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最大的蛇是什么蛇?它到底有多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2 07:33 1

摘要:有着“中华龙脊”之称,同时iyeshi南北气候的分界线,这就是秦岭。秦岭特殊的气候分割导致了这里形成了“南草北树”的现象,植被茂盛,野生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而对于我这个“爬虫爱好者”来说,秦岭最迷人的地方,是那层峦叠嶂中流传的种种巨蛇传说!

有着“中华龙脊”之称,同时iyeshi南北气候的分界线,这就是秦岭。秦岭特殊的气候分割导致了这里形成了“南草北树”的现象,植被茂盛,野生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而对于我这个“爬虫爱好者”来说,秦岭最迷人的地方,是那层峦叠嶂中流传的种种巨蛇传说!

从《山海经》里的神兽到现代是都市怪谈,巨蛇的影子似乎总在秦岭的云雾中若隐若现。不过,今天咱们抛开那些玄乎的传说,用科学的角度实地的“探访”一下,秦岭山脉里,真实存在的最大蛇类究竟是谁?它到底能长到多大?好,我们一起来开启这场“寻找巨蛇”之旅。

不得不承认,大部分人看到蛇,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汗毛倒竖。这种恐惧其实不是本能,科学的研究发现婴儿看到蛇,顶多好奇地瞅瞅,压根不知道害怕。但是随着慢慢的长大,听多了“蛇精报恩”、“毒蛇索命”的故事,看了《狂蟒之灾》这类电影,加上慢慢的知道有些蛇带着要命的毒液,神出鬼没的,才慢慢给蛇加上了“恐怖滤镜”。而作为一个山高林密,历史厚重的地方,秦岭自然成了各种神奇(吓人)蛇类传说的“诞生地”。

提到秦岭巨蛇传说,首当其冲非烛九阴莫属了,在《山海经》里就有记载,这家伙人面蛇身,体长千里,住在遥远的西北(青海那边)。后来它被“借”用到盗墓小说题材里,成了守护“秦岭神树”的终极Boss。除了这位“上古神兽”,网上还流传着各种“有鼻子有眼”的现代秦岭巨蛇传说,比如“挖秦岭隧道挖出一窝比水桶还粗的巨蛇”等等。听着确实刺激,但认真你就输了,因为 这些故事多半是某些网站的营销号为了博眼球、赚流量编出来的“灵异快餐”,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还行,千万别当真。

那么,秦岭究竟有没有大蛇呢?想找真大蛇,得先了解它们爱住啥地方。秦岭可不是普通的山,首先它是古老的山脉,形成于几亿年前的“天山运动”,比恐龙还古老,其次它还是气候的分水岭,一道山脊,硬生生把南方暖湿气流和北方干冷空气隔开,造就了“岭南岭北两重天”。

而蛇类作为一种变温动物,它们更喜欢温度相对较高且恒定的地区,因此就秦岭山脉来说蛇类天堂要偏南一些,因为岭南坡缓水多,温暖湿润,简直是蛇量身定做的环境,而岭北坡陡谷深,相对干冷,蛇就少多了。

就目前的调查和研究来看,生活在秦岭的蛇类主要集中在四个科下:第一是游蛇科,比如在《盗墓笔记》中出现的“野鸡脖子”(学名虎斑颈槽蛇),乌梢蛇、赤链蛇等等;第二是眼镜蛇科,这个科几乎占据了毒蛇界的半壁江山,其中最强悍的无疑就是毒蛇之王-眼镜王蛇了,它在秦岭也有分布。

第三是蝰蛇科,我们常说的五步蛇(学名尖吻蝮)就在该科下,除此之外,还有烙铁头、竹叶青蛇(在秦岭以南);最后就是蟒科的成员,俗话说“蛇大为蟒、蟒大成蚺、蚺大成蛟、蛟大化龙”,虽然这句话没什么科学依据,这些动物和神化生物之间也不存在什么进化关系,但它们的体型差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既然如此,显然秦岭最大的蛇就藏在蟒科之中。

在毒蛇中,秦岭最大的蛇无疑就是眼镜王蛇了,从目前有据可考的数据来看,最大的眼镜王蛇体长达到了5.7米,成年后体长轻松突破3米,是当之无愧的“过山峰”。

然而眼镜王蛇虽然又大又毒,但在“吨位”上,还是被蟒科的大多数成员轻松碾压。全球蟒科有7个属,但在咱们中国,有且只有一种“土著”蟒蛇,它就是缅甸蟒 (Python bivittatus)。缅甸蟒在我国的的分布范围很局限,主要在四川(部分属于秦岭南麓的大巴山区域)、云南、福建、海南、香港等地,所以,秦岭地区(特指四川境内靠近秦岭的部分)最大的蛇,毫无争议,就是缅甸蟒。那么,缅甸蟒究竟有多大呢?(由于真蛇图片容易引起部分朋友不适,所以,下面我们就用相近的卡通图代替,大家见谅)

缅甸蟒:亚洲“老二”的实力有多恐怖?

缅甸蟒,属于亚洲岩蟒家族,在现存蛇类体型排行榜上,它是妥妥的世界亚军,仅次于东南亚的“老大”网纹蟒。不过这个“老二”的个头,也足以让绝大多数动物望而生畏。成年的缅甸蟒普遍在 5到7米 长(伸直比一辆小公交车还长!),体重在 70到95公斤之间(比一个成年男子还重)。

而目前官方认证(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野生最大个体,体长达到了惊人的 9.75米*,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蛇)能破。除了这条缅甸蟒,在人工饲养下还有一条“巨无霸”,它是一条美国动物园饲养的雌蟒,2005年测量时体长达到了8.23米,体重更是达到了恐怖的 186公斤(接近两个彪形大汉的重量)!想象一下,莫说被这种巨蛇缠绕,就算看它一眼大多数人都得打个冷颤。

不过,在秦岭尚未发现如此大的个体,甚至于它们的身影都难以被捕捉到,想要在秦岭深处偶遇它,跟中彩票头奖的几率差不多。这是因为一方面 缅甸蟒是典型的热带、亚热带蛇类,最爱东南亚雨林那种湿热环境。秦岭虽然岭南气候尚可,但整体上对它们来说还是偏北、偏凉了点,尤其是冬天。

一方面是因为在我国,缅甸蟒本来就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非常有限。在秦岭分布区(主要是四川大巴山一带),更是处于分布边缘,种群规模小得可怜。还有它们的栖息地需要大片连续的森林、靠近水源(河流、湖泊),秦岭虽然生态不错,但符合它们“豪宅”标准的地方并不多。所以,在秦岭很难看到缅甸蟒的身影。

缅甸蟒世界分布图

秦岭,这座中华文明的生态宝库,孕育了无数生命,蛇类只是其中的一环。抛开“烛九阴”的奇幻和“隧道巨蛇”的都市传说,事实上秦岭现存真实的最大蛇类,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缅甸蟒。 它们成年体长普遍在5-7米,极限个体接近10米,是当之无愧的“秦岭蛇王”。

可惜,这位“王者”在秦岭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数量稀少,难得一见。与其幻想那些不存在的千里巨蛇,不如多关注和保护这些真实存在于我们山林中的“活化石”和生态哨兵。下次去秦岭,带着敬畏之心探索,万一真“撞大运”遇上了,记住要远观勿扰,拍照留念,速速撤退,保护自己和它!

来源:猎奇动物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