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学院学子走进水情科普与水文化传承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1 11:17 2

摘要:为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暑假期间,皖江工学院“水润山河,脉系家国”实践团走进水情科普与水文化传承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国家级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开展了一场融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精神传承、改革创新精神于一体的主题实践活动。

为厚植青年学子家国情怀,暑假期间,皖江工学院“水润山河,脉系家国”实践团走进水情科普与水文化传承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国家级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开展了一场融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精神传承、改革创新精神于一体的主题实践活动。

水情科普与水文化传承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展示厅。袁晓楠 供图

探寻红色印记 感悟家国情怀

6月26日,实践团队正式开启活动,踏入水情馆,厚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从革命年代水利建设助力根据地发展的峥嵘岁月,到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的治水实践,馆内每一件展品、每一段影像都镌刻着党领导下水利事业的壮阔征程。实践队员们驻足凝视、凝神思索,在时光长廊中探寻红色基因与水利事业的精神共鸣,深刻领悟水利建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民生福祉的战略意义,厚植“水润中华、情系家国”的赤子情怀。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水情知识的初探,更激发了队员们对水利事业的家国认同,为后续实践奠定了情感基础。

带队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展馆背景。

水情基地讲解员向实践队员科普国家水情知识。

传承精神火炬 坚守初心使命

6月27日,专业讲解员以生动翔实的案例,带领实践队员回溯水利事业发展的红色脉络。从革命时期“军民同心修水渠”的鱼水深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万人会战治淮河”的磅礴力量,再到新时代“长江大保护”的科学实践,一个个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沉浸式学习中,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鲜活体现。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先辈为榜样,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在知行合一中践行初心使命。

通过讲解,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治国必先治水”的战略思想,为后续宣讲和采访环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水情基地讲解员带领实践队员回溯水利事业发展的红色脉络。袁晓楠 供图

传递水情密码 服务基层宣传

6月28日-6月29日,青年学子化身“红色宣讲员”,积极服务基层水情宣传。他们结合所学,以青春视角解码水情故事。或讲述古代水利工程中蕴含的辩证思维,或阐释新时代治水方针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在联系,用鲜活语言向公众展现水利事业的时代价值。活动同步录制“水情微课堂”系列视频,计划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以“青年讲给青年听、讲给群众听”的创新形式,让红色水利精神“破圈”“出彩”,服务社会水情知识普及。镜头中,学子们自信昂扬的姿态,不仅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更传递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坚定信念和服务社会的热情。

宣讲活动不仅服务了基层水情科普,更将科技赋能智慧水利的理念融入青年行动,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

青年学子化身“红色宣讲员”进行水情宣传。

汇聚奋进动能 激荡爱国情怀

6月30日,实践团队进行了访谈交流环节,采访了参观过水情馆的同学,分享其观后感和内心触动。“这次参观让我深刻体会到水利与家国命运相连。治水文物、抗洪影像展现先辈担当,从远古大禹治水到当代水利工程,处处彰显爱国情怀与报国之志。这不仅是知识学习,更是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励我为守护山河、建设祖国贡献力量。”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到节水护水行动中的责任担当,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参观感悟转化为报国之志和投身社会实践的动力。这些真挚话语,既是新时代青年对水利事业的深刻理解,更是他们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服务社会、建设祖国实际行动的生动宣言。

在同学参观水情基地后,实践队员进行采访。

访谈中,队员们深受水利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精神品质的感染。这既体现了伟大奋斗与团结的中国精神,也成为后续总结和心得体会撰写的生动素材。

承千年水脉 厚植时代担当

7月1日-7月2日活动举行了揭牌仪式,并精心设计水情知识专题问卷,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揭牌环节标志着基地的正式启用,而问卷内容涵盖水利发展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实践队员从理论高度理解水利事业的战略意义。通过答题互动,大家明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治水实践的科学指引,认识到“人水和谐”理念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智慧。

水情科普与水文化传承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挂牌。

团队成员合影背景为皖江工学院水情教育科普基地。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又是一堂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实践队员们在回溯水利发展历程中感悟中国精神内涵,在学习交流互动中深化思政理论认知,在躬身实践探索中强化使命担当。引导青年学子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积极投身“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在守护江河安澜、建设美丽中国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来源:安青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