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旅业会重现“外卖大战”的盛况?想多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1 17:48 1

摘要:持续三个多月的外卖大战,最近有了暂定的迹象,8月1日,三家平台同一天发布声明,表示将规范补贴行为、反对恶性竞争、共同维护行业生态。然而这不代表战斗结束,酒旅行业或许正在成为新的主战场。

持续三个多月的外卖大战,最近有了暂定的迹象,8月1日,三家平台同一天发布声明,表示将规范补贴行为、反对恶性竞争、共同维护行业生态。然而这不代表战斗结束,酒旅行业或许正在成为新的主战场。

为什么会是酒旅?从财报可以直观解释。

2024年,携程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73%,净利润同比增长72.08%,2022、2023、2024年的毛利率分别为77%、82%和81%;2025年Q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净利润同比与去年持平,经调整EBITDA利润率达31%。再看同程旅行,2024年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8%,公司全年经调整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40.5亿元,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为23.4%。

而同期,腾讯、阿里的营收增长只有个位数,甚至还有少数大厂出现营收、利润下滑的情况。

苦于增长停滞的大厂,很难不对文旅消费这个庞大的市场动心。因此,从上个月起,抖音、京东、阿里已经拉开架势,蓄势待发。

但问题是,想要重现外卖大战的热闹,似乎并不现实。

复刻外卖打法,难奏效

外卖大战始于京东。今年3月,京东甩出两张“王炸”,一面宣布“免佣金”,吸引商家,另一面逐步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这两个举措犹如平地一声雷,直击外卖行业的痛点,彻底引爆话题。

商家、骑手、消费者与平台,当市场格局的长期稳定带来矛盾的愈演愈烈,京东率先跳出来、挑战和改写规则的做法,是这场外卖大战成功打响的一个关键。而商家与平台、骑手与平台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也同样成了京东笼络商家、骑手资源进而撬动外卖市场的突破口,让京东外卖占领了用户心智。

传统OTA平台与供需两端的矛盾也早已暗流涌动,尤其是酒店,迫切想要逃离大平台。

以携程为例,长期以来,携程凭借高星酒店资源和商旅客户优势,成为高端市场的唯一“王者”。据了解,其在高星酒店领域的佣金率长期维持在15%-25%区间,部分稀缺资源酒店的佣金甚至突破30%。而在中低端市场,美团的佣金率虽然低于携程,可还要承担流量推广费用。

连锁酒店都在试图降低对单一平台的过度依赖,这自然也为抖音、京东等拥有庞大流量的新玩家提供了契机。我们看到,大厂也复刻了外卖大战的打法,在商家侧,用低佣金或0佣金吸引商家,在用户侧,通过补贴把价格降下来。

比如抖音宣布自即日起至8月底,联合华住集团、凯悦集团等酒店集团,推出6折起订房优惠。

但是在酒旅行业靠短期的大规模投入打“闪电战”来改变局势,可能行不通。酒旅与外卖有两个关键性的差异:一是外卖是高频消费,决策周期短,而酒旅是低频消费,决策周期长,二是,外卖人均消费较低,酒旅人均消费则较高。更关键的是,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可以不住酒店不旅游,但必须要吃饭,需求频次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这意味着补贴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远不及外卖领域,很难短时间内拉动客流暴增,形成消费热潮。

而且,无论是淘宝、飞猪的“高频带动低频”,还是抖音的“内容种草”,所刺激的都是即时性的需求,从线上购买到线下核销,中间间隔的时间太长,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导致转化率极为低下。

根据亿邦动力调查酒旅行业商家和服务商发现,酒旅是抖音生活服务三项主业务中核销率最低的,现阶段酒旅商家订单核销率保持在30%以下,达人直播酒旅订单核销率最低仅为个位数。

所以说,如果无法在消费端利用补贴大规模释放出消费潜力,那对商家而言,这些新玩家只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渠道,而无法成为制衡携程、美团等平台的力量,其对商家的战略价值就“大打折扣”了。进一步讲,撬动不了商家资源,也就很难从携程、美团的手里抢夺酒旅消费的蛋糕。

内容引爆消费可能只是幻想

裹挟着巨大流量的平台跨界到其他领域,靠的从来不是直接的流量打击。当初,美团杀入酒旅行业,是通过“外卖+到店+酒旅”的业务结构,形成了高频带低频的闭环,才由此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在酒旅市场分一杯羹。阿里把饿了么、飞猪整合进电商事业群也是类似的逻辑,将低频的旅游场景与高频的购物消费结合起来。

但相比吃喝玩乐的一站式体验,购物如何与旅游需求打通,是阿里整合酒旅业务的难题,也是同作为电商巨头的京东面临的问题。

在新玩家中,抖音提供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通过真实的内容让用户产生消费冲动,再把餐饮、旅游玩乐场景无缝接入,承接需求、实现转化。作为一个成功在电商赛道崛起的跨界者,抖音本身的运营能力就给这条路径注入了较大的想象力,而且传统OTA平台在酒旅行业形成的相对牢固的局势,可能也恰恰需要新路径才能够打开一个缺口。

再加上新一代消费者的注意力逐渐被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吸引,流量悄然倾斜,内容释放的消费潜力越来越大。

只是,抖音在酒旅行业的布局和进展似乎称不上顺利。

有数据显示,2024年,抖音生活支付GMV(交易额)约5600亿元,生活服务交易额同比增速达81%,已经接近美团的一半,2023年才只接近四分之一。而根据交银国际预测,2024年抖音酒旅GMV有望达到900亿,规模仅约为美团的28%,其在整个生活服务业务的占比也不高。

对抖音而言,优质的、有吸引力的内容,确实能刺激起用户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决定旅游消费的说到底还是他们手里的钱包。比之餐饮、美容、美甲等本地生活服务,旅游所要付出的成本高得多。

从去年起,已有多家连锁品牌酒店入驻抖音直播,并打通了平台与酒店之间的数据互通,今年,从7月15日起到8月底,除了亿级补贴,抖音还将继续联合各大酒店集团,包括华住集团、凯悦集团、保利酒店、首旅如家、锦江酒店、欢朋酒店等,推出一系列优惠。

由此可见,抖音明显倾向于扶持头部商家,而中小商户难以吃到抖音的流量红利,可是抖音、快手覆盖的主流消费群体和其对下沉市场的高度渗透,却决定了平台的低价基因,这与头部酒店的受众可能存在一定的错配。同时相对地,高档酒店的消费人群在消费决策时,或许也不会花太多的时间成本去蹲抖音直播间里的优惠。

在酒旅行业,这就容易导致一个尴尬的情况,高端够不着、低端不够看。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抖音、快手作为内容型平台,它们在文旅消费的营销上天然具有优势,可当消费的热潮形成,流量反而可能被导向携程、美团等平台,而不是平台内部搭建的转化路径。简单点说,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在线旅游还是个好生意吗?

大厂争抢酒旅市场,背后是疫情之后文旅消费热度不减、空前旺盛。以2024年数据为例,去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56.15亿,同比增长14.8%;2024全年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创历史新高。当大众不再追逐消费主义的泡沫,低成本却能获得高满足感的文旅娱乐方式受到追捧。

当然,长期以来,传统OTA平台高毛利、高利润率的特征,对互联网大厂来讲也是一种极致的“诱惑”。

可是文旅市场的火热不会一直持续。根据方正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携程、同程旅行等平台的营收增速,主要得益于疫后经济复苏带来的红利,而2023-2024年,实则是用户出行链整体景气度加速回升的两年,目前已基本恢复到了2019年以前的水平。

换句话说,疫后红利所带来的增长可能将要被消化殆尽,能不能继续维持高增长,还要回到大众真实的需求和消费能力上。

其实,这两年文旅消费旺盛的表象,也隐藏了行业性的危机。以携程为例,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相比,携程的业绩表现虽说是绝对处于中上游水准,但对比过往,最新一季度的财报可以说略显平淡。

在2025财年一季度财报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点,其一,总营收尚有16%的增长,经营利润却仅同比增长7%;其二,本季度携程的毛利率为80.4%,相比预期的81%偏低,同比也是收缩的,表现不及预期。这和携程最重要的利润来源—酒店住宿脱不开关系,而酒店住宿也恰恰是互联网大厂在酒旅行业最看重的业务。

一组数据说明了问题。根据STR数据,截至2024年9月,中国内地酒店年累计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ADR(日均房价)、OCC(入住率)分别同比下降了6%、4%、2%,平均房价连续三个季度呈现同比下降。

入住率不够,导致房价降低,简单点说,这意味着消费者虽然热衷旅游,可不愿意再多花钱了。这也是整个文旅消费的一个明显变化,从方正证券研究所的两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2023年劳动节之后,节假日期间国内旅游人数的恢复度已经达到或超过疫前,但国内出游客单价恢复度到2024年,除清明和中秋,也仅为90%左右。


连锁酒店尤其是高档酒店的营收,已然受到较大的影响,这对觊觎酒旅行业高利润空间的互联网大厂不是一个好消息。更何况,他们还需要以低佣金率俘获商家,这说明短期内对酒旅市场的押注,可能成为一个高投入却未必能有高回报的生意。

从上个月起,互联网大厂加码酒旅市场,“补贴大战”的战火已经燃起,但到目前为止,无论在舆论关注还是市场反响上,远不及前几个月的外卖大战。

或许大厂们还在蓄力,又或许大厂们也打不动了。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来源:道总有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