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传播战略转型:减持子公司押注比特币储备,研发AI交易系统,降低成本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1 17:26 3

摘要:近日,新三板上市公司微传播正进行一场大胆的战略转型。在电商行业盈利能力持续堪忧的背景下,该公司宣布将业务重心转向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领域,通过减持子公司股权筹措资金,目标直指比特币储备与AI交易系统研发。这一决策使其成为国内公开进军比特币储备的先行企业之一。

“与其在电商红海中继续内卷,不如投身未来二十年的数字革命”,微传播董事长刘乃侨在谈及公司战略转型时,语气坚定。

近日,新三板上市公司微传播正进行一场大胆的战略转型。在电商行业盈利能力持续堪忧的背景下,该公司宣布将业务重心转向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领域,通过减持子公司股权筹措资金,目标直指比特币储备与AI交易系统研发。这一决策使其成为国内公开进军比特币储备的先行企业之一。


转型动因:从电商困局到数字资产新赛道

面对电商业务的增长瓶颈,微传播高管团队进行了深度复盘。继续投入传统业务,无异于消耗股东价值,刘乃侨在采访中坦言。此前公司电商业务虽能维系运营,但盈利空间日益收窄,难以向股东交出满意答卷。

促使微传播转向区块链的核心逻辑,源于对成熟商业案例的深度剖析。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MSTR)为标杆,公司一直在持续购入BTC,随着BTC资产更受青睐,市值远超于公司持有BTC的价值。这种“储备-增值”模式在港股、美股上市公司中也逐步得到验证。

在刘乃侨看来,比特币的稀缺性与需求扩张构成战略机遇:“全球仅2100万枚比特币的供给上限已锁定,而需求端正在扩容。尤其中国金融机构通过持牌机构购买比特币的路径今年已打通,未来将有更多国家及企业光明正大入场。”


技术路径:AI驱动量化交易降成本

微传播并非简单复制“买币躺赢”模式,而是构建技术护城河。其核心策略是研发AI量化交易系统,通过算法降低比特币获取成本。

“当前比特币价格约12万美元,我们目标是通过多次高频交易将成本压缩至90%成本甚至更低”,刘乃侨算了一笔账。这套系统正在开发中,利用历史数据回溯验证策略有效性,未来计划扩展至稳定币交易领域。

技术落地将分阶段推进,短期聚焦比特币储备与量化交易模型优化,中长期探索AI自动化广告投放系统。后者将嫁接至子公司微电互动的现有广告业务中,形成技术协同。


人才与资源:内部转岗+外部联盟

人才储备是战略落地的关键支撑。微传播采取双轨制策略,内部挖潜:原软件开发团队经数月说服与培训,已部分转向区块链研发。外部合作:与新加坡成熟技术团队建立顾问合作,利用华人技术圈资源弥补初期能力缺口。这一安排既控制人力成本,又确保关键技术落地。团队目前集中攻坚交易系统开发与策略回溯验证,为比特币操作储备技术能力。


政策东风:合规化浪潮打开时间窗口

在刘乃侨眼中,2025年是战略转型的黄金时点。全球监管框架加速完善,尤其香港《稳定币条例》于8月1日正式生效,设立稳定币发行牌照制度。中国金融机构参与数字货币的合规路径逐步清晰。“六年前我们已关注区块链,但当时企业参与的政策风险过高。如今规则明晰化,时机真正成熟。”刘乃侨强调。这种政策转向赋予微传播转型的合法性保障。


实施规划:小步快跑务实推进

基于市值仅2000-3000万元人民币的现实,微传播董事长刘乃侨说短期内已经实现10枚比特币;未来会想尽一切办法融资2000-3000万人民币继续积极储备,“若有10枚比特币,按当前市价已达千万元级资产规模,这对我们意义重大”,刘乃侨表示。这一目标与其资金规模匹配,避免过度杠杆风险。公司同步探索稳定币业务布局,与中国拟推行的官方稳定币测试计划(2025年9-10月)形成呼应。通过比特币与稳定币的互通操作,构建灵活的数字资产组合。

随着香港稳定币监管新规落地及多家港股公司探索合规虚拟资产配置,微传播的转型折射出中国企业对数字货币态度的历史性转变。“当多数人仍在观望时,恰是需求增长的黄金窗口”,刘乃侨如此定义入场时机。这家市值仅千万级的企业,正试图通过AI与区块链的融合,在数字货币领域撬动远超自身体量的商业价值。

微传播的转型路径清晰刻画出中小上市公司的突围焦虑与战略重构——当传统赛道红利耗尽,押注未来数十年的技术革命,已成为敢于冒险者的新生存法则。

转自北京青年周刊

来源:商业百科新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