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7年前的上海,正是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当时,马库斯的外祖父劳伦斯,是个普通的法国男子,把这座“东方巴黎”视为自己的家。他可能曾牵着爱人的手在外滩漫步,感受江风轻拂的温暖,也曾在这里,看着三个孩子一边玩闹一边长大,把异乡的土地深深融入血脉。
电影《南京照相馆》中,阿昌等人不顾生命危险,成功保留了日军罪行的照片。
在现实生活中,法国朋友马库斯也在进行着类似的事情。
8月4日,他在中国驻法大使馆把618张关于日军侵华的照片免费捐了过去。
这次的捐赠仪式上,没有收到国礼瓷作为回赠,也没有青铜剑等礼品。他带走的,是真正比物质更显珍贵的三样礼物……
阁楼深处的回响
87年前的上海,正是血与火交织的岁月。当时,马库斯的外祖父劳伦斯,是个普通的法国男子,把这座“东方巴黎”视为自己的家。他可能曾牵着爱人的手在外滩漫步,感受江风轻拂的温暖,也曾在这里,看着三个孩子一边玩闹一边长大,把异乡的土地深深融入血脉。
战争的铁蹄突然踩碎了这一切。炮火撕裂天空,把曾经繁荣的街道变成了废墟,劳伦斯手中的相机也无法再聚焦在妻子和孩子们的笑脸上。它变成了一双无法闭上的眼睛,静静地记录下被炸毁的废墟、流离失所的平民,以及侵略者那些难以数清的暴行。
这618张照片的背后,都曾经伴随着呼啸的子弹和弥漫的死亡气息。这并不是一个战地记者的职责,而是一个普通人的作为,一个父亲,在目睹人间地狱时,出于最本能的良知和天性,拼尽全力留下的铁证。
为此,劳伦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两个孩子不幸在战火中遇难,活下来的人也背负着一生难以释怀的创伤。这些影像,从一出现那天起,就染上了鲜血和泪水,它们既是历史的印记,也是一家人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穿越时光的触动
战事结束后,劳伦斯带着家人以及那些沉重的底片回到了法国。这些满是痛苦的照片一直没有公布,被他格外珍惜地收藏在一个无人关注的箱子里。
那箱子实在太沉了,重得让家族的后辈们都不太愿意去碰它。里面藏着的不仅是那些定格在黑白照片里的历史,更是一段家族中最难以忘怀、最痛苦的回忆。
这段记忆就这样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休眠状态”,它静静地躺在法国某个角落,毫无声息,等待着一个能够唤醒它的时刻,究竟是谁会成为那个唤醒它的人呢?
多年后,马库斯偶然看到华裔作家张纯如用生命记录南京那段历史的故事时,心头感到震撼不已。他猛然意识到,那些被一些人刻意否认、试图遗忘的遥远历史,竟与自己家族的血脉紧密相连。后来他整理外祖父的遗物,打开那个尘封已久的箱子时,那618张照片所蕴含的历史使命和家族的痛楚,犹如惊涛骇浪,瞬间冲击着他。
那一瞬间,马库斯一下子明白了,这不只是外祖父留下的东西,更像是一份全人类的沉甸甸的警钟。把这些照片继续藏在阁楼里生灰尘,不仅是在辜负外祖父当年拼命记录的心血,也是对整个历史的一种不尊重。
于是,马库斯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把这份家族的“故事”和“痛苦”变成一种全人类的“共同记忆”。他和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个叫“中国回声”的协会,展开了一段长达468天的唤醒行动。他们的目标,不只是单纯地捐赠,而是要让这段记忆真正“鲜活”起来。
这整个过程,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从主动联系中国驻法大使馆开始,到逐一核实每一张照片的背景、时间和地点,经过漫长而细致的核查,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无数的努力和心血。
期间,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因为之前有美国朋友捐赠类似照片后,获得了国礼瓷器的例子,所以有人开始猜测马库斯的动机,甚至直截了当地质疑他是不是为了争取名声或想要收藏一些贵重的礼物。
记忆的三重升华
相比那些喧闹声,马库斯正在坚持的行动显得格外重要。他多次自掏腰包,往返于中法之间,从未提出任何物资上的请求,一开始就明确表明是“无偿捐赠”。对他来说,真正的价值远远超出了那些漂亮的瓷器或古旧的铜剑。
2024年8月4日,捐赠仪式在中国驻法大使馆盛大举行,这场纪念的交接终于画上了句点。马库斯没有带走那些人们猜想的国礼瓷,但他携带的三样物品,正好象征着这段记忆从“沉睡”到“觉醒”,再到“升华”的转变。
第一份“礼物”是一份官方的捐赠证书,虽然这纸张很薄,但它的意义却重量十足。它象征着国家对这份善行的正式认可,代表着劳伦斯八十多年前的个人奉献,以及马库斯一家几代人的无声守护,已经被正式融入了广阔的历史叙事中。
这份证书,把一个法国家庭的私人回忆变成了毫无疑问的国家历史证据,就像一个庄重的印章,正式声明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第二个“礼物”是一款设计别致的青花瓷U盘。这件物品融合了现代的智慧。在U盘里,存放着全部618张照片的高清数字扫描版本。这巧妙地暗示了:历史的记忆不再局限于脆弱易碎的旧相纸,它已经变成可以无限复制、永久保存、全球共享的数字信息。
在电影《南京照相馆》里,人们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把底片缝进衣服来传递真实。而在数字时代,马库斯亲自把这份记忆升级成了一座“数字堡垒”,让它不会因为物理破坏而消失,也为真相的传播打开了全新的天地。
如果说证书只是为了给记忆“正名”,那么U盘则意味着让记忆“永恒”。而马库斯所得到的第三份,也是最关键的一份礼物,实际上是一份无形的使命——那就是让这段记忆“发声”。这已经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更成为了全人类共同肩负的责任。
借助“中国回声”协会,他打算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候,带着这些影像资料回到中国,并以此为基础,准备一部纪录片,使用AI等现代技术还原当时的场景。他想做的,是成为这段历史在世界范围内的讲述者和传播者,让外祖父那台相机拍摄到的真实,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这个任务对他来说意味着走上一条充满困难的路。接下来,他可能会遇到一些试图歪曲历史的人的攻击,互联网里的虚假信息,还有可能来自现实中的一些潜在危机或威胁。
结语
他看得很清楚,在日本一些教材被篡改,西方社会对这段历史普遍了解不足的目前,肩上的责任变得格外紧迫。外祖父劳伦斯手里的相机,成为揭穿谎言的第一把利刃。
如今,马库斯已经接过了这把利刃,他打算用它来驱散笼罩在历史真相上的虚无主义迷雾,让那段记忆永远明亮如昔。
法国的朋友马库斯捐赠了618张有关抗战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详细记录了日军在侵华时的暴行行为。新黄河在2025年8月5日报道,马库斯还参观了“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他在留言中写下“和平与正义”。当天晚上,他还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
来源:神秘高山6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