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狂欢之后,短剧有必要追求艺术经典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1 21:00 1

摘要: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拥华是该话题的主人公,因在课堂上公开表示自己沉迷短剧,并在教学中引用短剧内容进行讲解,引起热议。

“虽然短时间就获得海量用户,微短剧却还没有获得广泛拥护,还在争议中不断自证。”

撰文|路雨晴

编辑|翟文婷

「当985大学教授沉迷短剧」的话题,冲上热搜。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汤拥华是该话题的主人公,因在课堂上公开表示自己沉迷短剧,并在教学中引用短剧内容进行讲解,引起热议。

有人认为,大学教授应潜心研究,不应「不务正业」。但也有不同声音发出,他们欣赏汤教授积极接纳新事物的态度,借短剧谈中文系现存问题,真诚且可贵。

短剧向各圈层用户渗透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普通白领、下沉市场用户到汤教授这样的学术人士。根据《2025年微短剧阶段性发展报告》,截至今年6月,中国微短剧用户总规模已达6.96亿,覆盖近七成网民。

如果是一款互联网产品或是工具,短时间就积累如此庞大的用户,一定会获得大声喝彩,被广泛拥护。但短剧作为一种娱乐形态,却还在不断自证。

一、短剧规模爆发背后

短剧规模的爆发,与商业模式的变迁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用户观看从收费到免费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可以从红果短剧身上找到一些例证。

2023年8月,该App刚上线时,月活用户仅为32万。但是因为主打免费模式,用户通过观看广告,解锁后续剧情。两年之间,用户规模破2亿,是原来的625倍。

我们可以从一些关键节点感知到这个增长轨迹。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2023年12月,红果短剧月活跃用户突破2000万。2024年3月、9月和12月,该数字分别为5400万、1.2亿和1.58亿。2025年6月,达到2.1亿,首次超越长视频平台优酷2亿的月活。

而短剧行业的用户规模增长,也与推崇免费模式呈正相关。

艺恩数据显示,2023年短剧用户规模超5亿,年轻用户占比近六成。而根据DataEye最新报告,截至2025年6月,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且呈现出全龄化渗透的局面。

可以看出,同一时期,红果短剧用户增量高于短剧行业用户总增量,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红果不仅吸纳了新增的短剧用户,还从其他短剧平台争取到了存量用户。

目前,短剧免费模式已逆袭为当前市场主流。根据DataEye研究院预估数据,2025年中国免费短剧市场规模约350亿元,在整个市场占比为55%。

其中,除了红果短剧,独立APP「河马剧场」、微信小程序「浮萍剧场」、抖音小程序「金枝看剧」、快手APP内「短剧频道」等多个短剧平台,走的也是免费路线。

根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5年6月,河马剧场月活跃用户达到4528万,同比增长152.6%,位列免费短剧独立APP第二名,仅次于红果。

浮萍剧场月活用户超5400万,在微信小程序用户规模排行榜中位列第26名。

金枝看剧月活用户超2300万,同比增长1370.3%,远超行业平均增速。

根据DataEye数据,2025 年 6 月,快手站内短剧频道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超过3 亿,占快手整体月活用户的42%。

二、从收费到免费

商业历史上,大部分互联网产品是先免费圈用户,后想方设法变现。短剧几乎是逆互联网潮流而动。

行业初期,短剧就以付费模式为主。制作方大多通过小程序发行短剧,再借助一些精彩的内容切片,投放至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吸引用户跳转到小程序付费观看。

2024年春节播出的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剧上线后,单日充值金额超过2000万,后多次登上微博、抖音等平台热搜榜单。

实际上,这部剧并不是付费短剧的第一部,当然也不是最后一部,但它破圈级的表现,加速了付费短剧走进大众视线。

付费模式下,用户通常可以免费看完前十集剧情,再通过按集付费或会员订阅的方式,解锁观看后续剧情。一般来说,按集付费的单集定价约在0.5元-3元区间,会员订阅的每月价格大概在10-30元不等,能解锁数千部付费短剧。

不过,这种模式的短板很快凸显。

今年5月,南方周末援引微短剧厂牌「于今无量」的创始人李峻丞的话点出背后原因,除了观众流转过程长,许多平台在播放时经常卡顿,还过于依赖投流,导致即便付费收益亮眼,但大量短剧制作公司还是处于赔钱状态。

这从《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中,同样可以得到印证。该报告提到,短剧买量投流费用甚至可以达到用户付费流水收益的80%,剩余的10%-20%收益才由平台方、制作方、分销商等,按照一定分成比例进行分配。

换言之,在短剧付费模式下,大部分的钱都被流量平台赚走了。

红果试图打破这一局面。虽然他们也曾短暂地尝试过付费模式,用户通过付费可以免广告看全剧,但这一模式推行不久,就又重新回归「免费+广告」模式。

对于这套打法,熟悉字节跳动旗下另一款APP番茄小说的人,一定不陌生。

该APP自2019年底上线后,走的也是这样一条发展道路,并在不到五年时间里,吸引了大量来自下沉市场、对价格敏感的用户,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小说的阅读门槛。

2024年第三季度,番茄小说反超所有传统网文平台,做到平均月活用户为2.2亿的成绩。

其实,不管是题材类型、叙事特点,还是受众群体、更新模式,网络小说和短剧都颇为相似,后者更像是前者视听化的载体。并且,番茄小说负责人张超,也是红果短剧的实际负责人。

番茄小说依靠「免费+广告」大获成功,红果短剧延用相同的商业模式,结果再次被证明行得通。

所谓的免费,这是用户端不收费。广告,是红果短剧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该App发布的官方海报,2024年6月,平台首次实现单月总分账过亿。到2025年4月,单月分账已破5亿。

除了广告,红果短剧还有其他变现手段,比如将合作品牌融入内容场景,与内容制作方联合推出定制剧,或采用分账模式共享收益等。

三、从边缘到主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短剧都被视作边缘内容品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Low」,是大众对它的第一印象。毕竟,和传统影视剧相比,它的先天不足显而易见,包括内容粗制滥造、演员演技浮夸、服化道敷衍潦草等。甚至许多观看者也觉得它上不了台面,羞于公开承认自己在看短剧。

但近两年,《家里家外》《念念有词》等多部观看量破十亿的爆款短剧的出现,于细微处改变了观众对于短剧的固有认知。

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亦有数据佐证。

根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2021年至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分别为3.68亿元、101.7亿元、373.9亿元。到2024年,该数字增至505亿元,首次超过425亿规模的电影票房。预计2025年将达到634.3亿元,2027年将达到856.5亿元。

毋庸置疑,短剧的爆发式增长,已经给主流影视行业带来了强烈冲击。

今年2月,爱奇艺CEO龚宇公开表示,红果短剧的排他协议,给爱奇艺的增长带来了限制。4月,他又在2025电视剧导演大会上指出,「微短剧的发展对传统电视剧受众造成了显著分流,这已成为整个行业需高度关注且深感忧心的难题。」

与此同时,短剧行业的入局者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白热化。

当下,短剧主创团队类型多元,涵盖原生短剧厂牌、传统影视公司、长短视频平台方以及MCN机构等。

原生短剧厂牌多成立于2023年后,比较知名的有自媒体人咪蒙创立的听花岛,曾推出《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闪婚老伴是豪门》等充值破千万的爆款短剧;广告导演出身的穆裕(艺名张大马)创立的马厩制片厂,曾推出《脱缰》《情靡》等代表短剧作品;影视人王雨薇、熊巍创立的熊和兔剧场,曾推出《江南时节》《声色犬马》等代表短剧作品。

传统影视公司也凭借过往长剧制作经验,进军短剧行业。

比如,曾出品《二十不惑》《小舍得》等多款优秀长剧作品的柠萌影视,旗下子公司好有本领在2023年推出由专业演员杨蓉主演的都市双女主短剧《二十九》,在抖音平台的正片总播放量超8亿次。

曾出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何以笙箫默》等精品电视剧的华策影视,凭长剧IP转微短剧,推出《我的归途有风》《以爱之名》等衍生短剧作品。

抖音、快手、爱奇艺等长短视频平台方,以及九州文化、点众科技、麦芽传媒等MCN机构,通过流量运营、内容生产、生态整合等策略,主导短剧制作与分发业务。

另外,如周星驰、王晶、于正等一众知名导演和编剧,也亲自下场短剧。

多元力量的加持下,短剧行业主创团队愈发专业化、类型化和资本化。

短剧作品的质量,也从刚开始的粗制滥造、良莠不齐,走向如今的题材内容、演员阵容、主题立意、制作成本等多维度高质量发展,进而争夺了观众用来观看长剧作品的时间。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微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从90分钟涨到101分钟,已经追平即时通讯。而从长剧整体用户大盘来看,2025年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在60-90分钟区间波动。

正如经济观察报援引一位头部短剧公司负责人的话:「每个人的看剧时间是有限的,短剧APP的崛起,必然会侵蚀长剧APP的空间。」

只是短剧想要在艺术性、商业价值等层面,获得长剧那样的影响力,甚至创作出经典作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来源:新莓daybrea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