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十年遇一次危机,牵手光明乳业为了破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1 23:02 2

摘要:在这次重要的会面中,她与光明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是明芳等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在渠道深化、食品赛道拓展、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7月28日,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亲自带队拜访了光明食品集团。


在这次重要的会面中,她与光明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是明芳等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在渠道深化、食品赛道拓展、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剖析一下这一备受瞩目的合作事件。

合作后的市场“波澜不惊”

合作消息一经传出,原本大家都期待着资本市场能有一番热烈的反应,然而现实却有些出人意料。

从股价表现来看,茅台的股价不升反降。

7月28日收盘时,茅台股价为1438.66元,到了8月5日收盘,股价降至1427.74元。

光明乳业的股价虽然有小幅上涨,但涨幅微乎其微,从7月28日收盘的8.52元涨到8月5日收盘的8.53元,仅仅涨了0.01元。

截至8月5日收盘,茅台的最新市值为1.79万亿元,光明乳业的最新市值为117.4亿元。

再看看白酒行业的整体情况,业绩不振的现状让投资者们忧心忡忡。

今年第二季度,主动基金对白酒的持仓环比大幅下降了1.96个百分点,降至3.98%,配置系数也降到了历史均值以下。

曾经,茅台市值最高达到3.08万亿,如今却只剩下1.79万亿,蒸发了1.29万亿元,这蒸发的市值甚至都能在A股排名前五了。

茅台的四次“危机与转机”

回顾茅台的发展历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差不多每十年,茅台就会遭遇一次危机,但每次都能在危机中寻得发展的新机遇。

第一次危机发生在1998年。

年初,山西朔州发生了特大假酒中毒事件,这起悲剧导致27人死亡。

虽然这起事件与茅台本身并无直接关联,但它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白酒信任危机,消费者陷入恐慌,茅台作为白酒行业的头部品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冷遇。

再加上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白酒消费需求大幅下降,茅台面临着产能过剩、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那时候,茅台半年的产能不足700吨,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难以发放。

不过,茅台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借此机会完成了市场化改制,建立了经销商体系,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茅台的股价也受到了重创。

从1月到11月,茅台股价从230元一路跌到84元,跌幅高达63%,这是茅台历史上较为严重的一次股价调整。

然而,随后国家出台的四万亿刺激计划,让茅台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随着经济的复苏,茅台的消费市场迅速起飞,成功超越五粮液,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第一品牌。

2012年,塑化剂风波和八项规定的出台,让茅台迎来了第三次危机。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茅台的发展陷入低谷。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经历了这段艰难时期后,飞天茅台的价格却一路攀升,开启了所谓的“酱香科技时代”。

如果有人在当时购买了茅台的股票,那么十年后,他将获得高达25倍的涨幅。

最近,茅台又陷入了第四次低谷。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地产和消费市场逐渐退潮,茅台的市值也随之不断下跌,近四年总跌幅约四成,这一次面临的是白酒行业的持续性萎缩。

不过,茅台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做出调整。

例如,推出了茅台冰淇淋,与瑞幸联名推出酱香咖啡,此次与光明的合作也是茅台在困境中寻求突围的一次尝试。

为何茅台与光明“牵手”

茅台和光明乳业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国有大型企业,在品牌理念上有着高度的契合度。

它们都强调民族品牌的塑造,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致力于服务民生。

茅台主要专注于酒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光明乳业则覆盖了食品全产业链,这种业务上的互补性成为了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

对于茅台来说,光明乳业的渠道资源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截至2024年末,光明乳业的经销商总数达到了5454家,其销售网络覆盖了全国主要市场。

这些经销渠道为光明乳业带来了189.87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的78.2%,是其核心销售来源。

同时,光明乳业的直营与新兴渠道相互协同,进一步强化了终端渗透力。

茅台可以借助光明的这些渠道,打通健康饮品等产品的市场下沉通道,提升全渠道网络覆盖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

光明乳业在乳制品研发、健康食品创新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

双方计划联合开发高端健康饮品,在这个过程中,光明可以为合作项目提供研发和生产技术支持,弥补茅台在非酒类食品领域的经验缺口。

而对于光明乳业来说,与茅台合作也能借助茅台的“高端”品牌形象,提升自身的高端化进程。

此外,光明乳业在人工智能方面布局较早,已经推进了全链路数字化升级。

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在考察光明乳业时,对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茅台希望能够嫁接光明成熟的数字化管控模型,以此提升新品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

业绩承压下的茅台求变之路

从茅台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来看,其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一季度营收为514.4亿元,同比增长10.67%;归母净利润为268.5亿元,同比增长11.56%。

然而,与去年同期相比,这两项数据的同比增幅明显放缓,而且还是近年来增幅最低的一次。

2024年,茅台营收增幅是近三个完整财年中最低的,净利润增幅也远低于此前两年。

在产量方面,2024年茅台酒销量增长了13.73%,达到8.33万吨,但基酒产量却收缩了1.63%。

茅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供需平衡,避免价格体系崩塌。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茅台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有所提速。

2025年一季度,茅台海外收入同比激增37.53%,全年目标设定为60亿元,目前其产品已经覆盖了64个国家的市场,正在不断深化全球布局。

不过,由于海外市场基数较小,茅台的业绩主要还是依赖国内市场。

近年来,白酒行业整体遇冷,行业库存高达1527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批价的提升。

在当前中产消费降级的背景下,茅台的“面子消费”属性也有所削弱。

因此,茅台选择与光明合作,试图在食品和人工智能领域寻求突破。

从资金层面来看,茅台拥有充沛的现金流。

账上现金达到1699.7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924.64亿元,这为茅台的技术投入与跨界合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弹性空间。

不少知名投资人认为,茅台遇到的第四次危机只是周期性问题,并非趋势性问题。

只要茅台的奢侈品属性不变,它依然是国内最具前景、市值较高的公司之一。


来源:港股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