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快评|公厕的门究竟为谁而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1 04:07 1

摘要:人有三急,但有一种厕所,不管你急不急,它得挑日子才开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调查》栏目日前曝光,山西省稷山县一些高标准农村公厕日常紧锁大门,只有领导视察时才会开放。

有正确的导向才有科学的实施路径、积极的实施效果。

仅仅着眼于“上级导向”开展工作,难免偏离实际情况,滋生形式主义。

人有三急,但有一种厕所,不管你急不急,它得挑日子才开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调查》栏目日前曝光,山西省稷山县一些高标准农村公厕日常紧锁大门,只有领导视察时才会开放。

公厕的门究竟为谁而开?

当然是为群众开放。这本不是问题却成了问题,令人忧思。央视记者在稷山县采访获知,因担心日常维护的成本支出,新建公厕一般不予开放,群众只能继续使用老旧旱厕,因而出现“新厕锁门、旧厕熏人”的咄咄怪事。

早在2022年8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已就农村公厕的建设、管理作出“用得上、长受益”的明确要求。稷山县农村公厕择人择时开放表明,相关部门在建设之前,根本就没有认真论证、科学谋划公厕投用后资金、人员、制度等长效管护问题,把公厕建成了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这不禁让人感慨:当地农村公厕建设在起点上就走偏了!公厕本质是为了群众“方便”,结果却成了相关部门自己的方便——便于迎接领导视察并获点头称赞。

导向就是航标,有正确的导向才有科学的实施路径、积极的实施效果。我们常说各项工作要以问题为导向,即哪里有“堵点卡点和难点痛点”,哪里就有工作的努力方向。稷山县建设公厕以上级视察为导向,成为摆设也是必然。事实上,在一些基层单位,文化室、活动室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也因为“上级导向”问题,投用后往往“应景”开放,导致资源浪费、群众抱怨。

公共设施建设中,群众才是最为广大的受益者、评判人,上级虽然是决策者、验收人,但最终成效也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依据。所以,仅仅着眼于“上级导向”开展工作,难免偏离实际情况,滋生形式主义,势必离群众的需求越来越远,离群众的心越来越远。

公共服务,首先想到的应是服务公众,而非少数人。就像稷山县农村公厕的建设,如果初衷就是真正为了群众“方便”,还会招致群众吐槽、舆论批评吗?

往期链接:

当代快评|怎样讲主旋律故事才能“叫好”又“叫座”?

当代快评|把游客和市民好好“宠一夏”

当代快评|谁在喂养畸形的“大胃王”?

当代快评|敢戳天的人,天断不会饶过他!

当代快评|城市要多给年轻人提供留下来的机会

当代快评|容得下“犯错的充电宝”,就容得下人心往之

当代快评|好好“埋伏”,把“光影流量”变成“产业留量”

当代快评|社会智治要防止“一条腿”完全取代“另一条腿”

当代快评|“四不干部”是短板,但不要成为沉没成本

当代快评|治理酒桌吃喝,工夫在桌外

当代快评|请告诉孩子,高考或是起点,成长没有终点

来源:党建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