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组数据背后,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起势。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已从2016年的6.4万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0万亿元。
8月初,我国海洋经济上半年成绩单出炉,1-6月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
这组数据背后,是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的迅猛起势。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已从2016年的6.4万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10万亿元。
但海洋带来的经济暖流,不只吹向沿海地区,同样还让中部县城的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
湖北枝江市,2024年船舶产业年产值近60亿元。新能源船舶建造量占全省的二分之一。
湖南沅江市,2024年船舶产业产值125亿元,新能源船舶产值占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海洋经济的涟漪,荡漾在枝江和沅江,它们靠什么,吃到了海洋经济的红利?
【1】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先弄清楚,为什么全球海洋贸易越来越倾向使用新能源船舶?
新能源船舶的概念,起源非常早,1880年爱迪生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小型电动船。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LNG(液化天然气、甲烷等作为替代燃料,以及电能、风能为动力的船舶,都纳入了新能源船舶的概念里。
譬如,正是在2010年,中国内河首艘LNG船舶成功试航,开启了我国船舶动力新能源化的探索之路。
但当特斯拉在全球掀起新能源汽车风暴时,新能源船舶仍不受市场欢迎。克拉克森(Clarkesontrack)数据显示,2016年,替代燃料船舶在全球新船订单中所占比例仅为8.2%。
但以柴油、石油作为燃料的传统船舶,却面临一个大难题——它们是碳排放的“大杀器”。一艘大型远洋船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数万辆机动车年度碳排放量的总和。
国际海事组织(IMO)做了一项测算,2018年全球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达10.76亿吨,约占全球人为碳排放总量的2.8%~3%。
IMO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17%,成为全球减排的“短板”。
对此,IMO提出到2050年左右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愿景,包括中美英日在内的175个成员国全部达成共识。
于是,降低碳排、节约成本的新能源船舶逐渐成为船舶订单的“香饽饽”。
▼枝江的宜昌船舶工业园正在建造新能源船舶 图/视觉中国
克拉克森数据指出,替代燃料船舶在新船订单中的比例自2016年以后持续升高,2024年占全球新船订单的比例已提升至48%。2022年峰值一度达到54.5%。
在替代燃料船舶的新船订单中,LNG则是首选,上海航运交易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67%的替代燃料船订单,都选择液化天然气(LNG)。
当新能源船舶蓬勃发展时,湖北的枝江市与湖南的沅江市,敏锐地捕捉到了机会。
【2】
枝江和沅江,两个县市有着诸多共同点。
首先,两座县城都地处内河沿线,水运资源优渥:枝江市地处长江沿岸,沅江市则是簇拥“湘资沅澧” 四水,水网发达。
其次,两座县城均有较好的船舶制造业基础。2010年,宜昌船舶工业园在枝江开始建设,同年,沅江船舶工业园成立。
更重要的是,“十四五”以来,枝江和沅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向了新能源船舶。
▼宜昌船舶工业园 图/视觉中国
2020年,枝江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支持船舶工业园发展新能源船舶制造”。翌年,沅江同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启动新能源船舶基地等建设项目”。
数年过去,枝江已经成为湖北省最大的新能源船舶建造基地,新能源船舶建造量占全省的二分之一,船舶产业年产值近60亿元。
就拿今年来说,宜昌船舶工业园已有114艘船舶订单,其中新能源船舶100艘,涵盖LNG、甲醇、纯电动多种清洁能源船型。
2024年9月,全国首艘130型甲醇柴油双燃料集散两用船在枝江下水。这艘船每年减碳量可以超5000吨。相比传统动力船,该船年燃料费可节约20%左右。
▼全国首艘130型甲醇柴油双燃料集散两用船 图/枝江市人民政府官网
沅江,同样成为湖南省新能源船舶的领头羊。2024年,沅江船舶产业产值达125亿元,占湖南全省的80%。同时,新能源船舶产值达24.6亿元,占沅江船舶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3。
今年1月8日,沅江正式向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交付一艘63尺纯电动游艇,这是国内首艘纯电动豪华游艇。
【3】
以枝江和沅江为代表的中部县域,船舶制造业下一步该怎么走?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给出了答案。根据《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去年新承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海洋船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大趋势。
只不过对于枝江和沅江,双方正在补齐的短板略有不同。
2024年,在枝江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一份《关于加快发展新能源绿色船舶的建议》指出,枝江的新能源船舶产业“仍存在船舶配套产业不足、吃水深度不够,航道亟待疏浚等问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枝江市政府也提出了解决方案“用好宜昌船舶供应链平台促进船舶产业绿色转型、全链条发展,确保新能源船舶产业量质齐升。”
沅江对于自己船舶业的紧迫感同样很强。
在今年1月,沅江市市长罗必胜直接指出“沅江船舶产业近年来‘吃老本’严重,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的船舶制造产业相比,在产业规模、研发能力、发展理念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
▼沅江市船舶制造产业园 图/沅市人民政府官网
以同为县市的江苏靖江市为例,2024年,靖江船企在手订单总额超过 2500 亿元,占全国订单总额接近五分之一,占全球比重超过十分之一。
针对产业短板,沅江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力争“力争船舶制造进入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成金航船舶智能车间、万骏船舶扩产等项目,凸显新能源船舶制造特色。”
金航船舶智能车间,将是湖南第一个高标准智能船舶制造车间,这能极大地提高金航船舶的制造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所以,纵使距离海岸线千里之遥,在绿色智造的加持下,中部县市同样能吃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九派新闻记者付聪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