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与产能齐涨!厂商集体跟进,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聚焦2025WRC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1 13:35 1

摘要:几十台人形机器人同时在你面前协同作业,这是不是你脑海里曾经幻想过的未来场景?这一幕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下称“2025WRC”)现场出现了。在优必选展台,一群和真人差不多高的人形机器人在车间里井然有序地工作,有的搬运重物、有的分拣货品,还有的会自主更换电池

(石飞月 摄影)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几十台人形机器人同时在你面前协同作业,这是不是你脑海里曾经幻想过的未来场景?这一幕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下称“2025WRC”)现场出现了。在优必选展台,一群和真人差不多高的人形机器人在车间里井然有序地工作,有的搬运重物、有的分拣货品,还有的会自主更换电池,被现场观众戏称“天生打工人”。

除了优必选,还有不少人形机器人厂商展示了旗下产品在不同场景的应用,如加速进化机器人踢球、傅利叶机器人辅助复健、宇树机器人格斗和跳舞、众擎机器人跳舞和跑步、魔法原子机器人展示工业流水线“点胶场景”等。各种技能展示的背后,源于人形机器人在本体、大脑和小脑等领域的突破,从而推动各行业客户下单。

在2025WRC期间,厂商们纷纷释放出商业化的积极信号,如智元机器人拿下数千万元订单、优必选预计今年工业人形机器人的交付量大概在500台、加速进化已经出货数百台、傅利叶今年双足人形机器人交付目标是300台等。综合各大厂商透露出的信息,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导览、展示、科研、工业、康养等。

订单与产能齐涨

光鲜亮丽的表演带来的,是人形机器人厂商纷纷到手的订单。

8月10日,智元机器人宣布获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近百台远征A2-W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这是国内首个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案例,更是该品类在全球智能制造场景的首次规模化落地。

今年6月,据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公示的信息,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还拿下了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超1.2亿元的人形机器人订单。

宇树科技没有透露今年具体的订单数量,不过该公司创始人王兴兴在2025WRC期间演讲时称,该公司旗下的G1差不多是今年全球出货量最多的人形机器人,新款人形机器人R1正在推动量产,因此发货时间会延后一些。

优必选研究院副院长兼人形机器人科学家郑宇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今年下半年应该就能看到机器人大规模进厂,今年我们预计工业人形机器人的交付量大概在500台,明年估计上千台,2027年我们理想化的数量是上万台。”

“我们是从去年10月份开始量产交付的,到现在大概10个月左右,已经出货数百台了,现在每个月的出货量都超过100台,刚刚过去的7月就有100台以上的销量。”加速进化政府关系负责人苏颖对本报记者说。

傅利叶方面则透露,到2025年一季度,该公司机器人的整体销量已经超1万台,包括一些泛形态机器人和双足机器人,双足机器人今年整体的交付目标是300台。

松延动力在4月份的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中夺得亚军后,今年上半年已斩获超2000台的商业化订单,合同总额预计突破一亿元。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设定了明确的路线图:“今年下半年,我们最大的目标是把机器人的生产和交付做好,把订单破亿元变成确收破亿元。明年,我们的目标是交付量达到万台。”

价格降低推动订单增长

订单的持续增长,与人形机器人厂商将价格设置得越来越低有一定关系。

在全尺寸领域,今年2月,宇树科技的通用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曾在京东商城开售,当时H1的售价达到65万元,这款机器人也是在今年春晚舞台上一舞成名的那款;3月,优必选和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推出了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平台——天工行者,定价29.9万元起,这是业内首款30万元以内的科研级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同样在3月,越疆科技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售价为19.9万元起;7月30日,逐际动力发布的LimX Oli售价低至15.8万元起。

非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下调:加速进化小型人形机器人K1的价格为8.8万元;松延动力N2机器人五一前的促销单价是3.99万元起;宇树科技最新发布的UnitreeR1智能伙伴,售价也低至3.99万元起;而近日,众擎机器人又发布一款售价3.85万元起、号称“年轻人第一台人形机器人”的产品。

对于持续降价的原因,据媒体报道,王兴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质上还是希望以更低的价格吸引更多人使用,有足够的出货量,才能把生态构建起来。姜哲源此前也曾坦言,当初N2制定3.99万元的价格,最重要的就是话题性。

当然,影响价格的最根本因素还是成本。

“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原型走向实际应用,再到规模化量产的过程中,初期成本确实会相对较高。但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和应用场景逐渐成熟,特别是当产量提升到一定规模后,成本必然会显著下降。我们正在通过采用更轻质的材料、优化生产工艺等多种方式,持续降低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路径和规模化效应,我们完全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将单台机器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控制在十几万元的范围内。”郑宇说。

而成本得到控制的进一步原因,是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国产化率的提升。苏颖指出,现阶段除了芯片,人形机器人其它环节的国产化率已经比较高。

郑宇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在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优必选已经实现了关节模组、核心元器件、传感器、整机结构以及灵巧手等关键部件的完全自主研制,目前虽然在高端芯片和算力平台方面仍需依赖进口,但随着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相信未来必将涌现更多适用于机器人领域的国产算力芯片解决方案。“从长远来看,整个产业链的国产化替代率将持续提升,这将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自主可控发展。”

商用化已覆盖多个场景

去年还进展缓慢,到今年已经不断涌现出大额订单,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可以说是真正在加速中,且已经覆盖不少领域。

根据优必选披露的订单,该公司人形机器人所涉及到的场景包括工业、商用服务、科研方面:工业制造方面,3月27日,东风柳汽宣布在其汽车制造工厂内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商用服务方面,居然智家拟于2025年底前采购部署500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还将对优必选的仿真人形机器人进行推广,在战略合作目标期内计划销售10000台;科研场景方面,7月13日,优必选宣布天工行者在手订单已达百台,预计今年教育科研领域的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交付将超过300台。

上个月,据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示》,优必选还中标了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据传主角正是人形机器人。

“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的订单,多数来自高校和科技公司。”苏颖对本报记者表示,且该公司的订单来源十分国际化,来自国内外市场的订单比例大概是各占50%。

傅利叶刚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R-3则是针对科研教育、导览咨询、效率赋能及医疗康养这四大场景。“目前GR-1也在书店、4S店做一些导览、咨询的工作,GR-2面向工业场景多一些,可以做一些精细化的工作。”傅利叶方面透露。

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此前中标的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超1.2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是这家公司2025年至2027年的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

总体来看,人形机器人商用的路径是根据其技术水平的发展循序渐进的。“先上岗,再进家,是机器人普及的现实路径。我们判断,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的,将是低速、高频、刚需的商业场景,例如药房搬运、零售导引、园区巡检等。这些场景任务明确、环境可控,适合技术早期阶段部署。”越疆科技市场总监谢凯旋对本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