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77)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2 06:17 1

摘要:钟振振博士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77)

清·张慎仪《念奴娇》庚子感怀词(1)

网友运涛问:先生,您好!打搅一下,有一首词有几个地方不明白,请您解惑。

清·张慎仪《念奴娇·雷仲宣庚子感怀次坡韵见示依韵奉答》:青羊一变,又骎骎、厄到中原文物。八道狼氛连海角,破坏幽燕半壁。矗矗琼楼,翁翁玉宇,高处寒如雪。踌躇四顾,可有回天英杰。〇也曾搔首问天,问天无语,孤愤凭何发。瑶草琪光乱成阵,怎不豪情都灭。三尺吴钩,几编乐府,俯仰悲霜发。宵分人情,忍看剑外残月。

其一:“青羊一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其二:“八道狼氛连海角,破坏幽燕半壁”,是不是指的清末八国联军入侵事?

其三:“翁翁玉宇”中的“翁翁”,是不是可做“滃滃”理解?

其四:“瑶草琪光”,我只查到有“瑶草琪花”的成语,不知“光”字是不是误写了?另外,“乱成阵”怎么理解呢?

其五:“宵分人情”的意思不太明白。

钟振振答:您对“八道狼氛连海角,破坏幽燕半壁”“翁翁”“瑶草琪光”等语句的理解,都是对的。这几条,咱们就不讨论了。只回答您提出的其他几个问题。

“青羊”是从“红羊”衍生出来的。

南宋晚期,理宗淳祐六年(1246),岁在丙午,元旦日食,诏求直言。太学上舍生柴望上《丙丁龟鉴》十卷,谓历史上凡值丙午、丁未年,国家必有大难,并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至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凡值丙午、丁未年二十有一,皆有事变,以证实其说。其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旨在劝谏理宗修省戒惧,以人胜天;但其所论列,多涉牵就,实无科学依据。

古人在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构建了一套颇有“系统论”意味的知识体系。他们通过对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分析与综合,发明了“天干”“地支”“十二生肖”“五行”“五色”等众多的系列化集合概念,并将它们联系成网络,规定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即以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为例:天干之丙、丁,于五行属火。地支之午、未,午为马,未为羊。火,对应着五色之红。故丙午可称“赤马”,丁未可称“红羊”。

自柴望倡为“丙午、丁未年国必有厄”之论,至迟在元代已经有了“赤马红羊”“红羊劫”等相应的说法。例如:

袁桷《张虚靖圜庵扁曰归鹤次韵》诗曰:红羊赤马悲沧海,白虎苍龙俨大庭。

张翥《周汉长公主府今开元宫临安故城二图》诗二首其二曰:南渡君臣建业偏,不堪乔木黯风烟。岂知白马兴王后,又到红羊换劫年。

至清人诗词中,用“红羊劫”为语典者尤不胜数。当然,也有泛化的现象,即概指一切劫难,不必定指“国难”,也不限定为丙午、丁未年。

毕沅《很石行》诗曰:不知自何年,红羊劫相戹。

陆元鋐《重阳庵宋理宗酒瓮》诗曰:红羊劫换帝业尽,穆陵醉魄仍酣寝。

胡敬《玉羊生》诗曰:玉羊生,红羊劫。先丁后丁符谶协。

陈文述《悯忠寺吊谢叠山殉节处》诗曰:红羊劫换终沧海,朱鸟魂归又钓台。

乐钧《建隆寺怀古》诗曰:铜像曾销显德年,空门亦有红羊劫。

刘开《素云曲》诗曰:天教早脱红羊劫,色界春开百卉先。

刘文淇《题王西御僧保秋桥唱和图》诗三首其一曰:谁知晩值红羊劫,白发萧萧陷贼军。

冯询《元将军庙》诗曰:岂徒附凤与攀龙,红羊劫尽仍贝宫。

林直《将赴雨庵都转端州之招同人饯于山响楼留别》诗二首其二曰:红羊劫尽回天意,白兔光沉怆客游。

陆应谷《病目戏成长句》诗曰:红羊劫火自烧我,挽回造化由性情。

华长卿《后禁烟行》诗曰:官衙倏变红羊劫,彷佛曹瞒赤壁攻。

林寿图《明景帝废陵》诗曰:红羊劫火烧不尽,朔风卷地吹蓬科。

陈锦《瞿园梅》诗曰:红羊劫尽天降福,王师如雨群邪伏。

胡凤丹《挽通奉大夫竹溪伯兄》诗曰:家政纷纭兼一身,红羊劫更遭荼毒。

陈夔龙《秋夜不寐赠亭秋》诗曰:红羊劫换宁非福,绿蚁香凝可御冬。

又,郭麐《柳梢青·河东君小像》词曰:红豆花残,红羊劫小,恨满蘼芜。

袁通《齐天乐·小谢以失怙丧偶灰心世事作西溪禅隐图索题》词曰:白社人来,红羊劫过,烦恼薪须焚尽。

潘荦《摸鱼儿·忆旧》词曰:春梦歇。痛尘世、匆匆几换红羊劫。

王寿庭《金缕曲·柳如是小像》词曰:一幅东风柳。尽人间、红羊劫换,楚腰依旧。

李应田《唐多令·泊扬州感赋》词曰:往事付春波,红羊劫已过。

张泰初《念奴娇·旧居太平桥东相传为南宋葬宫人处》词曰:白雁声寒,红羊劫尽,几度韶华变。

蒋敦复《高山流水·宋文丞相松风琴榻本》词曰:江山付秋壑,红羊劫换,白雁声高。

刘履芬《摸鱼儿·题潘麟生西湖饯秋图》词曰:叹白马潮回,红羊劫换,阑夜语凄悄。

张慎仪这首词题中的“庚子”,即光绪二十六年(1900)。这一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攻入北京。

此前六年,是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这一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次年即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宝岛台湾,并向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这两年,恰巧也是马年和羊年。所不同者,它们并非“丙午、丁未”,而是“甲午、乙未”。天干之甲、乙,于五行属木。木,对应着五色之青。故乙未可称“青羊”。要之,“青羊一变”,即指“乙未之变”,谓中日“甲午战争”暨乙未年的“马关条约”。

来源:小楼听雨诗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