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缺席,白牌称王?美妆细分赛道的隐秘战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1 11:27 1

摘要:今年上半年,线上美妆市场涌现出多个交易额增速超50%的细分品类,令人意外的是,引领这场增长风暴的并非传统巨头,而是一众灵活机动的“白牌”玩家。它们避开主战场的惨烈厮杀,在颈部护理、足部护理、T区护理乃至男士彩妆等被大牌“战略性忽视”的领域开疆拓土。

文|未来迹FBeauty

当个位数增长成为美妆行业的常态,一些看似沉寂的“蓝海”细分赛道却在悄然涌动。

今年上半年,线上美妆市场涌现出多个交易额增速超50%的细分品类,令人意外的是,引领这场增长风暴的并非传统巨头,而是一众灵活机动的“白牌”玩家。它们避开主战场的惨烈厮杀,在颈部护理、足部护理、T区护理乃至男士彩妆等被大牌“战略性忽视”的领域开疆拓土。

这背后,是市场需求的深度挖掘,还是竞争格局的微妙变化?让我们一探究竟。

多个细分赛道迎来高增长,白牌上演“虎口夺食”?

尽管颈霜、男士彩妆、染发烫发等细分赛道一直存在,不少品牌也尝试推出过相关产品,但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相较于面部护肤、发用洗护等主流品类也更难出“爆品”。

但从去年起,各大电商平台的美妆榜单逐渐“去白牌化”后,白牌却在悄悄开辟出一条新路。

《FBeauty未来迹》梳理今年上半年淘天、京东、抖音、拼多多这些主流线上平台数据发现,交易额增速超50%的美妆细分品类多达8个,覆盖身体彩妆、男士美发护发、足部护理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类的爆发性增长并非均由主流品牌主导,而是白牌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甚至展开了激烈的“战争”。

综合淘宝天猫、抖音、京东这三大电商平台的销售情况,梳理部分上半年高增长品类的品牌排名,可以发现,颈部护理、T区护理、身体护理等细分品类TOP10中,白牌的占比都不低。

比如上半年线上交易额达7.6亿元,同比增长73.51%的颈部护理市场,其品牌TOP10的白牌上榜率约为70%左右,多个销售额暴增的品牌如SDX、kazoo、vsve等均为白牌。

另一交易额达8.04亿元,同比暴增102.48%的足部护理市场,前十榜单也基本被白牌及药企贴牌占据。此外,总体规模较小的T区护理、男士彩妆市场,白牌的上榜率都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了总体交易规模更大(20亿以上)的多个高增长细分品类上。

比如在上半年交易额达106.42亿元,同比增长18.06%的眼部护理市场,尽管不少头部品牌于今年推出眼霜新品,但上榜品牌中依旧能见到白牌的身影;染发烫发市场上半年交易额也达到57.44亿元,同比增长17.20%,但其前三名均由白牌占领;手部保养的白牌上榜率相对较低,但依旧有部分白牌的身影。

从中可以发现一个趋势,即品类规模越小、越细分,白牌的上榜率越高。这不禁引人深思:在主流赛道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些尚未饱和的细分赛点,白牌是如何抢先“突围”的?

案例解剖:颈霜市场,白牌的“火力集中区”

颈部护理堪称当前白牌“激战”最激烈的细分市场代表,其崛起路径颇具启发性。

实际上,颈霜作为潜力品类曾被寄予厚望。《2021国民颈部护理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其增长率曾超119%,2020年搜索人数较2016年提升6倍,销售额提升10倍。海蓝之谜、香奈儿、娇韵诗、欧舒丹等大牌也曾推出500元-2500元的高价颈霜产品。

但一直以来,颈霜赛道的体量规模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

转折出现在白牌的加码。用户说监测发现,2025.02MAT颈部护理品类淘天抖音双平台GMV达8.83亿元,同比增长47.18%,其中抖音成绩亮眼,实现了77.15%的增长。

对比淘天和抖音两大平台的颈部护理品牌榜,可以发现白牌的总体上榜率都非常高。其中,SDX、KAZOO同时跻身两大平台的TOP3;让缇丝以超过千倍的环比增速,跃升139个排位至第15名,成为颈部护理赛道的黑马品牌。

《FBeauty未来迹》发现,SDX、KAZOO的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多个白牌的打法值得深究:

首先,打破传统涂抹式产品形态,进行产品形态再创新。

传统颈霜的包装形态往往以罐状或是管状为主,但是这三个品牌的颈霜产品更具仪式感和“院线感”。

例如KAZOO目前线上热卖的一款颈膜,成交均价为85.79元,主攻颈部护理平价抗衰市场。据悉,其产品形态为安瓶精华+多肽颈膜,颈膜采用“银箔微压热感膜布”技术,宣称“1盒颈膜≈5次院线SPA护理”。

SDX的热卖产品为滚珠小金管颈霜,同样主打多肽成分,突出淡化颈纹、提升紧致度和光泽度的功效。不过,其产品形态设计也较为独特,保持管装包装的同时,头部采用3轮滚珠设计,宣称能360度贴合颈线,通过按摩滚珠均匀受力来促进吸收。

图源:抖音隆力奇官方旗舰店

其次,渲染“容貌焦虑”叠加“功效诱惑”的营销手法。

相较于面部护理,颈部的状态更容易被消费者忽略,但是许多白牌在颈部护理产品的营销上,其对“颈部容貌焦虑”的渲染得都十分“成功”。

例如在产品页面打出“少女脸却顶着奶奶脖?看脸20+脖子40+”的标语;在引流广告中,针对低头族玩手机导致颈纹加重这一日常场景,激发消费者的护理需求。

此外,孕期女性受激素水平剧烈波动影响,颈部皮肤容易出现颈纹加深、色素沉积等问题,部分品牌也在营销中,将孕产期女性颈部皮肤焦虑进一步放大。

强调颈部“容貌焦虑”的同时,诸多白牌也会进一步强调其产品功效的快速及有效性。例如前文提到的SDX、KAZOO两款热卖产品,其产品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同时,相较于常规涂抹产品,在视觉和使用感上更易营造“贴合”、“有效”的印象。

截图自抖音平台

同时,白牌们往往也会通过“成分宣称+第三方检测验证”的方式,来突出其产品的有效性,增强产品功效的可信度。

这一套“产品创新+焦虑营销+功效承诺”的组合拳,借助高效的电商推广模式,成功激活并放大了原本沉睡或未被满足的颈部护理需求。在不知不觉中激发消费者的颈部护理需求,并使其对此进行买单。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品牌正以类似的打发切入该赛道,并实现了突破性增长。例如药企贴牌品牌白云山以“美颈紧致颈膜”和“逆龄轻肌颈霜”推动颈部护理品类销售额环比激增94158.32%。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

美妆市场“去白牌化”趋势不可逆,但依旧有四大启示值得思考

白牌在主流赛道难以抗衡巨头,却能成功抢占多个细分赛道高地,这充分揭示了美妆市场仍存在大量未被品牌充分占领的细分需求,潜力巨大。深入分析其成功路径,有四点启示值得思考:

第一,以形态创新“激活”需求。

消费者对眼、颈、足等部位的精细化护理需求尚处于待激发状态。品牌需深入洞察特定部位的问题和使用场景,在成分、配方、剂型(如滚珠、棒状、膜布)、包装(如便携设计)上做针对性创新,才能有效唤醒并满足需求,白牌在颈部护理产品上的形态创新就是很好的案例。

第二,需求在进阶,但产品力仍是核心。

虽然白牌渲染焦虑的营销方式值得商榷,但背后折射的是消费者对高效、优质产品的真实渴望。主流品牌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品控能力,若针对细分需求推出真正优质、高功效的产品,无异于“降维打击”。

关键在于,产品的功效宣称和营销需精准触达目标人群的具体痛点和使用场景,避免空泛。颈部护理从“附属”到“专业抗衰”的升级趋势,以及眼部护理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都印证了精细化、高功效需求的崛起。

第三,灵活敏捷,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白牌通常体量较小,决策链条短,能更快捕捉新兴趋势并迅速推出产品。主流品牌在保持品牌调性和品质的同时,也需要建立更灵活的机制,加速对细分市场机会的识别和响应速度。白牌的快速“占位”为后来者提供了市场验证和打样的机会。

第四,渠道与营销策略需精准匹配。

抖音等新兴内容电商平台是白牌崛起的重要推手。品牌需根据细分品类和目标人群的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渠道组合和内容营销策略(如场景化短视频、KOC种草),精准触达消费者。

中国美妆市场“去白牌化”的整体趋势不可逆转,行业份额日益向头部品牌集中。然而,白牌在细分赛道的异军突起,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市场中被忽略的“缝隙”与消费者未被满足的精细化、场景化需求。可见,所谓的边缘战场也充满生机和机遇。

白牌的“突围”策略,反倒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份生动的“缝隙市场攻略”。

来源:蓝鲸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