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华中农业大学 Hong Hu、Yinan Li 等学者在国际知名期刊《Trends in Microbiology》(2025 年,DOI: 10.1016/j.tim.2025.07.007)发表综述论文,系统揭示了植物病原真菌中 RNA 修饰的神秘作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 Hong Hu、Yinan Li 等学者在国际知名期刊《Trends in Microbiology》(2025 年,DOI: 10.1016/j.tim.2025.07.007)发表综述论文,系统揭示了植物病原真菌中 RNA 修饰的神秘作用,为开发新型抗真菌策略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通讯作者为周志鹏教授和陈小林教授,研究团队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
病原真菌新靶点:Rna修饰
植物病原真菌是农业生产的 “隐形杀手”,水稻 blast、小麦赤霉病、大豆疫霉病等病害每年导致全球粮食减产超 10%,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长期以来,人类依赖多烯类、唑类、棘白菌素类等传统抗真菌剂,但这些药物正面临严峻挑战:真菌快速进化出抗药性,比如唑类药物靶向的 CYP51 酶易突变;部分药物对人体细胞有毒性(如两性霉素 B),还会污染环境,伤害非靶标生物。寻找高特异性、低风险的新型抗真菌靶点,成为农业科技的迫切需求。
细胞内的 RNA 并非 “一成不变”,会发生多种化学修饰(如甲基化、硫代修饰等),这些修饰被称为 “表观转录组”,像 “开关” 一样调控基因表达。研究团队提出核心问题:这些 RNA 修饰是否参与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感染过程?它们能否成为精准打击真菌的 “新靶点”?
团队聚焦 9 种常见 RNA 修饰(如 m⁶A、m¹A、s²U 等),通过三大技术路径展开研究:
分子机制解析:鉴定修饰的 “写入器”(添加修饰的酶)、“读取器”(识别修饰的蛋白)和 “擦除器”(移除修饰的酶),如 m⁶A 的关键写入器 MTA1、m¹A 的调控复合体 Trm6/Trm61。功能验证:通过基因敲除、突变实验,观察真菌在孢子萌发、侵染结构形成等关键阶段的变化,结合 MeRIP-seq、RNA-seq 等测序技术,分析修饰对 RNA 稳定性、翻译效率的影响。特异性评估:利用 AlphaFold3 对比真菌与动植物的修饰酶结构,筛选低同源性的真菌特有酶,降低药物脱靶风险。m⁶A 修饰:通过调控自噬基因(如 MoATG8)和应激响应基因(如 CpZap1)的 mRNA 稳定性,影响真菌侵染结构形成和毒力,敲除其写入器 MTA1 可显著降低水稻 blast 真菌的致病性。m¹A 修饰:Trm6/Trm61 复合体催化的 tRNA 甲基化,直接保障麦角固醇合成基因的翻译效率,缺失该修饰会导致真菌膜结构异常、毒力下降。s²U 修饰:tRNA 的硫代修饰通过优化密码子配对,确保致病性效应蛋白(如 Pwl2)的精准合成与分泌,破坏这一过程会让真菌 “无力” 侵染宿主。更重要的是,真菌的 RNA 修饰酶与动植物同源性极低(多数低于 50%),这意味着可开发高度特异性的抑制剂,避免伤害作物和人体。精准打击:针对 MTA1、Trm6/Trm61 等酶设计抑制剂,可定向阻断真菌致病关键通路,减少抗药性风险。协同增效:与传统药剂联用(如 Thiram 与唑类),能提升防效并降低用量,如 Thiram 通过抑制 m¹A 修饰,已在水稻 blast 防治中显示协同潜力。环境友好:因特异性高,对蜜蜂、蚯蚓等非靶标生物影响小,助力绿色农业发展。深入研究未明确的修饰机制,如 m⁵C 修饰的调控酶功能;利用 AI 设计高特异性抑制剂,优化递送系统(如真菌靶向纳米载体);开展田间试验,验证新型药物的安全性和长效性,推动成果落地。
从破解 RNA 修饰的 “微观密码” 到守护亿万公顷农田,这项研究为对抗真菌病害开辟了新赛道。未来,当 RNA 修饰靶向药物走进田间,粮食安全将多一道 “科技防线”!
来源:农科最前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