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郫都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走廊尽头,有一面特殊的“笑脸墙”。墙上,出院患者与肖波医生的合影定格着无数温暖瞬间——无论手术大小、患者老少,他始终笑容灿烂,与患者并肩而立,竖起大拇指,见证康复的喜悦。“笑脸医生”,成了患者心中最亲切的称呼。
今年8月19日
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
今年的主题是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一袭白衣,一个称号
代表的是责任和对生命的敬畏
他们以不懈追求,深耕医学殿堂
他们以赤子之心,践行救死扶伤
他们以无私奉献,守护群众健康
在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
郫小卫和您一起
围观属于他们的“医”线故事
感受那些平凡而真挚的医者仁心
脊柱上 “精雕细琢”
病房里温暖如春
CHINESE DOCTOR'S DAY
肖波
郫都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
主治医师
在郫都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走廊尽头,有一面特殊的“笑脸墙”。墙上,出院患者与肖波医生的合影定格着无数温暖瞬间——无论手术大小、患者老少,他始终笑容灿烂,与患者并肩而立,竖起大拇指,见证康复的喜悦。“笑脸医生”,成了患者心中最亲切的称呼。
脊柱外科被称作“刀尖上的舞蹈”,肖波以终身学习的执念,在这片领域“精雕细琢”。他的足迹遍布华西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顶尖学府,被同行称为“手术达人”。正是这份对技术的极致追求,让他率先将PETD侧路椎间孔镜、MIS-TLIF等前沿微创技术引入郫都区人民医院,填补区域空白,让无数饱受腰腿痛折磨患者通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笑脸”背后,是俯身倾听的医者仁心。诊室里,他用通俗语言拆解复杂病情,让焦虑患者舒展眉头;病床前,他牵挂经济困难的患者,多方奔走申请救助,用微笑传递力量;社区中,他带着生动科普走进基层,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
肖波的笑容如涟漪扩散,他联合顶尖专家成立“脊柱外科博士工作站”,发起“脊柱微创技术下基层”活动,手把手指导基层医生。肖波常感慨:“让患者在家门口挺直腰杆、露出笑容,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肖波看来,患者出院时那舒展的笑脸,是对医者最高的褒奖。“每一张合影,都是一个信任交付的故事,一个生命重获支撑的见证。我珍视每一次并肩而立的笑容,它提醒我为何出发。”肖波说。
在生命的一呼一吸间
廖莉
郫都区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清晨的诊室里,她俯身倾听患者每句主诉;深夜的病房中,她紧盯监护仪上每次波动。郫都区中医医院呼吸科主任廖莉,就在这一呼一吸间,用医术与关怀为百姓筑起呼吸健康的屏障。
2007年,廖莉来到郫都区中医医院时,还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先后轮转过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科室。
廖莉深知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提升医疗技术是关键。2023年,她接过呼吸科管理重担时,面对设备短缺、人才匮乏等困境,她选择迎难而上。白天接诊患者,夜晚查阅资料,周末外出进修,带领团队从简单的肺功能检查,到逐步开展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无创通气等技术。
如今,郫都区中医医院呼吸科不仅建立起慢阻肺、哮喘等常见病的规范化诊疗流程,在慢病管理和呼吸康复领域形成特色,更在她的推动下冲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让许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治疗。
“治病更要治心”是廖莉坚守的理念。她总用通俗比喻化解患者困惑:“肺就像气球,吹久了弹性会变差,我们要学会省着用。”她牵头开设“呼吸健康课堂”,手把手教患者使用吸入装置、识别病情变化。患者老张感慨:“以前觉得喘不上气就没救了,是廖主任让我知道,规范治疗就能过好生活。”这份耐心让她收获了沉甸甸的信任,许多周边乡镇患者专程赶来复诊。
即便身为科室主任,廖莉仍坚持每周出诊、查房,亲手书写重点患者的病情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病人看病不容易,我得对他们负责。”在她的带动下,科室连续多年获评“先进科室”。作为共产党员、支部书记,她始终以先锋模范标准要求自己,将爱国主义与廉洁自律意识融入日常,为“清廉医院”建设添砖加瓦。
如今,郫都区中医医院呼吸科已成县域诊疗“金字招牌”,但廖莉的脚步从未停歇。她正带领团队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肺纤维化等疑难病症,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乡镇。“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自由呼吸”,这句朴素的信念,正是她扎根基层、守护生命呼吸的最好注脚。
“夜灯长明的儿科”守夜人
邱才栋
郫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二病区主任
副主任医师
夏末晚风掠过郫都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大厅,电子屏叫号声不断。中共党员、儿科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邱才栋揉了揉发涨的太阳穴,完成最后一份电子病历时,挂钟指向晚九点。这是他守护儿童健康的第25个年头。
刚任主任时,总会听到来自患儿家长的质疑,“我家孩子只是个感冒,为啥要做那么多检查?”“为什么简单的咳嗽都需要住院治疗”“为啥这个治疗项目不能报销,你们医生就不能用能报销的项目吗?”……
面对各种质疑,他带领科室从“医护人员诊疗知识和技能培训”“医患沟通技巧”与“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他常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改变藏在细节里”“多一句解释,少一分焦虑 ”成了科室的行动指南。渐渐赢得家属的理解与信任后,“医生护士很贴心”成了满意度调查中的高频评价。
如今的邱才栋依旧连轴转,出门诊、查房、值班、会诊、参与抢救……再忙再晚,他都会去病区看重病号,“细节藏着生命,病人安全是最大的安全”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带领下,科室开展3项新技术,亚专业建设推进,让不少患儿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医院外,他的时间被两根“延长线”牵引。每周三下午,他准时出现在安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开展多项儿科技术。在500公里外的道孚县,他用3个月时间推动当地儿科新技术实现“零的突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他对支援帮扶的理解。
“邱叔叔健康小课堂”走红,他讲解儿童常见病防治知识,家长们纷纷点赞。“科普是另一种治病救人”,他希望家长掌握常识,让孩子少生病。
急诊电话响起,邱才栋抓起白大褂就跑。走廊里,患儿的笑声撞碎夜的沉闷。他是 “总加班的爸爸”“冲在最前的大哥”,更是患儿家长信赖的守护者。“儿科医生像孩子的第二个父母,多用心一分,家长少操心十分。”每个孩子的笑容,都是他前行的勋章。
素材来源丨郫都区人民医院、郫都区中医医院、郫都区妇幼保健院
来源:天府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