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国际航空报道中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多家外媒聚焦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动态,特别将目光投向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推测该企业正深度参与中国继歼-20、歼-35之后第三款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近期国际航空报道中出现了一个新动向——多家外媒聚焦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动态,特别将目光投向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推测该企业正深度参与中国继歼-20、歼-35之后第三款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工作。
外媒热议点在于一个关键词:
前所未有的“W型”气动布局。
目前虽无官方正式确认,但这股"西飞旋风"的科技逻辑却清晰可见。回顾历史,西飞不仅在"飞豹"等经典战机上经验深厚,更在隐身技术领域底蕴扎实——轰-6K/N改进型系列平台的应用探索与大型隐身无人机(如攻击-11)的多次惊艳亮相,都是西飞实力最有力的背书。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成熟的飞翼布局技术正契合六代机对隐身和气动融合的核心要求。换言之,这个老牌航空巨头早已悄无声息构筑起迈向未来空战顶点的坚实阶梯。
那么外媒纷纷聚焦的"W型"设计,其独特之处究竟何在?
相对于传统飞翼平滑过渡的特点,所谓的"W型"设计或许指向一种更具结构张力的形态——想象一下机体中央更显著的凸起拱形轮廓,其后缘则可能呈现更锐利的内凹折叠效果,构成极具几何感的"W"剖面。这种设计不仅使飞行器视觉观感充满科幻冲击力,更可能隐藏着深远的工程意图:提升高速飞行状态下的升阻效率,优化机体内部空间利用率,甚至为更强大的定向能武器系统预留关键位置——这完全呼应了六代战机对空天一体、高速穿透与强大态势感知的核心能力诉求。
倘若西飞主导的"第三款"六代机项目确实存在,其所蕴含的战略脉络已然清晰:这绝不是歼-20的简单升级,而是中国航空工业体系中一次重要的技术路线再聚焦。如果说沈飞侧重主力制空(歼-20、歼-35),成飞探索前瞻科技(如"暗剑"无人机),西飞则可能将其大型飞行器、飞翼设计与系统整合优势推向极致。三条创新路径各自挺进、相互协同,共同勾勒出中国空中力量立体突破未来的恢宏图景。
当此之时,全球顶尖航空力量间的六代机竞赛已然炽热展开,美军NGAD框架下的设想,欧洲、俄罗斯的积极规划,无不激烈争抢未来空战体系的战略制高点。此次"西飞+"的研发动向虽然细节尚待官方确认,但其指向的技术高度和创新魄力已不容忽视。
对于广大科技爱好者与航空观察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
曾缔造出轰-6系列、运-20等杰出作品的西飞,是否正悄然锻造一柄真正属于明日空天的科幻之刃?
那独特的"W"翼痕又划出了怎样一道更强劲的中国航空新航迹?
让我们瞩目西飞后续动向。
来源:Hi秒懂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