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28日至11月30日,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展会现场看到,博览会设有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康复等展区,有300余家国内外企业、机构等参展。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周学津 文 牛宏超 图)11月28日至11月30日,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展会现场看到,博览会设有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康复等展区,有300余家国内外企业、机构等参展。
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机协作实验室研发的智能导盲机器狗,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传感器和导航系统等智能设备,通过预先编程的软件控制,能够理解并响应主人启动、停止、设定目的地等语音指令。同时,识别环境中的障碍物、交通信号灯等,可以根据环境实时调整行进路线。
“我在夏季项目比赛中用这款高强度碳纤弹性脚,冬季项目比赛用的是滑雪专用假肢。生活中我使用的是可交替上楼梯智能膝关节。”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田径女子100米T63级金牌得主刘云海介绍,高强度碳纤弹性脚可以根据用户的体重、运动需求选择合适型号。
AI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儿童版)是针对儿童的专业步行康复设备,主要适用于儿童脊髓损伤或脑瘫导致的下肢肢体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肌肉萎缩症、肌无力症、神经肌肉疾病、运动协调障碍等疾病的康复。机器人也会提供有趣、可供互动的游戏,提高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意愿,增加康复趣味性。
AI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主要适用于各种类型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早期、中期康复训练,可实现减重、站立、原地步行、室内室外平地步行训练,步态训练,功能评估等,10秒可评估200块肌肉的状态。
康复医用3D打印机采用FDM熔融堆积技术,改良成型专用打印头和成型仓降温系统,主要用于儿童脊柱侧弯支具的制作。据了解,打印一个普通支具需要3~4小时,中型、大型支具则需要7—10小时。
浙江大学无障碍感知与智能系统浙江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彗光盲文刻印机,是国内第一台千元级别轻量型盲文刻印机,其盲点图生成与图文混排编辑也为最新助盲技术。此外,彗光汉盲双向翻译平台是国内唯一能处理复杂表格、数学公式等多模态文档统一翻译转换的软件,其盲转汉翻译功能是世界范围内首个将纸面盲文识别并翻译成中文内容的技术。
多动及学习困难评估与训练系统由数字康复管理平台及多台康复终端设备组成,适用于多动及学习困难患者的数字化评估、能力测试和康复治疗。该系统将传统评估量表、神经心理专项能力测验及生理信号(眼动)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康复服务,支持院内康复、居家康复、教学指导、医疗诊治辅助、用药管理等。
让“触摸有声音”。触摸有声无障碍展台面向视障人群,提供明盲双视阅读、增效触感及音频播放的多媒体服务,可以满足图书馆、博物馆、服务机构、政务中心等社会公共场所向视障群体提供的多场景无障碍信息展示服务。视障人士通过抚摸编钟下的盲文,通过触感反馈技术,即可触发相关音乐模块,让千年前的声音“可感可触”。
多姿态平躺电动移位机无需挪动和转移就能让老人在床上享受泡浴,卧床失能患者无需下床,可有效防止意外摔倒,对脆弱骨质的二次伤害。“我们希望对卧床失能患者来说,洗澡这件事能回归享受。”相关负责人介绍。
升降灶台由台面、洗菜盆、水龙头、排水管、按钮式调节腿五部分组成,搭载面板控制,无极升降、数字显示、遇阻回弹、儿童安全锁等,具有一键复位、两个(最高和最低)限制、三种记忆设置,适合人群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群体和残障人士。
来源:左手小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