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权力边界:乌克兰民众如何迫使泽连斯基让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1 22:19 2

摘要:自7月下旬以来,乌克兰陷入了2019年泽连斯基当选总统以来最严重的国内政治风波。就在俄罗斯对基辅、敖德萨等大城市的无人机与导弹袭击不断升级之际,一批以青年为主的抗议者走上街头,反对泽连斯基试图将原本独立运作的反腐机构纳入政府直接控制。

在俄乌战争持续的背景下,乌克兰民众以大规模抗议捍卫反腐独立性,迫使泽连斯基撤回争议法案。 下面是西方媒体的报道,发上来供大家参考,立场不同,请注意甄别。

战火中的权力边界:乌克兰民众如何迫使泽连斯基让步

自7月下旬以来,乌克兰陷入了2019年泽连斯基当选总统以来最严重的国内政治风波。就在俄罗斯对基辅、敖德萨等大城市的无人机与导弹袭击不断升级之际,一批以青年为主的抗议者走上街头,反对泽连斯基试图将原本独立运作的反腐机构纳入政府直接控制。

7月31日,乌克兰议会推翻了仅在一周前仓促通过、并由泽连斯基签署生效的法律,该法废除了国家反腐败局(NABU)和特别反腐检察官办公室的独立地位,将它们置于政府领导之下。此举被视为公开限制和政治化反腐调查的尝试,引发大规模示威,并遭到西方政府严厉批评与冻结援助的威胁,迫使泽连斯基迅速让步。

在新法案通过的同时,乌克兰安全局与总检察长还对全国超过20名反腐官员进行了搜查,指控其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甚至有人被怀疑与俄罗斯合作。这些行动被许多乌克兰人视为政治动机浓厚。更引人担忧的是,执政团队由此可能掌握涉及现任内阁成员和总统顾问的腐败调查敏感信息。

对于不少乌克兰人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法律与执法行动,而是泽连斯基及其核心圈子集权的信号。过去一年半,他的政府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冻结前总统波罗申科的资产,集中控制电视新闻内容、禁止议会直播,并对批评政府的反腐人士发起刑事指控。这些做法在战争初期大多被西方伙伴忽视,也被国内舆论容忍,因为民众愿意给予战时领袖更大权力。

然而,这次反腐争议成为舆论转折点。民调显示,早在此事之前,公众对泽连斯基的信任度已开始下降。6月的调查中,有41%的受访者认为乌克兰正在走向威权主义;另一项民调甚至显示,若此时举行总统选举,前总司令扎卢日内将以超过20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泽连斯基。执政党“人民公仆”在议会的多数地位也岌岌可危。

这场风波也意味着,泽连斯基已不再拥有来自国内和国际社会的“空白支票”。未来,国际援助尤其是欧盟方面,可能会更严格地将资金与改革、法治等条件挂钩。欧盟领导人的明确警告在迫使泽连斯基撤回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如此,必须指出的是,在泽连斯基和其前任波罗申科任内,乌克兰的重大腐败现象已明显减少,得益于政府采购透明化、国有资产私有化、银行业改革以及削弱寡头的政治与媒体影响力。在2024年的透明国际腐败感知指数中,乌克兰的排名虽仍不理想,但远优于俄罗斯。泽连斯基过去也曾允许针对盟友的调查,甚至在2023年亲自见证了其早期政治支持者、寡头科洛莫伊斯基因涉嫌诈骗和洗钱而被捕。

泽连斯基在强大国内外压力下迅速退让,也表明他对公众舆论保持高度敏感,并仍具民主问责意识。抗议者在战时展现出政治成熟与责任感,既没有呼吁总统下台或提前选举,也没有质疑其合法性,而是集中要求维护民主与反腐原则。

这种政治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数百年来,乌克兰人长期处于波兰、立陶宛、奥匈帝国、沙俄及苏联等外部政权之下,国家常被视为“他者”,真正体现民族身份与自我治理愿望的,是公民社会而非统治机构。苏联解体后,这种对权力的警惕依旧延续。即便面对俄罗斯自2014年以来的战争威胁,乌克兰人也从未完全放弃对领导层的批判态度,唯一得到一致支持的是军队。

尽管政府试图统一媒体口径,但互联网已成为86%乌克兰人的主要信息来源,且许多在线媒体保持独立并敢于批评政府。这种开放环境,使乌克兰社会即便在战火中,仍能自由表达对权力的监督。

来源:点滴财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