞟了一眼,不置可否。苗王安排完毕,分吩咐众人向三岔河驰去:
落花荡漾溪涧内,
战马驱驰紫陌中。
一路苗王和国师并马而行道:“别人不知就里,唯我老王早就领会其中之意。
这也是我老王在尾洒隐忍不发一年之内得以相安无事,壮大发展的一方面原因。”
国师道:“你我都和杨树森共过事,因此对这一点也是心有灵犀。
这次派人到者相城里察民情,要特别提醒他们注意楊树森动向,目的就是要看看楊树森对我们有无恶意?
如果有,那我们起事时首先将他拿下。如果无,我们起事兔子不吃窝边。
等我们收复了新城、安龙后再来收拾他。”
苗王道:“我也知道楊树森这个人鬼得很,善于见风使舵。”
国师道:“你和楊树森一个是狮子,一个是老虎,两个都知道对方的利害,所以相互默契,暂时互不侵害,这是你们两个的高着。”
苗王道:“他要敢和我光开作对还不是时候。
我知道他的为人,他是一个傍虎作威的人。
现在清朝大军未到,就凭他手中这区区几千人马他也不敢作威。”
国师道:“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啊!”
苗王道:“这叫什么聪明?这叫奸诈小人。”
国师道:“罢了,别提他了。”
国师与苗王并驾齐驱,继续摆起者相城道:“
这者相乃千年古城,为汉诸葛亮南征时部下所建。
城西二三里即为风水秀丽的三岔河。
这三岔河自古的风景闻名遐迩,水秀山青、天生佳景。”
龙明江接口道:“正因为有此好山水、所以当年诸葛亮才建此重镇于那三岔河畔。自古为贞丰繁华游览重地。
每年六月六,是苗家男女青年对歌传情达意的选婚场,是苗家的恋爱河。”
国师本是者相大湾当地人,地理熟,继续向大家介绍道:“
这三岔河是由坡乍河、
纳摩河、头猫河三条河在离者相城西一两里的地方汇合而成。
成一个S形,形成一湖湾。
湖宽水平,隐藏在这万峰丛中。
从高处望去,河水宛如一条银蛇盘悬在那翠绿色的锦画之中。
蜿蜓如蛇的岔河,随着天色和地理的变化,
有时为翠绿,
有时为金色,
有时为梦幻花魂,
有说不完的花朵,
道不尽的花种,
留连的花痴,
还有那居于湖山之中的花岛,花坞,
花花公子,
花俏女人,
真是一派花花世界,
简直令人眼花尞乱。
三条河在此汇流后,
又像一朵栀子花ー样伸向那无尽的远方,
消失在那无尽的天际。
那蜿转的河流将那山峰围成小岛。
岛上绿草如茵,像一颗颗绿珠漂在水面。…………。”
还未听国师讲完那三岔河之妙处,众人风驰电掣,早已来到三岔河边。
众人抬眼看时,那风景果然名不虚传,熬是美丽。
只见得:青郁郁山峦叠翠,
绿依依桑榆连云。
三岔河水绕烟村,
几处幽篁小径环绕绿篱。
古木参天,
伞盖下几间茅屋傍涧。
溪水延边支荷池,
篱外高悬沽酒旗。
纳孔青青芳草地,
山外青山楼外楼。
前瞻湖泊,
(一)
岸柳如烟淹纳孔,
柳荫闲缆几钓船。
凉亭四望青山翠,
荷花临水映朝霞。
(二)
野雉枭游燕翻飞,
螺州水阁清幽雅。
闲庭游人步金莲,
荡舟美女特别致。
(三)
红裙掩映翠纱碧,
浪荡公子参纨绔。
白发山翁麻布袄,
牧童骑牛横吹笛。
三五成群映花立,
飘飘似欲乘烟霞。
休言李白三醉岳阳楼,
只此便似八仙醉卧蓬莱岛。
桂林山水甲天下,贞丰山水赛桂林。
牂牁江,现名北盘江。
龙明江接口道:“
乌蒙山高耸入雲,
奔腾到海迭千寻。
从矮处看高处,
牂牁江水似从天而降,
此话不虚。”
好好先生道:“
贞丰山水惊天下,
三岔河水动人情。
这三岔河
山不太高而秀雅,
水不太深而澄清。
河不太宽而多岔。
三岔河其实何只三岔?
三岔河其实是指他的交会处主要三条干流而言。
他的下游则像一朵栀子花一样,舒展开来,分着若干条支流,向北盘江流去。
前者我有一位朋友,
‘三岔河多岔’。
意为三岔河像朵美丽的桅子花样,至今无人对得下联:
老朽悟了多年也不得要领。今天这么多高人到此,
想是:
这青山有幸,河水有缘了。”
随吟《题山水因缘》一首
青峰叠翠映云烟,
碧水环流绕甸阡。
鸥影翩跹惊鹭起,
渔歌互答伴鸥眠。
霞燃松壑千岩赤,
月浸汀洲万濑涟。
最是天心钟物我,
林泉契阔共清妍。
注:本诗通过“青峰”“碧水”起兴,以鸥鹭相谐、渔歌互答展现山水间的灵动生机。中二联聚焦时空转换——暮色中霞染群山如熔金,月夜下银波漫溢似碎玉,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尾联升华主题,以“天心钟物我”点明山水与人的因缘际会,最终归于“林泉契阔”的物我两忘之境,暗合“青山有幸,河水有缘”的玄妙机缘。
国师王阳德道:“好啊!今天算是这三岔河有缘了,这么多文人雅士在此,如今就让我们把他给续上吧!
不过在续之前我要先给你们介绍一下:
这三岔河中有一个好去处,
那个洞可称万乳洞。
那洞中岩溶滴水,
形成钟乳,
倒悬于石棚上,
正如万乳争滴,
形象逼真。”
好好先生道:“
那你的下联就叫“
万乳洞多乳了。”
国师道:“先生果真是才思敏捷。不过这个对句犯了合掌病,
“万乳洞少乳。”
众人称妙!
龙明江道,“好呀!这就叫韵,我还以为这「三岔河多岔」,有多难,以这韵脚,我也韵出一下联:
双乳峰无乳。
众人道:好!
看看这个双乳峰是否少了个乳头。
**上联:三岔河多岔,**
**下联:九曲径通幽。**
解析:"九曲"呼应"三岔",以数字递进强化空间纵深;"通幽"暗合"多岔"的蜿蜒之势,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
刚吟毕:陶大将军道声:“好!”
**上联:三岔河多岔,**
**下联:万仞山独尊。**
解析:"万仞"与"三岔"形成数量级反差,凸显桐木山岳之巍峨;"独尊"反衬"多岔"的繁复,刚柔相济间见天地气象。”
解毕:众人称妙!
紧接着余老先生环顾生机盎然的白桦林一圈后道:“老朽不才,
**上联:三岔河多岔,**
**下联:百鸟林齐鸣。**
解析:"百鸟"对"三岔",化静为动;"齐鸣"呼应"多岔"的声势,勾勒出林间百鸟争鸣的鲜活场景。”
解毕:众人道:不错!不错!很有韵味。
紧接着楊德政老先生接口道:“老朽不才,也来献丑了,
**上联:三岔河多岔,**
**下联:一叶舟无痕。**
看看这河中那么船只泊在一起,隔远望去,也只象几只白鸭。
谁知此时河中正好有一叶小舟从湖边静静地划过,这意境无形中给老先生创下了一联。
老先生解析:"一叶"与"三岔"构成极简与繁复的对比;"无痕"暗喻超脱于纷扰,留白处见禅机。”
众人喝彩,妙哉!妙哉!
国师王阳德抬眼扫视者相城墙残垣断壁,摩崖巅残碑斜立,满是历史沧桑,随即吟出个下联,
**上联:三岔河多岔,**
**下联:千年碑半残。**
解析:"千年"沉淀时光厚度,"半残"呼应"多岔"的破碎感,暗写岁月侵蚀下的文明印记。”
解毕:众人秒妙!妙哉!妙妙哉!
好一气没人继续,苗王情急之下,以 田园诗意味,
**上联:三岔河多岔,**
**下联:十里稻分香。**
解析:"十里"延展空间维度,"分香"将视觉转化为嗅觉,描绘稻田随风飘散的丰饶气息。”
解毕:众人亦称妙!
越到最后越难应对,眼看马上要冷场,王垚乾以边塞苍凉诗改造一下,
请看这文峰山,是否形象“孤峰烟自直。”
解析:"孤烽"与"三岔"形成孤寂与纷杂的碰撞;"自直"既状狼烟升腾之态,又暗含坚守之意。”
解毕:尽管有些牵强,但总算续上。众人亦喝彩。
喝彩毕:眼看又要冷场,这时余老先生站出道:我来续一下联:
他以市井烟火的口味
**上联:三岔河多岔,**
**下联:八街铺连营。**
解析:"八街"接续"三岔"的市井脉络;"连营"以商业阵列呼应水系分流,展现人间烟火气,者相城的繁华景象。”
解毕:众人高呼!妙哉!妙妙哉!
喝彩过后,眼看又要冷场,恰在这时,苗王站出,高声道:我来续一联:
他以哲学思辨的方式,
**上联:三岔河多岔,**
**下联:一心路少歧。**
解析:"一心"与"三岔"构成内外之辨;"少歧"反诘"多岔",暗喻大同一心,志同道合,专一则无需旁骛,少岐,少走岔路。”
苗王解毕:众人无不喝采,齐声道:妙哉!妙哉!妙妙哉!我王英明。
众人喝采毕,又是一气冷静壮态。
正当苗王要宣布翻篇时,国师站出道:我再续一下联:
**上联:三岔河多岔,**
**下联:五陵松古青。**
解析:"五陵"跨越时空维度,"古青"将当下之景拉入历史长卷,松影婆娑间尽现永恒之美。
国师继续说明道:“这三岔河之所以说赛桂林,原因是这河中还有一座迷人的地下宫殿,之所以那景色不但迷人,而且还会使你迷路。
为啥我要拿比武陵源,我们这三岔河之美并不比武陵源差。这里还有很多比武陵源还奇特的景致,如双乳峰,竹林堡石林,文峰山等,
更有气势汹汹的南北盘江助阵,那气势且不更比武陵源略胜一筹。
另外,武陵源并非一个景点组成。
(注:五陵青,指西安汉五个皇陵。武陵源指张家界武陵源。)
抬头望青天,
河水倒着流。
有人说:三岔河多岔,再说不假。你们看这河岔转转弯弯,有时转了几座山峰,又回到原处,只一丘之隔。”
其实不然,三岔河多岔之对偶句还多着呢,
比翼鸟双飞,等等。只是宽对而已。然意境非凡。
只是人们还一时没能反应过来而已。
对于三岔河的构造,奇特美景,有大同国师王阳德所作三岔河赋为证:
夫乾坤造化,毓灵秀于滇域;
山水钟情,聚清嘉于斯壤。
观夫三岔之河,
乃天工开物之奇构,
地脉腾蛟之胜概也。
由坡岞河挟云霓而下,
纳摩河挽岚岫以奔,
头猫河漱玉髓而来,
三龙并驰,
共赴者相城郊二里之约。
其势若星汉垂野,
其状如素练分辉,
倏尔交汇,顿成巨浸,
恍见仙葩初绽,栀子凌波,
琼瓣舒张,香透九霄。
至若下游之观,尤称绝妙。
主脉横陈,支流辐辏,
细者如银蛇潜草,
大者似雪浪崩崖。
花香河曳兰蕙之芬,
暗度幽篁,
忽焉没入坡哈海子,
渊渟岳峙,镜涵虚碧;
俄而潜龙入洞,伏流暗涌,
若琴瑟之弦续于空谷。
紫阳河裁烟霞为帛,
石板河琢青石作笺,
诸水争流,各奏宫商,
或激石溅珠,
或回涡旋璧,
千姿万态,
不可方物。
且看春涨之时,
桃汛漫堤,渚蒲摇翠,
汀鹭惊飞;秋澄之际,
桂魄沉璧,荻花摇雪,
渔歌互答。
朝晖染金涛于林表,
暮霭熔紫焰于山肩。
更有虹跨长津,
影随涟漪,恍兮惚兮,
疑入蓬壶仙阙。
尔乃溯其源本,察其终委:
此间涓滴,
皆发轫于乌蒙苍岭,
历险阻而不馁;
彼处洪流,
终归墟于北盘沧溟,
赴浩瀚而无悔。
诚所谓星霜不改其志,
江海难移其心者矣!
今予临川叹赏,
抚逝川而兴怀,
乃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江河存至理而常新。
遂援笔作赋,以志奇观。
/欲知大同国君臣一行又在三岔做出什么古迹来,且听下回分解。
来源:亦溪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