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这条不到200米的小巷,竟走出11名烈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1 21:31 4

摘要:时间回溯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范志远以贺丰乡民团自卫队教练、理教乡立小学(新书馆)身份为掩护,在南海县第八区贺丰、理教等地播撒革命火种。

7月17日,在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贺丰理教村,52岁的革命烈士后人霍炳桓步履稍缓,停在一堵斑驳的老墙前。

“就是这里。”他伸出指尖,轻轻划过青砖上一处凹陷,“当年,子弹就是从这里呼啸而过……”霍炳桓说。

80多年时光流逝,1944年4月那场巷战留下的印记,依然清晰如昨。

这些弹孔,是贺丰理教村作为珠江纵队重要活动地、多位英烈喋血故土的无声铁证,默默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播撒革命的星火

时间回溯至193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范志远以贺丰乡民团自卫队教练、理教乡立小学(新书馆)身份为掩护,在南海县第八区贺丰、理教等地播撒革命火种。

1937年3月,中共南海县贺丰支部成立,范志远任书记,初期有党员5人。他们通过开办农民夜校,组织抗日自卫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年底党员增至45人。

“听老一辈人总念叨,那时候,村里不少青年、农民、教师被救国图存的道理打动了,纷纷加入革命队伍。”贺丰村理教小组副组长霍润暖回忆道。

七七事变后,中共南海县贺丰支部组建“官山救亡会特种宣传工作团”。《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话剧在十余乡镇巡演,激昂的救国呼声回荡在珠三角水乡。

1938年5月,中共南顺工委在南海理教小学成立,以中共南海县贺丰支部等力量为基础,党员队伍迅速壮大。至当年10月,已辖11个党支部、200余名党员,成为珠江地区抗日的中坚力量。

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广东,广州、南海县等地相继沦陷,中共南顺工委奉命组建游击队。

1939年2月,由中共南顺工委委员林锵云负责的顺德抗日游击队在大良蓬莱小学成立,范志远动员贺丰、理教、溶洲青年霍文、招富等10余人分三批加入,队伍扩至30余人(含7名女队员)。

1942年5月,广游二支队司令吴勤遇刺后,日伪顽军大举围攻相关抗日基地及据点,革命队伍损失惨重。随后,南番中顺中心县委任命林锵云为广游二支队代司令,展开反击。

同年10月,广游二支队主力(除少量留守西海外)转移至南(海)三(水)边境,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坚持敌后斗争。

小巷里的激战

1942年10月,抗日烽烟正炽。南番中顺中心县委派遣独立第一中队副中队长霍文、陈英率20余名战士,秘密潜入理教村开辟游击据点。

1942年12月,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委员刘向东、黄平先后率两批部队会合,三批共70名战士在文喜霍公祠扎下营盘,白天练兵强武,夜晚深入群众、谋划工作,将红色火种深埋群众心间。

1943年春,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秘密成立,林锵云任指挥。3月下旬,广游二支队进驻理教、河滘的部队整编为“南海人民抗日独立中队”(以下简称“南海独立中队”),对外称“黄平部队”,黄平任中队长,李群任指导员。

驻扎理教期间,面对艰苦环境,战士们自力更生。他们在村外蚬塘开荒,挖鱼塘、筑田基、种甘蔗,建起理教农场。白天劳动帮农,夜晚走访谈心,塘鱼、甘蔗与河滘农场的稻谷成了部队粮仓,筑起坚不可摧的军民情谊。他们还在群众支持下建立秘密情报站,霍万胜姐姐带领霍云、霍就等村民担任交通员,传递佛山日伪军情。战士们将理教亲切称为“新老家”,与顺德西海“老家”呼应。

“我爷爷霍瑞,就是那时理教农场的主任,还秘密做着交通员。”霍炳桓顿了顿,“1943年8月,他牺牲了。那年,我父亲才3岁。家里六个孩子,父亲最小,上面五个全是姐姐。兵荒马乱,食不果腹,奶奶实在养不活这么多张嘴……含泪把父亲的姐姐们卖到了广东的山区里。后来父亲长大,耗尽心力,也只找回了一个姐姐。”

南海独立中队成立以后,以理教、河滘为中心,开辟大片游击区,清剿匪患,多次击退日伪进犯,引起敌人的注意。

1944年4月,日军实施清乡扫荡,三次侵袭“新老家”。最后一次攻势中,日军先遣伪军沿水道突袭理教。中队长黄平率队兵分两路:一路驰援村内,一路村外截击。激烈的巷战在理教大街爆发。战士们凭借对十余条纵横巷道的熟悉,在砖墙间灵活穿梭狙击。数小时激战,日伪军遭内外夹击,攻势受挫,最终于傍晚时分撤退。

青砖墙上的弹孔,从此成为军民同心御侮的勋章。

土地上的新生

随着南海独立中队扩编为南(海)三(水)大队,再改编为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烽火征程愈显壮阔。

1945年3月,理教地区诞生了南海县首个抗日民主政权——鳌龙吉乡抗日民主政府,推行减租减息、动员参军,点燃了民主星火。

从1942年至1945年,这支以贺丰、理教为支点的武装力量从20余人发展到500余人,为民族解放立下功勋。

据介绍,贺丰村是南庄镇下辖的行政村,理教村则是贺丰村下辖的自然村。作为禅城区红色资源最丰富的村庄,贺丰村全村共有 12 位在册革命烈士,其中11位出自理教村。1957年,贺丰理教村被定为革命老区。

细数这些烈士的名字,禅城区南庄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周笔锋分享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据时任珠纵独立第三大队第三中队中队长麦君素回忆,霍玉是位了不起的交通员。她曾将枪支藏在孩子的摇篮底,冒险运送给游击队。还有一次传递情报途中,她突遇日军盘查,情急之下,她毅然将情报吞入腹中,待脱险后才取出。这些惊险时刻,无声地诠释了那不屈的抗战精神。”

如今,激战地的弹痕、部分烈士故居仍在,见证着贺丰的新生。

近年来,佛山对贺丰、理教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研与口述历史访谈,完善烈士事迹,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现在不少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生疏了。”霍润暖语气感慨,“我们正筹划把烈士故居修旧如旧,打造成一个红色地标。这样,历史的温度就能被触摸,先辈的抗战精神才能真正传递下去。”

为进一步讲好红色故事,2023 年,贺丰村将文喜霍公祠改建成约500平方米的红色文化历史展览馆,展陈面积3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兼具展览及活动功能,成为党员干部的红色课堂,也串联起当地红色文旅脉络。

“贺丰有着优秀的革命历史传统,是点燃珠三角地方抗日烽火的重要策源地。”霍炳桓说,如今的美好生活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铭记历史,同心协力造福人民,开创未来。


超九成病例痊愈!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

来源:佛山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