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一款125毫升的棕色小方瓶却创造了逆势增长的奇迹——2025年上半年,劲酒125ml小瓶装销量同比激增超50%,成为行业罕见的增长极。市场分析普遍将此归因于产品定位精准、营销方式创新与渠道策略有效等"术"的层面。作为一个深入劲牌调研二十多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一款125毫升的棕色小方瓶却创造了逆势增长的奇迹——2025年上半年,劲酒125ml小瓶装销量同比激增超50%,成为行业罕见的增长极。市场分析普遍将此归因于产品定位精准、营销方式创新与渠道策略有效等"术"的层面。作为一个深入劲牌调研二十多年的品牌观察员,谭儒认为:真正支撑其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是深植于世代的劲牌基因——"正文化"。这种以"正"为统领的价值体系,不仅回答了企业"如何生存"的方法论,更解决了"为何而存在"的根本命题。
一、健康人类:战略原点的价值锚定
"健康人类,永无止境"——这句镌刻在劲牌人心中的企业宗旨,揭示了其70余年基业长青的战略原点。不同于行业普遍追求的规模扩张,1953年创立的劲牌将"人类健康事业"确立为安身立命之本,形成了独具劲牌辨识度、及区别于传统酒企的底层逻辑。
在产品端,这种健康导向体现为近乎苛刻的标准体系。劲牌率先将中药现代化技术应用于保健酒生产,建立130多个道地中药材直供基地,从源头把控枸杞、当归等原料品质;通过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和科学提取工艺,实现草本有效成分的精准量化。以小劲酒为例,其配方经过20余次迭代优化,酒精度从35度降至28度,并推出无糖版本,既保留传统保健功效,又契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微醺"的需求。正如《劲牌文化手册》强调:"按做药的标准研制产品,是我们对健康承诺的底线。"
健康战略的前瞻性在消费趋势变化中得到验证。当Z世代"朋克养生"成为新潮流,小劲酒凭借"便携+保健"的双重属性,迅速切入便利店、夜店等新场景,相关数据显示,其78%的消费集中在单次50元以下的"轻奢区间",精准匹配年轻群体"悦己型消费"心理。这种产品力的背后,是劲牌对"健康"这一永恒命题的长期主义坚守——而非短期市场热点的追逐。
二、正文化统领:构建商业生态的价值公约数
在劲牌的价值体系中,"正文化"绝非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转化为具体经营决策的行动框架。其核心在于"不以一己之利为出发点,而使天下受其利",通过构建"用户友好、客户友好、员工友好、社会友好"的四维生态,实现多方价值的共生共荣。
(一)用户友好:从产品信任到价值共鸣
劲牌将用户友好作为经营决策的第一准则,建立全链路的信任体系。在生产端,开放基酒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可查看药材产地、提取工艺等全流程信息;在服务端,推行"四信体系"(信任-信服-信赖-信仰),通过200万+用户画像数据库,动态优化产品体验。
(二)客户友好:非饱和销售的共赢哲学
在渠道关系上,劲牌颠覆传统酒企"压货式"增长模式,首创非饱和销售策略:通过历史动销数据测算终端合理库存,严控供货量防止窜货;实行明码实价,禁止标高卖低。这一模式使经销商年均利润稳定在10%以上,培育出近200家合作超20年的"铁杆经销商"。杭州经销商冯卫明的感慨颇具代表性:"一个人有多少个20年?劲牌凭诚信和担当,让我们愿意世代陪它走下去。"
(三)员工友好:从"雇佣关系"到"事业共同体"
劲牌将员工视为价值创造的核心,构建独特的人文生态。在物质层面,提供星级公寓、免费营养三餐、住房补贴、子女教育补贴等福利;在精神层面,让每一个员工都会得到尊重。劲牌推行"去提成化改革",撤回1万名以发货量为考核指标的营销代表,转向终端服务价值考核。这种"帮终端卖得多才挣得多"的机制,使基层员工压力指数下降40%,团队稳定性显著提升。
(四)社会友好:超越商业的价值延伸
劲牌的社会责任感体现在细节之中:办公区墙面不挂标语口号,厂区无雕塑装饰,倡导"文化在心里而非墙上";累计投入31.81亿元用于公益事业,使其连续三届获评"中华慈善奖"。
三、好而不同:差异化战略的破局之道
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酒业红海,劲牌以"好而不同"的差异化路线开辟蓝海。这一战略不仅是产品层面的创新,更是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察:跟风模仿是短期套利,特色创新才是长期主义。
(一)品类创新:从"保健酒"到"草本白酒"的赛道重构
劲牌是"保健酒"概念的首创者,1989年推出中国劲酒后,并未止步于单一品类。2012年,针对传统白酒"伤身"痛点,创新推出毛铺草本白酒,通过添加苦荞麦、葛根等草本成分,实现"减少身体伤害"的差异化价值。这一品类创新使劲牌在白酒市场整体下滑15%的2023年,仍保持12%的增速,印证了《劲牌可持续纲领》强调的"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避开红海"。
(二)营销破圈:内容创新的"乘数效应"
在营销端,劲牌同样践行"好而不同"。2022年组建50人内容营销团队,摒弃传统广告轰炸模式,打造"中国威士忌"、"姨妈神器"等话题,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引发裂变传播,相关笔记超2万篇。这种"用5000万精准触达500万目标用户"的精准打法,使小劲酒在年轻群体中的品牌认知度提升63%,成功实现从"父辈专属"到"社交货币"的形象转变。
(三)技术壁垒:构建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差异化的背后是硬科技支撑。劲牌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中药数字提取技术等百余项专利,其"伺服自动顺序理瓶机"等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在茅台镇、宜宾、黄石布局三大原酒基地,储酒能力达16万吨,为产品品质稳定性提供保障。这种"技术+产能"的双轮驱动,使竞争者难以在短期内复制其产品力。
四、做少做专:聚焦主业的生存智慧
"做少做小,做专做精,做好做久"——这十二字生存观,是劲牌抵御诱惑、保持定力的方法论。在多元化扩张盛行的年代,劲牌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战略减法实现核心业务的穿透式发展。
(一)业务聚焦:砍掉与健康无关的"枝叶"
劲牌历史上曾两次重大战略收缩:2003年剥离味精、饮品等非核心业务,2015年终止房地产投资,将资源集中于保健酒、草本白酒和中药业三大板块。这种聚焦使劲牌核心业务占比提升至98%,研发投入强度达5.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正如吴少勋董事长所言:"企业精力如同阳光,分散则温暖不足,聚焦才能点燃火焰。"
(二)产品精简:从"多而杂"到"少而精"
在产品端,劲牌推行"单品极致化"策略,将SKU从200+精简至30余个,重点打造小劲酒、毛铺苦荞等大单品。数据显示,其80%以上的销售额由2个单品贡献,形成"下透山雨而非十场毛毛雨"的市场效应。这种集中化策略,使小劲酒得以深耕300多万个终端网点,实现"线上话题引爆+线下网点承接"的闭环。
(三)管理减法:减去浮躁,回归本质
劲牌的管理哲学同样体现"做少"智慧。推行"四精一网"(精细、精确、精准、精益+网格化)管理体系,将6300余条制度简化为可执行的操作清单;坚持"早会制度"26年,每周一、周四全员参与,内容聚焦价值观传导而非业绩施压。这种"化繁为简"的管理风格,使组织效率提升35%,决策响应速度缩短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3。
五、可持续纲领:百年企业的顶层设计
2023年发布的《劲牌可持续纲领》,是"正文化"从理念到机制的系统落地。这份1.6万字的纲领回答了企业"向何处去、如何持久"的根本问题,构建起价值观统领下的治理架构。
(一)治理创新:超越家族传承的机制设计
劲牌设计了独特的"四维治理架构":可持续管理委员会负责战略审核,基金会掌管公益资金,董事长统筹经营方向,职业经理人团队执行日常管理。这种结构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的有机分离,避免民营企业常见的"治理陷阱"。
(二)价值坚守:明确"能做与不能做"的边界
纲领清晰界定企业行为底线:不搞庆典仪式,不接受商业送礼,不做与健康无关的产品,不进行价格战。2024年某区域经销商为冲量提出"买十送一"促销,被总部叫停并罚款20万元,理由是"破坏价格体系即损害用户友好"。这种价值观的刚性约束,使劲牌在行业周期波动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三)长期主义:构建穿越周期的能力体系
在短期主义盛行的当下,劲牌提出"10%增速最健康"的辩证观点,拒绝追求"暴发式增长"。通过"跑道论"(做马拉松而非短跑)、"登山论"(越往上困难越大)等经营哲学,培育起抗风险能力——即使在2025年酒业深度调整期,其小劲酒仍实现50%的增长,印证了"慢即是快"的商业智慧。
文化力才是终极竞争力
小劲酒50%的增长奇迹,表面是产品、营销、渠道的协同发力,内核则是"正文化"驱动的系统胜利。
从"健康人类"的使命锚定,到"四个友好"的生态构建;从"好而不同"的差异化战略,到"做少做专"的生存智慧;再到《可持续纲领》的机制保障,劲牌证明:企业短期发展靠策略,长期生存靠文化。
在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时代浪潮中,劲牌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启示:当企业将"创造社会价值"置于"追求利润"之上,将"长期主义"替代"短期套利",将"价值共识"转化为"行动自觉"时,增长便不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这或许正是"正文化"的终极意义——以正道致远,方能基业长青。
来源:经济观察员一谭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