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厨亮灶”是个啥? 汉阴后厨安全升维速记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1 11:13 1

摘要:清晨,汉阴县城关镇小宋家涧池烩面片店的后厨已是一片繁忙。透明玻璃隔断后,厨师们动作麻利,扯面如银练飞舞,炒锅翻腾间香气四溢。目光所及,灶台锃亮如镜,食材分门别类存放于洁净的保鲜盒中,身着统一工装的员工一丝不苟——这整洁有序的一幕,不仅店内顾客透过玻璃隔断尽收眼

通讯员 吴学康 文婷

清晨,汉阴县城关镇小宋家涧池烩面片店的后厨已是一片繁忙。透明玻璃隔断后,厨师们动作麻利,扯面如银练飞舞,炒锅翻腾间香气四溢。目光所及,灶台锃亮如镜,食材分门别类存放于洁净的保鲜盒中,身着统一工装的员工一丝不苟——这整洁有序的一幕,不仅店内顾客透过玻璃隔断尽收眼底,更实时呈现在数公里外汉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明厨亮灶”智慧监管中心的电子屏幕上。更便捷的是,店内顾客落座后,轻扫桌上二维码,这家店的资质证照、人员健康信息、后厨实况监控便跃然屏上。“以前带孩子下馆子心里总不踏实,现在看见后厨干干净净,连洗菜池都亮得反光,点菜都更有底气了!”市民李女士感叹道。这一幕幕,正是汉阴县倾力打造“明厨亮灶”智慧食品安全工程,用心用情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生动缩影。一场从“后厨重地,闲人免进”的传统封闭模式,向“阳光操作,请您监督”的现代透明治理的深刻变革,正在这座人文底蕴深厚的陕南小城蔚然成风。它不仅让后厨食品安全变得“看得见、管得住、信得过”,更重塑了餐饮行业的诚信生态,提升了整座城市的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民生幸福底色。

智慧监管筑牢舌尖上的安全“防火墙”

汉阴“明厨亮灶”工程,绝非简单的“摄像头+显示屏”,其核心是一套融合线上智慧巡查与线下透明呈现的创新监管机制。它彻底打破了传统“人盯人、扫街式”监管的时空局限与低效困局,构建起食品加工“过程可感、来源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责任可究”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为食品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数字防火墙”。

线上智慧天眼,实时预警促规范。汉阴县整合市场监管力量,投入专项资金,高标准建成县级“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指挥中心,打造全县餐饮安全的“智慧大脑”。目前,全县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旅游景区餐饮、网络订餐热门店等重点领域的餐饮单位均已接入平台。在后厨的清洗区、切配区、烹饪区、消毒区等关键操作点位,均安装了高清广角摄像头,确保无死角覆盖。更为核心的是搭载的AI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如同不知疲倦的“电子哨兵”,7×24小时自动巡航扫描。系统预设算法能精准识别未佩戴工帽、未规范穿着工服、违规吸烟、垃圾桶未加盖、厨房内有害生物活动等7大类、20余项常见的不规范操作和风险隐患。一旦捕捉到异常画面,系统会自动生成预警信息,通过专用APP或短信,实时推送至对应的辖区网格监管员和餐饮单位负责人手机端,实现风险即时感知、问题秒级响应。

线下透明厨房,阳光操作看得见。线上智慧监管是“神经中枢”,线下的“透明厨房”建设则是面向消费者的“展示窗口”。汉阴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推进实体“透明厨房”改造。鼓励引导餐饮单位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采用“开放式厨房”“透明玻璃隔断”“视频展示(前厅显示屏)”“网络直播(扫码观看)”等多种形式,将昔日“闲人免进”的神秘后厨,转变为“请您监督”的阳光操作间。消费者进店用餐,后厨实景一目了然,食材从清洗、切配到烹饪、装盘的完整过程尽收眼底。这种“眼见为实”的透明度,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的安全感,同时也倒逼从业人员时刻绷紧规范操作的弦,将食品安全标准内化为日常习惯。

监督双管齐下,闭环处置效率高。线上平台精准抓取问题、生成工单,线下网格员迅速响应、现场核查、责令立即整改,形成了高效的“线上发现-线下处置-结果反馈”闭环。对数次预警或整改不力的单位,纳入重点监管名单,加大检查频次,进行重点管理。这套“技防+人防”“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机制,有效压实了企业主体责任,让餐饮企业从被动接受检查,转变为主动愿意把后厨“敞”给监管者、“晒”给消费者,将外部监管压力转化为企业持续规范操作、提升管理水平的内生动力。

“真金白银”激励,破解改造难题。“明厨亮灶”工程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汉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此项民生工程,将其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平安建设考核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市场监管、财政、教育、文旅等多部门协同发力。针对部分小微餐饮经营者存在的“怕投入、怕麻烦”的观望心态,县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创新实施“一户一策”激励机制。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制定详细的改造标准和验收细则,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餐饮单位,提供多种改造方案供选择,降低改造门槛。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每季度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餐饮单位,根据改造投入和效果,给予不同额度的现金奖励。这笔“真金白银”的激励,极大调动了餐饮从业者参与提升改造的积极性,许多经营者算清了“安全账”和“口碑账”,从最初的“要我改”迅速转变为“我要改”,甚至主动要求提高改造标准,争创示范点。

截至目前,全县已有500余家商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其中20余家被打造成明厨亮灶“透明厨房、阳光厨房”示范点,并且计划在9月底前实现明厨亮灶全覆盖,将以“明厨亮灶”赢得消费者信任,用“以奖代补”鼓励更多商家融入食品安全共治共管的良性循环。

重塑食品安全“良心活”

“明厨亮灶”这面“镜子”,不仅照给消费者看,更深刻地照进了餐饮从业者的内心,唤醒了他们对食品安全本源的敬畏与担当。

在汉阴县城经营了二十余年的“老张小吃店”,店主老张起初对安装摄像头颇为抵触。“做了一辈子饭,还要被盯着?”然而,当市场监管人员反复解释,尤其是亲眼看到屏幕上自家后厨偶尔出现的物品摆放杂乱、地面水渍未及时清理的画面时,以及顾客在扫码评价中委婉地提醒后,老张深受触动。“以前觉得东西味道好就行,现在才明白,干净整洁的环境、规范的操作,是对顾客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招牌的负责。”老张主动升级了后厨设施,严格区分生熟用具,要求员工每日自检自查。“现在打开监控看到后厨清清爽爽,我这心里也亮堂、踏实!做餐饮,说到底是个良心活。”

这种“良心活”的意识,在汉阴县凤凰国际酒店餐饮部负责人黄经理身上体现得更为深刻。他带领团队积极参与“明厨亮灶”示范厨房创建,将“食品安全是生命线”的理念融入日常管理。“‘明厨亮灶’对我们来说不是监视,而是鞭策和保护。我们的家人、亲戚朋友也会来酒店用餐,饭菜安全卫生、后厨安全要对得起顾客、对得起自己,说到底,要对得起‘良心’”黄经理介绍,酒店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内控流程,从供应商资质审核到食材验收入库,从烹饪温度、时间控制到48小时留样,每个环节都责任到人,全程可追溯。“后厨透明了,员工责任心更强了,我们敢于承诺、经得起监督,客人的好评自然就多了。食品安全做好了,生意才能长久。”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拥抱,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明厨亮灶”工程正推动汉阴餐饮从业者将食品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升华为一份沉甸甸的良心承诺。

“食”在汉阴 “码”上放心

汉阴“明厨亮灶”工程最直观的成效,是赋予了消费者前所未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食在汉阴,‘码’上放心”正成为现实。

在汉阴县初级中学门口,学生家长刘先生通过“阳光后厨”手机APP,就能实时看到学校食堂后厨的操作画面。“孩子天天在学校吃饭,以前总担心饭菜干不干净。现在好了,我随时能看到厨师炒菜、阿姨洗碗,连蔬菜是不是新鲜都看得清楚,这心一下就放到肚子里了。”刘先生表示,这种透明化让他对学校食堂的信任感极大增强。

“码上放心”不仅在于“看得见”,更在于“查得清”。汉阴县为接入“明厨亮灶”平台的餐饮单位统一生成了专属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得该店全景信息。“透明厨房”直播:实时观看后厨作业视频。“阳光档案”查询:查看商家资质证照、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等级、监管部门历次检查结果及整改情况。

在汉阴著名的凤堰古梯田景区的云海旅居度假山庄内,来自西安的游客赵女士点完当地特色菜“白火石汆汤”后,第一件事就是扫描桌上的二维码。“出来玩,吃当地特色最怕卫生没保障。扫了这个码,看到老板用的新鲜猪肉、厨房也收拾得井井有条,还有别的游客好评,这顿饭吃得特别安心!”赵女士对这种便捷透明的监督方式赞不绝口。

这种指尖可及的透明,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的安全感和消费信心。汉阴食品安全二维码承载的不仅是信息,更是沉甸甸的信任。

汉阴“明厨亮灶”工程,是一场深刻的“厨房革命”。它以机制创新铸就监管之盾,用意识重塑唤醒良心之尺,借科技赋能打造监督之钥。小屏幕照亮“大厨房”,它不仅是一项食品安全工程,更升华为一种理念、一项标准、一份触手可及的安全感。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是最大的公信力。当后厨不再神秘,操作趋于规范,监督触手可及,汉阴人的后厨亮亮堂堂,汉阴人的餐桌幸福滋味也愈发醇厚安心。“明厨亮灶”点亮的不仅是厨房方寸之地,更是民以食为天的信任灯塔,为汉阴打造“食安之城”照亮前路。这场惠及千家万户的“舌尖阳光革命”,正为民生幸福增添最温暖的底色,其创新实践也为当下后厨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了“汉阴样本”。

来源:阳光报阳光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