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与风筝(五)(小说)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2 08:03 1

摘要:清华大学的校园被一层薄雪覆盖,晨光中泛着淡蓝色的微光。周雪站在美院楼前,呵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凝结又消散。她紧了紧围巾,手指在画具箱提手上无意识地敲打着——这是她练习了无数遍的节奏,为了缓解此刻如鼓的心跳。

雏鹰与风筝(五)

清华大学的校园被一层薄雪覆盖,晨光中泛着淡蓝色的微光。周雪站在美院楼前,呵出的白气在空气中迅速凝结又消散。她紧了紧围巾,手指在画具箱提手上无意识地敲打着——这是她练习了无数遍的节奏,为了缓解此刻如鼓的心跳。

"准考证和身份证。"门口的工作人员机械地说道。

周雪递上证件,指尖冰凉。今天是清华美院专业考试的日子,过去半年的准备都将在这八小时内见分晓。画室里已经坐了二十多名考生,每个人都带着相似的紧绷表情。她找到自己的位置——靠窗第三个画架,阳光刚好能照到画板的角度。

"考题将在五分钟后公布。"监考老师的声音在安静的画室里格外清晰,"考试时间六小时,中途不得离开。"

周雪深吸一口气,打开颜料盒。水彩颜料按照色系整齐排列,每块都精心研磨过;画笔按粗细顺序插在笔筒里,像等待检阅的士兵。她抬头看了眼窗外——妈妈应该还在校门口的咖啡店里等着,就像艺考集训这半年来,每次重要考试都在场外默默守候。

"本场考题为——《边界】。"监考老师揭下白板上的遮盖纸,"材料不限,形式不限。"

周雪的手指僵住了。《边界》——太过抽象的概念,可以解读为地理分界、思想局限,甚至是艺术形式的突破...无数可能性在脑海中翻腾,反而让她无从下手。

画室里已经响起此起彼伏的撕胶带、调颜料声。周雪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像许雯教她的那样,先让情绪沉淀下来。耳边仿佛又响起老师的声音:"真正的创作不是思考出来的,是感受出来的。"

边界...她想起小时候被妈妈关在书房刷题的日子,窗户就是边界;想起初中时那些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标准答案";想起那片向日葵田,植物突破土壤的束缚向着阳光生长...

一个模糊的构思逐渐成形。周雪睁开眼,迅速在素描本上勾出草图——一片被数学公式围栏困住的向日葵田,但有些茎秆已经穿过公式的缝隙,向着阳光伸展。

她选了一张四开水彩纸,用胶带固定在画板上。铅笔轻轻勾勒出大致轮廓后,开始调色。最初的几笔很谨慎,是深褐色的公式围栏,用极细的勾线笔写出各种数学符号和几何图形,像铁栅栏一样将画面下半部分框住。

两小时后,画面已经有了雏形。围栏上方的向日葵刚刚破"栏"而出,金色的花瓣在钴蓝色的天空背景下格外耀眼。周雪换了一支中号笔,准备渲染花田的细节。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她伸手去拿调色盘时,手肘不小心碰倒了水杯。半杯水直接泼在了画面上,刚刚画好的部分瞬间晕染开来,墨色的公式像融化的雪糕一样向下流淌。

周雪的呼吸停滞了。耳边传来附近考生的轻呼和监考老师的脚步声。水渍还在扩散,已经毁了近三分之一的画面——那些她花了两个小时精心绘制的公式围栏,现在变成了一团模糊的污迹。

"需要更换画纸吗?"监考老师问道,"可以申请延时。"

周雪盯着那团水渍,突然想起许雯带她去写生那天说的话:"意外和限制往往催生最好的创意。"还有哥哥信中的那句:"真正的极限永远比你以为的远那么一公里。"

"不用了,谢谢。"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出奇地平静。

监考老师疑惑地看了她一眼,递给她一叠纸巾后走开了。周雪没有急着擦拭,而是观察着水渍自然形成的纹路——那些晕开的黑色颜料像极了植物根系的分布,而流淌的轨迹恰好形成了某种动态感,仿佛围栏正在被生长的力量冲破。

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她拿起咖啡杯——妈妈坚持让她带的热美式还剩小半杯。毫不犹豫地,她将咖啡泼在了画面的另一侧。棕褐色的液体在纸上蔓延,与残留的水彩混合出意想不到的肌理。

周围响起一阵低声惊呼。周雪充耳不闻,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液体的流动。等咖啡渍半干时,她拿起最粗的画笔,蘸满金色颜料,开始在"废墟"上重新创作——那些被水破坏的公式围栏现在成了孕育生命的土壤,咖啡渍形成的纹路则成为植物根系的自然延伸。原本规整的向日葵田变成了狂野生长的景象,数学符号与自然元素交融在一起,模糊了人工与自然的边界。

最后一小时,周雪完全忘记了这是在考场。她用手指直接蘸取颜料,在画面上涂抹;用画笔杆刮出茎秆的纹理;甚至撕下一小块海绵,蘸取白色颜料拍打出光的效果。画作已经远远偏离最初的构思,却奇妙地更贴近她内心对"边界"的理解——不是限制,而是可以被突破的起点。

"还有十五分钟。"监考老师的提醒将她拉回现实。

周雪后退一步,审视自己的作品。画面左下角是她最初精心绘制的公式围栏,工整却死板;而右上角则是被意外改造后的部分——数学符号与植物根系纠缠在一起,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央是一株巨大的向日葵,它的茎秆穿过公式的缝隙,花瓣则完全突破了画框的界限,仿佛要伸向真实的阳光。

她给作品命名为《无界的生长》,在右下角签上名字和考号。交卷时,监考老师多看了几眼她的画,表情从惊讶变为若有所思。

收拾画具时,周雪的手才开始颤抖。走出考场大楼,冷风扑面而来,却吹不散她脸上的燥热。校园里的积雪已经融化了大半,露出下面灰褐色的土地,但某些背阴处仍保持着纯净的白色。

"小雪!"

周文娟从长椅上站起来,围巾被风吹得乱七八糟。她一定是在室外等的,而不是温暖的咖啡店里。这个认知让周雪的鼻子突然一酸。

"怎么样?"妈妈小跑过来接过画具箱,眼睛急切地搜寻着女儿的表情,"题目难吗?"

"《边界》。"周雪说,声音有些沙哑,"我...搞砸了,又好像没有。"

周文娟愣了一下,随即揽住女儿的肩膀:"走,先去吃饭,慢慢说。"

他们找了家安静的餐厅。等菜的间隙,周雪详细描述了考场上的意外和她的应对。说到泼咖啡的部分,周文娟瞪大了眼睛。

"你...把咖啡泼在考卷上?"

"嗯。"周雪低头搅动着面前的热可可,"许老师说,真正的艺术不是避免错误,而是拥抱意外。"

周文娟沉默了很久。她想起女儿小时候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摔得膝盖流血却坚持不让她扶;想起中考失利后那个暑假,周雪每天偷偷在草稿本上画满整页的涂鸦;想起那片向日葵田的照片被女儿贴在数学笔记本的扉页...

"你的画,"周文娟终于开口,"现在是什么样子?"

周雪抬起头,眼睛亮了起来:"最开始是数学公式困住植物的构思,但后来变成了...它们互相融合的样子。就像..."她寻找着合适的词语,"就像我的数学和绘画,本来以为是互相限制的,其实可以互相滋养。"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周文娟心中的某个锁。她突然明白,女儿已经成长为她无法用旧有标准衡量的模样。

"许老师会为你骄傲的。"周文娟轻声说。

回家路上,周雪收到了林阳的短信——军校管理严格,他只能在特定时间使用手机。屏幕上简短的几个字:"无论结果,你已突破边界。"配图是他站在障碍训练场最高点的背影。

周雪把手机贴在胸口。哥哥说得对,今天的考场意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她这一年多来的蜕变——从那个被数学题吓哭的女孩,到现在敢于在重要考试中泼咖啡改造作品的准艺术家。

晚饭后,全家围坐在客厅里。林建军泡了茶,周文娟端出自制的曲奇饼干,而周雪则铺开速写本,凭记忆重现考场上的那幅画。

"这里本来是规规矩矩的公式,"她指着画面左侧,"后来水打湿了这部分,我就顺势改成了根系..."

林建军凑近细看:"这个处理很妙啊!你看,根系的分布其实符合斐波那契数列,这在植物学上是非常科学的..."

周文娟看着父女俩热烈讨论数学与艺术的交汇点,想起一年前这个家里还只有做题的压抑和争吵。变化是如此缓慢又如此迅速,像冰雪消融,不知不觉间,春天已经到来。

睡前,周雪更新了她的"艺术成长日记"——这是许雯布置的作业,要求记录每次创作的心路历程。今天这页写着:

"《无界的生长》——边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感谢那杯打翻的水,它教会我拥抱意外,就像向日葵拥抱阳光。"

她合上本子,窗外最后一缕夕阳恰好照在墙上的照片上——林阳在军校训练场的背影,和她从向日葵田带回的干花并排挂着。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却在她的成长轨迹中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如同那幅画中纠缠的公式与根系。

专业考试的结果要一个月后才公布,但此刻,周雪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无论结果如何,她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不是在框架内追求完美,而是在突破中寻找真实。

周文娟轻轻推开女儿的房门,发现她已经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画架上是一幅未完成的新作——一只风筝在数学公式构成的天空中飞翔,而那根线,既不是束缚也不是牵绊,而是与大地相连的生命线。

她悄悄退出去,关上门,眼泪终于落了下来。这些泪水不是为了女儿可能获得的成绩,而是为了这个终于能够自由飞翔的灵魂。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