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总是忍不住把精神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将所有的期待、依赖、甚至自我,都打包过去。可岂不知人心像流动的河,今天为你涨潮,明天或许就为别人改道。当寄托的对象转身,精神的支柱便轰然倒塌,只余下比孤独更冷冽的荒芜。
面对《百年孤独》里最经典的一句话:”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运动,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湖海,唯独不可以是人。”我思考了许久许久。
我认为这是关于精神寄托的箴言,像一柄冷静的手术刀,剖开了人在情感依附里的迷障。
人总是忍不住把精神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将所有的期待、依赖、甚至自我,都打包过去。可岂不知人心像流动的河,今天为你涨潮,明天或许就为别人改道。当寄托的对象转身,精神的支柱便轰然倒塌,只余下比孤独更冷冽的荒芜。
而音乐是永恒的树洞,旋律里藏着不必言说的共鸣,无论何时按下播放键,它都在那里;书籍是沉默的挚友,翻开书页,便能与千年前的灵魂对话,不必担心被辜负;山川湖海更不必说,春有新绿,秋有落霞,它们从不索取,只静静托住那些无处安放的情绪。工作与运动,是在与世界的真实碰撞中确认自我,每一滴汗水、每一份成果,都是自己亲手垒起的精神堡垒,坚若磐石。
所以,人最终一定要学会做自己的光源。那些外在的寄托,不过是折射光芒的镜子,而真正的光,得从自己心里长出来。
来源:羽中健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