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修仙传》,重点在“凡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11 17:20 2

摘要:一个普通的山村穷小子,偶然踏入修仙之路,一步步成长进阶,终于以修仙者的身份踏入修真世界。这里面有草根逆袭,但更多的是以凡人的初心自立自强,这是属于《凡人修仙传》的故事。

修仙固然是最容易满足大众情绪的部分,但《凡人修仙传》的重点却是“凡人”,因为凡人代表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凡人精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

作者|阳光、编辑|丁宇

一个普通的山村穷小子,偶然踏入修仙之路,一步步成长进阶,终于以修仙者的身份踏入修真世界。这里面有草根逆袭,但更多的是以凡人的初心自立自强,这是属于《凡人修仙传》的故事。

由杨阳执导,王裕仁担任总编剧、总制片人,杨洋领衔主演的古装修仙剧《凡人修仙传》,是真人剧市场上首部“凡人流”修仙作品。前有忘语同名小说的加持,后有同名国漫高口碑的助力,该剧在未播出时,优酷站内预约量即破500万。正式播出第3天,优酷站内热度已经破万。

优酷站内热度

作为一个2008年开始连载的网络小说,《凡人修仙传》这个IP已经有着17年的时间跨度,它为何还没有过时,又是以什么样的特质打动了当下的观众?

导演杨阳觉得,修仙固然是最容易满足大众情绪的部分,但《凡人修仙传》的重点却是“凡人”,因为凡人代表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凡人精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

杨洋饰演韩立

《凡人修仙传》的总编剧、总制片人王裕仁则认为,凡人对宏大世界、超越人类命运本身主题的畅想,具有一种浪漫色彩。普通人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这部剧最打动人的部分。

近日,博客作者对话导演杨阳和总编剧、总制片人王裕仁,听他们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和挑战。从2019年接手这个项目,到跨越三个季节的漫长拍摄,《凡人修仙传》的创作过程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过程。对主创团队来说,能把这部剧带出来和观众见面,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凡人修仙传》超前看片会那天,导演杨阳感到非常紧张,她不知道这部挑战常规的作品首次和大家见面,会得到什么样的评价。

之所以说“挑战常规”,是因为对于“男频”剧来说,它有一个“并不爽”的开头。故事从全家借面、做饼送别韩立开始。第一集主要的人物就三个人,韩立(杨洋 饰)、墨居仁(金士杰 饰)、张铁(胡宇轩 饰),场景也十分单一,大多数就在神手谷的小木屋里。

韩立和墨居仁

杨阳知道,这是十分冒险的尝试,“真的是很容易失手的开场,但是我没有办法,我必须要这样开场,从青牛镇五里沟,从韩立他们家开始讲”。她觉得,韩立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普通人,没有任何门第,不是世家大族,甚至还是对于修仙界来说“最没用”的伪灵根,“他不是精英”,那么他怎么勾连起观众,如何与观众产生共鸣,就是要从凡人视角出发。

“如果没有‘凡人’这两个字,只是一个修仙,我想我根本就不会接这个戏。”杨阳对博客作者说。但当她从工作伙伴王裕仁的手中接过剧本时,看到故事的内核以后,她就有了“一定要拍”的创作决心,“我觉得这个是我职业生涯里不能错过的一件事,一定要做。”

韩立和张铁

在杨阳导演过往的作品中,各种类型尽在其中,有现实主义佳作《牵手》,有获得金鹰奖的职场剧《心术》,有获得飞天奖的主旋律《功勋-黄旭华的深潜》,有奇幻剧《将夜》,也有古装新美学的代表《梦华录》,还有关注当下社会话题的《不完美受害人》……她喜欢尝试新的类型,一直不放弃对创作的进取和突破,于是“凡人流”修仙作品成为她想要挑战的新类型。

看片会之后,杨阳放下心来,映后的反馈给了她很大安慰,她知道那个冒险的开头被接受了,这也意味着展现韩立凡人视角的创作理念与观众产生了共鸣。

而对于王裕仁来说,对《凡人修仙传》的创作冲动开始于更早的时候。那是一次来自于朋友的推荐,彼时《凡人修仙传》仍在连载中,他闲来无事打开小说,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开始追读。那时王裕仁还未进入影视行业,未曾想到日后他会与这部作品羁绊如此之深。

《凡人修仙传》剧照

读小说的时候,他觉得《凡人修仙传》的世界带着强烈的遗憾缺失,同时又如此的浪漫。它的浪漫感来自于凡人对宏大世界、超越人类命运本身主题的畅想。从庄子的《逍遥游》到李白的诗词中“举杯邀明月”的意境,人类终其一生总是想要抬头看看,追问苍穹之上是否有更高远的自由,有更浪漫的风景。

王裕仁想,这些作品背后,都回归于一个主题,那就是数千年来,无论被何所限,中国人心底始终有着浪漫情怀。

《凡人修仙传》带给他的感动被埋在了心底,直到2019年才又回到了脑海中。那时,王裕仁已经进入影视行业,并和杨阳一起拍完了《将夜》,在行业获得了不小的震动和不错的口碑。

于是在《将夜》之后,王裕仁就提出来,“要不然我们试一试《凡人》(《凡人修仙传》)?”那时候只是个想法,但至于真人剧到底怎么拍,王裕仁其实也没想透彻,依然存有困惑。直到《凡人修仙传》的动画在2020年播出后,才渐渐抓住了创作切入点,探索出了啃下它的新方向。

《将夜》剧照

那个困惑的点究竟是什么呢?

“困惑点在于,怎么样能够在一个绝对理性的故事里面,去找到人味?”王裕仁对博客作者说,《凡人修仙传》的节奏是韩立不断遇到副本、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但这样的节奏并不符合标准的戏剧结构,可他又不想脱离原著、不想摒弃这个节奏。

王裕仁觉得,《凡人修仙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把爽和热血写在脸上,而是有很多“暗爽”的部分,包括情感线上,韩立是经历过不断告别之后,最终实现了自我成长。

韩立修仙前后对比

所以在创作时,王裕仁大胆地采用了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隽永”是他找到的关键词。“它讲的是一个凡人一生的故事,一个从少年到青年,在他的岁月长河里,安安静静追寻自己的‘道’的故事。”

基于动画的蓝本之上,王裕仁和团队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凡人修仙传》的剧本。为了找到落点,找到人味,他在写剧本时经常问自己,“韩立为什么要修仙,他在过程中受到了什么样的触动,谁对他有过影响”。

王裕仁说:“整个《凡人修仙传》的世界观的底色和基调是冷峻的,甚至是残酷的、理性的。但是我们要在这些理性的过程之中找到一些能够散发感性的点。”

为此,他和团队在很多细节上强化情感。

墨大夫与韩立分别时说的话

他至今记得给《凡人修仙传》IP写的第一句台词,是墨大夫与韩立分别时说的那句:“这世间许多好景色,你就替为师去看看吧。”

墨大夫的这句台词,既有他的骄傲,又有一种殷切的希望,希望战胜了自己的徒弟,能够继承他的愿望,“能够成为一个修仙者,不再当一个井底之蛙,能够去看看世界上的好风景”。这句话对韩立的人生观和未来道路,都留下了深深的触动。

三年的剧本创作中,王裕仁和团队花费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做减法。他对人物做了调整和合并,尤其一些故事线上也做了强化和修减。

比如现在观众讨论比较多的墨彩环(赵晴 饰),虽然书中的墨家三姐妹都出场了,但王裕仁还是将主要戏份都浓缩给墨彩环一个人。因为她与韩立的感情羁绊是最能体现修仙世界的残酷,以及与仙凡有别的中式美学内核的。

《凡人修仙传》剧照

拍摄《凡人修仙传》时,杨阳追求的是“返璞归真,大道至简,浑然天成”的美学质感,所有人都在为这12个字而努力。

在百药园的那场戏中,为了追求真,杨阳叫剧组人员买来种子,一直培育植物。从下种子,到嫩芽破土、逐渐抽出枝叶,再到最后开出花来,每一步都是植物真实的生命历程。

相比其他大场面来说,百药园的戏份更生活流,很多时候需要杨洋一个人去完成。拍摄的时候,杨阳对杨洋说:“这些花草都是你的生命,你要指望着它们长大,你可以把它卖了换灵石、换丹药,你可以从它身上获取很多东西。它们有灵的,会跟你互动。”

杨洋也将这份理解融入表演,侍花弄草不再是简单的浇灌动作,而是成为一场与生命的互动交流。

《凡人修仙传》剧照

不止百药园,韩立的修仙之路常伴孤独,内心戏份极重。演员杨洋曾在采访中坦言,饰演韩立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让观众透过他波澜不惊的面容,感知到他内心深处的惊涛骇浪。

杨洋进组前,就已经和导演杨阳有过促膝长谈,细细梳理了韩立一生的脉络。杨阳要求表演必须自然流淌,她跟杨洋说:“你该是一个卷饼吃葱的山野小子,你就去做那个小子,你该去上粮店去买面,你就是那样的一个少年。在每一个阶段的规定情境,你就完全投入到角色里面去,不要想自己,完全地沉入到角色里去。”

在跨越三个季节的漫长拍摄里,杨阳对杨洋的“稳”感到欣慰。他的内心是充盈的,能让人清晰地看见角色应有的形象和状态,这是杨阳所追求的“真”。

韩立修仙后第一次回家那场戏,情感尤为厚重:小妹出嫁,人去屋空,韩立独自踏入旧居,望见桌子上的残羹剩菜,百感交集又颇为欣慰。当年他离家时,全家借面做饼给他吃,现在全家的生活都好了起来。

于是他坐到原来的位置上,拿起葱和饼,很安心地吃了起来。杨洋精准捕捉了韩立复杂的内心情感,从进屋、驻足、停顿,到拿起葱和饼,无需过多言语,五味杂陈的情绪已经在他的演绎中自然流淌出来。

《凡人修仙传》截图

文戏之外,《凡人修仙传》中杨洋的武打戏颇多,也是一大挑战。王裕仁和杨阳都认为,剧中的打戏要从中国古典文化中吸收养分,追求一种蕴含东方美学、带有古典舞韵味的“流动感”,不管运镜、特效还是动作都要浑然一体。幸运的是,杨洋本身有舞蹈功底,对打戏的呈现加持很多。

王裕仁说:“我们想杜绝那种回合制的做法,不是你放一条龙,我放一只虎,我们希望的是一种流动的打戏。”杨阳的想法,是力图让韩立的每一场打戏都不同,“他使用的不同法器,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大家仔细去看,他的每次打戏都是不同的。”

比如,韩立与墨大夫生死战那场戏,杨阳就跟动作指导说,这场戏不要在别的地方打,要在神手谷的小木屋里打。“在外面看,那个屋子很安静,好像没事一样,以为俩人在屋里喝茶,没想到其实是一场生死之战。”这场戏的动作本身没有特别高的难度,但这种平静水面下的危险涌动,是《凡人修仙传》最有氛围感的地方。

《凡人修仙传》截图

从特效角度来讲,王裕仁最喜欢的一场打戏是颠倒五行阵,里面涉及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转化,一层一层打法叠加,逐渐将敌人逼至困境。王裕仁喜欢这种有逻辑的打法,在此基础上融入的东方美学,给观众呈现修仙世界真实的质感。

杨阳记得,第一次来到新疆那拉提,就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修仙的人就应该在这样的地方”。

那拉提是《凡人修仙传》中黄枫谷的取景地。那里的天蓝又高,铺满白雪的巨大山峰与日光相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这样静谧地矗立在草原背后,睥睨往来众生。溪流安静地在草原中奔腾,自然直逼眼前,人的概念被缩小了。

对杨阳和王裕仁来说,把《凡人修仙传》千余人的剧组全部拉到新疆拍摄,是一件充满挑战又不得不去做的事。

导演杨阳

两人有过多次合作,配合相当默契,王裕仁知道杨阳一向追求实景拍摄带来的细腻和真实感,这次也一定要挑战,“让观众能够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这些修仙的仙人,他们都在深山里开洞府,在高山之巅造化,所以我要把他们都带到没有人烟的地方。”杨阳对博客作者回忆最初为这部剧勘景时所做的坚持。

没有烟火的地方并不好找。剧组辗转山河大川,苦苦寻找那个能把剧中修仙世界落到实处的地方,兜兜转转一大圈后,杨阳挫败地发现“太难找了”。现代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让很多地方都有了现代化的设施。一直到最后才在新疆发现了“人间仙境”,杨阳说:“新疆面积非常大,是可以打破一些传统概念,创造出一种新奇感的地方。”

《凡人修仙传》的实景拍摄

选景在新疆,风景是美的,但面对的困难却是直接的。天气变化频繁、高原反应、交通条件比较艰难。王裕仁说,在新疆拍摄的那一个月,是开机后压力最大的一个阶段。有一段时间,剧组拍摄地方都在海拔数千米的地方,装设备的大车开不上去,所有的摄影器材、服装、道具都需要皮卡一辆一辆地往上运。

有的地方车坏了,他们就把人和器材都卸下来,再坐上牧民的车上去,“每一个车上只能坐4、5个人”,剧组好几百人,只能一趟一趟地运。拍摄日他们常常要从凌晨两三点开始往山上运,直到第二天上午吃午饭前才能把人凑齐再开拍。拍摄的时间也有限,因为路程颠簸,要是天黑了撤不下去,会非常危险,赶上下雨就更危险了。

虽然艰难,但是值得。杨阳记得,有一场戏拍摄当天天气不好,拍着拍着起了特别大的雾,一米之内完全看不见人。能见度太低,剧组想撤也撤不了,演员都换好了戏服,大家只能原地待命。

现场,杨阳很焦虑,她不断从帐篷里走到外面去看。就在能见度从一米到三米时,杨阳忽然看见,大雾中一个场务人员拿着东西,走了过来。“那种感觉太好了”,浓雾渐稀,树影轮廓隐显,露出一个含蓄的形状来。她惊喜极了,赶紧叫摄影师,“快快快,快过来看,赶紧抢”,于是演员们又被抓到现场,趁着短暂又珍贵的瞬间,完成了拍摄。

巨树之下,四个仙人踏雾而出,画面充满了禅意与仙幻,“这种事情是你脑子里事先想象不到的”,即便拍完很久,杨阳仍然对那场戏记忆犹新。

《凡人修仙传》剧照

《凡人修仙传》杀青那天,恰好是一场打戏,拍完之后大家都特别激动,杨阳有点恍惚,“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从酷暑到寒冬,从单衣到棉服,那些曾经觉得无比艰难的日子,竟也一步步走过来了。

随后漫长的一年时间里,杨阳和王裕仁辗转在不同的“小黑屋”里做后期,特效、调色、录音,日子在光影与声波的雕琢中悄然流淌。

杨阳清晰地记得混音完最后一集的场景:录音室内,只有她和录音师两个人,他俩看完作品后,半天都说不了话,仿佛被一股巨大的情绪攫住,过了好一会儿,才抬起手鼓掌。

激动与难舍交织,这便是所有创作者与《凡人修仙传》共同书写的刻骨铭心的故事,而这与韩立的成长之路一样,是属于普通人的不可能到可能。

来源:博客天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