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7月31日,江西省警方在对网上在逃人员进行分析研判时发现,早年因涉嫌合同诈骗于2016年3月被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列为网上在逃人员的罗炬,在江西省出现活动轨迹。这是警方经过8年的不懈追查,终于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了罗炬的藏身之处。
AI制图,图文无关。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艺术品收藏正日益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
其被看好的市场潜力与无与伦比的魅力
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收藏家投身其中
然而,繁荣与热度也不免引来
“另辟蹊径”的“分羹者”
……
藏匿八年后逃犯落网
2024年7月31日,江西省警方在对网上在逃人员进行分析研判时发现,早年因涉嫌合同诈骗于2016年3月被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列为网上在逃人员的罗炬,在江西省出现活动轨迹。这是警方经过8年的不懈追查,终于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了罗炬的藏身之处。
狡猾的罗炬多年来一直使用假身份在各地流窜,反侦查意识极强。民警发现其踪迹后,经过连续3天的蹲守,终于在其租住的简陋民房内将其抓获。
令人唏嘘的是,这个昔日的“公司总监”如今生活窘迫,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被捕时,罗炬显得非常平静,只是喃喃自语道:“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2024年8月2日,罗炬被押解至上海。同年11月1日,此案移送至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罗炬是2016年案发的一起合同诈骗案中的犯罪团伙成员,此案另外4名主从犯均已判决。此案涉及被害人众多,涉案金额高达1300万余元。
设立公司盯上艺术品收藏者
据罗炬同伙供述,罗炬等5人为骗钱,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共同出资在国内注册了一家展览展示公司,在境外注册一家拍卖公司,专门骗取艺术品收藏者的钱。这个公司架构完善,有完整的部门体系,从市场部到鉴定部,从法务部到财务部,一应俱全。陈志乾担任总经理,负责管理公司事务;周路、宋善富、阮文刚担任副总经理、部门总监;罗炬担任部门总监,负责相关业务工作。这家公司的规模一度达到70余人,有行政主管负责员工招聘、计算工资,有假冒的文物藏品鉴定师负责“艺术鉴定”,有客户经理负责维系客户。
这个公司瞄准的就是艺术品收藏者,唯一业务就是让业务员及业务经理拉来尽可能多的收藏爱好者,让公司员工假扮鉴定师和评估师,假借提供藏品鉴定检测评估展览和拍卖为名,骗取客户鉴定费、检测费、展览费、拍卖费等各种服务费用。
为了维护“专业形象”,他们专门设立了“学术研究部”,定期发布所谓的“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罗炬管理着十余人的销售团队,每周都主持召开业务会议,制定诈骗目标和提成方案。公司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业绩突出的“业务能手”给予重奖,这种畸形的激励机制让更多员工深陷泥潭。
诈骗团伙选择在市中心繁华的商业区租赁办公场所,精心设计的展厅里摆放着各种“珍贵藏品”。他们印制精美的宣传册,声称与多家国际知名拍卖行有合作关系,实际上这些“合作”都是子虚乌有。为了增加可信度,他们甚至伪造了多份英文合作协议,并聘请外国人充当“国际专家”。业务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在电话营销中,能够准确抓住收藏者的心理,用具有诱惑力的话术引诱受害者上钩。他们谎称可以帮助藏品在海外拍出天价,但实际上他们从未真正举办过任何一场正规拍卖会。
诈骗团伙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收费项目:先是收取“鉴定费”,然后是“图录制作费”,接着是“海外宣传费”,最后是“拍卖保证金”。每个环节看似都有正规的合同和发票,这让受害者深信不疑。在专业骗子的蛊惑下,不少收藏爱好者上当。
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朱先生想将家中一幅名家山水画出售,于2015年9月来到该公司咨询,由罗炬负责接待。罗炬对画作进行了一番夸赞吹捧,称至少拍卖到100万元,但需先行支付1%的宣传费和操作费。朱先生对评估价格喜出望外,爽快地支付1万元费用。但在约定好的展会当日,朱先生在展会大厅四处寻找,却寻不着自己的藏品,最终却在展会角落的地上发现藏品被随意堆放。有同样经历的还有韩先生、蔡先生、吴女士等人,他们也曾受到罗炬接待,在多次支付相关费用后,却始终未能将自己的鸡血石、天珠、古董瓷器等藏品出售。韩先生前后支付了8万多元的费用,却连一个真正的买家都没见到。蔡先生的天珠在所谓的“国际巡展”中不翼而飞。吴女士的古董瓷器在缴纳了高额“检测费”后,被告知是赝品不予拍卖。在团伙人员的蛊惑下,有的退休老人拿出毕生积蓄,有企业主抵押房产,他们都梦想着自己的藏品能在国际市场上拍出天价。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罗炬等人以此方式骗取了1300万余元。几人将这些款项分别以出资比例、工资业绩提成等形式分赃,直至2016年2月案发,陈志乾等人接连落网,罗炬出逃。这个涉及多省市、受害者多达数百名的诈骗案,给众多收藏爱好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
试图逃避法律责任
虽然其他4名被告人早已判刑,到案后的罗炬却拒不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面对检察官的讯问,罗炬极力为自己开脱,声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员工,对公司诈骗行为毫不知情,甚至还编造了自己是“看大门的”荒唐说辞,试图逃避法律责任。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罗炬不仅参与了诈骗公司的日常管理,还直接负责多个诈骗环节的运作。办案检察官认为,罗炬应是诈骗公司的核心成员之一。
多名公司成员在讯问中告诉检察官,罗炬在公司担任部门总监,手下有员工十余名,他在公司内部被称为“罗总”,经常对业务员进行“业绩点评”,对表现突出者给予重奖。公司财务总监证实,罗炬是最初的五名投资人之一,出资额达30万元。
业务经理证实说,罗炬每周都主持召开销售会议,制定诈骗目标。罗炬每月不仅有固定工资,还能获得高额业绩提成。查询公司留存账户银行流水可知,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短短半年,罗炬非法获利13万余元。更令人气愤的是,罗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黑账本”,记录着给相关人员的行贿款项。
公司前员工胡爱财称,罗炬是5名股东之一,全流程参与了公司业务规划与员工培训。自己入职公司时,罗炬是他的面试官,罗炬当时曾对他说“好好干,每月可以赚两三万元”。在入职培训期间,罗炬曾亲自教他们如何利用收藏者的贪念把“客户的期望值吊到最高”。胡爱财说,自己入职数月对公司实情并不了解,直至2016年某地方台的“3·15”晚会,一名记者暗访并曝光打假了该公司将一件价值400元的花瓶估价为130万元,才知道自己进入了诈骗团伙。
除了证人证言,办案人员还收集了大量物证,有罗炬亲笔签名的话术培训资料,有他主持工作会议的录音,还有他审批的公司合同。这些确凿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让罗炬的犯罪事实无可辩驳。
检察机关确认,罗炬伙同陈志乾、宋善富、周路、阮文刚等人设立藏品流通中介公司,随后注册不法检测机构和拍卖公司,聘用70余人假扮鉴定师和评估师,或担任业务员及业务经理(均另案处理或已判刑),假借提供藏品鉴定检测评估展览和拍卖为名,骗取客户鉴定费、检测费、展览费、拍卖费等各种服务费用,共计1300万余元。
2024年11月,上海市青浦区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对罗炬提起公诉。2025年1月,青浦区法院作出判决,以合同诈骗罪判处罗炬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20万元。
来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