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七峡秦皇长城考证(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11 11:11 1

摘要:乌金峡坐落于白银区水川镇五柳村至靖远县平保镇金峡村,长约十里,宽约百米,大体呈S形,壁立千仞、峡窄流急。乌金峡西接皋兰县,东邻北湾镇。乌金峡属于秦皇长城“自榆中并河以东”段。现存秦长城、烽燧位于黄河内岸。

乌金峡秦皇长城考证

(宁夏)周兴华

乌金峡秦皇长城调查行记

乌金峡坐落于白银区水川镇五柳村至靖远县平保镇金峡村,长约十里,宽约百米,大体呈S形,壁立千仞、峡窄流急。乌金峡西接皋兰县,东邻北湾镇。乌金峡属于秦皇长城“自榆中并河以东”段。现存秦长城、烽燧位于黄河内岸。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陶(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正义】:河南地,今灵、夏、胜等州,秦略取之。【集解】徐广曰:榆中,在金城。 【集解】服虔云:并,傍依也。【周按】读懂了“并”字,就知道《史记·秦始皇本纪》明确记载秦始皇是沿着黄河向东修筑长城的。

《史记·匈奴列传》:“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適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巉谿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馀里。”

唐朝杜佑在《通典》中说:“五泉县有古苑川及古长城。” 五泉县,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在今兰州城区置。苑川,在

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唐朝人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的五泉县“古长城”,只能是遗存于唐朝以前的“古长城”。此“古长城”在郦道元《水经注》及宋《太平寰宇记》中均记载为秦皇长城。

清《金县志》载:“长城在黄河南岸,秦蒙恬所筑。在今县境内者,自西北皋兰交界处之桑园城,长十里,沿河而至什川堡城址,有二里余。东至平滩堡至靖远交界城,有二里余。”

清代《重修皋兰县志·卷十八》载:皋兰县“长城在黄河南岸,秦蒙恬筑。明万历元年(1573年)补修。厚二丈,高倍之,土色坚韧。西自新城起,沿河而东,至靖远县大浪沟界止,约计二百余里。”大浪沟系皋兰县与靖远县的界沟,《重修皋兰县志》仅记载了明万历元年补修的皋兰县至靖远县界黄河南岸的二百余里秦皇长城,而不是秦皇长城到靖远县界大浪沟界就此为止了。

历代古籍记载与多年实地考察、现存遗迹证明,秦始皇长城西段首起今甘肃卓尼县,经岷县抵兰州,沿黄河内岸北上,继经靖远县、宁夏中卫县、陶乐县接内蒙古乌海秦皇长城,从磴口县西渡黄河,沿狼山、阴山东走秦辽东郡,从朝鲜碣石入海。

实地调查证明,秦皇长城从靖远县大浪沟沿黄河南岸向东修筑,在靖远县陡城、石门、双龙、大庙等乡村黄河南岸都有现存的秦皇长城、烽燧遗迹,这类遗迹一直延续到宁夏黑山峡、陶乐黄河东岸,从内蒙古黄河内岸越河,接高阙、阴山秦皇长城,从秦辽东郡入海(今朝鲜大同江碣石山)。

时至今日,常见很多专家、学者、长城学术团体的著述与媒体宣传,多抄袭、重复百年错说,妄称今甘肃兰州、靖远县至宁夏中卫黄河内岸没有秦始皇长城,由此可见纠正一些“学术权威”“著名专家”的错说实属不易。

《宋史·地理志·地理三》载:“会州,元丰五年熙河路加‘兰会’二字,时未得会州。元符二年,始进筑,割安西城以北六砦隶州。……会宁关,旧名颠耳关,元符元年建筑,赐名通会,未几改今名,属秦凤路。东至泾原路元和市七里,西至熙河路定远城分界五十里,南至熙河路平西砦四十里,北至黄河南岸古烽台一百余里。”【周按】:会州“黄河南岸古烽台”正是今甘肃、宁夏红山峡、黑山峡黄河南岸秦皇长城沿线的烽火台,这些记载于《宋史·地理志》中的、遗存于宋代以前的甘肃、宁夏红山峡、黑山峡黄河南岸的古长城、古烽台至今仍在。

有人硬说,甘肃、宁夏红山峡、黑山峡黄河南岸长城都是“明长城”,奇怪的是,他们所说的这些与“明长城”配套的的“古烽台”怎么能记入《宋史·地理志》?历史常识告诉我们,宋代早于明代,明代修筑的长城、烽台是不会记载到《宋史·地理志》中去的!

【附】:世界文化遗产乌金峡秦皇长城调查图证

周兴华:调查甘肃黄河榆中段乌金峡秦皇长城、烽燧

周兴华:甘肃黄河榆中段乌金峡秦皇长城烽燧

周兴华:甘肃黄河榆中段乌金峡秦皇长城、烽燧

【周按】:此地长城最早为秦始皇长城榆中段乌金峡遗迹。史载此系秦始皇长城,明代曾予維修使用。现立此牌将此地长城说成明代始筑有误。

周兴华:甘肃黄河榆中段乌金峡秦皇长城、烽燧

来源:梦回遇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