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秘密测试以色列“苍鹭MK II”侦察无人机!电子战能力引关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1 10:44 1

摘要:2025年8月5日,日本和歌山县的白滨机场(Shirahama Airport)出现了一架神秘的无人机。这架注册号为4X-NBB的“苍鹭MK II”(Heron MK II)是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研制的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由日本川崎重工负责测试飞行

据美媒《防务博客》消息,2025年8月5日,日本和歌山县的白滨机场(Shirahama Airport)出现了一架神秘的无人机。这架注册号为4X-NBB的“苍鹭MK II”(Heron MK II)是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研制的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由日本川崎重工负责测试飞行。日本军事博主“式黑羽”(Shiki Kuroha)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的照片显示,这架无人机配备了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机身两侧还装有疑似电子战系统的灰色面板。

近年来,日本陆上自卫队对大型侦察/攻击无人机的兴趣明显增加。目前,日本正在同时评估以色列的“苍鹭MK II”和土耳其的“巴伊拉克塔尔TB2”(Bayraktar TB2),想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来快速提升无人作战能力。

“苍鹭MK II”是以色列现役主力无人机之一,专为情报、监视、目标获取和侦察(ISTAR)任务设计,续航时间超过30小时,最大飞行高度达3.5万英尺(约10.6公里)。它还能根据任务需求搭载电子战设备,执行信号拦截、干扰甚至网络攻击等任务。从曝光的照片来看,此次出现在日本的型号机翼下方安装了电子支援措施(ESM)天线,可用于探测和识别雷达、通信信号,为后续电子对抗提供数据支持。

这次测试不是简单的“试飞”,而是由日本军工巨头川崎重工主导。现场照片显示,除了无人机外,还有川崎的MULE牵引车等地面保障设备。军事专家分析,川崎的参与可能涉及系统整合、操作测试,甚至不排除未来在日本本土生产改进型号的可能性。

日本近年来在无人机领域没少下功夫,但自主研发进度缓慢。2024年,防卫省曾提出要研制国产攻击型无人机,但因技术瓶颈迟迟未能突破。此次引进“苍鹭MK II”,可能是想通过“技术嫁接”的方式加速国产化进程——就像当年引进美国“全球鹰”技术发展“RQ-4B”一样。

这架“苍鹭MK II”最引人注目的,是机身两侧对称安装的两块灰色长条形面板。虽然以色列方面未公开具体功能,但军事博主“式黑羽”推测,这可能是电子战系统的发射/接收装置。

现代战争中,电子战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2022年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曾用改装的小型无人机干扰俄军通信系统;2024年台海局势紧张期间,解放军电子战部队也多次演练对雷达和GPS信号的压制。日本显然意识到了这方面——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特别提到要“强化电磁领域作战能力”,而“苍鹭MK II”的电子战模块正好符合这一需求。

日本对无人机的选型不是“二选一”那么简单。土耳其的“TB2”价格更低(单价约500万美元,仅为“苍鹭MK II”的三分之一),且经过利比亚、纳卡等实战检验;但以色列无人机在电子战和系统整合方面更胜一筹。

防卫省内部消息认为,陆自倾向于采购TB2用于前线侦察,而航空自卫队则更看好“苍鹭MK II”的战略侦察能力。最终方案可能是“高低搭配”:TB2部署在离岛部队,执行近距离支援任务;“苍鹭MK II”则配合有人战机,负责东海方向的广域监视。

日本加速发展无人机,与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直接相关。2024年以来,解放军无人机绕飞钓鱼岛已成常态,朝鲜也多次试射新型侦察无人机。更让日本焦虑的是,2025年6月韩国宣布将引进美国“灰鹰”无人机,并计划在独岛(日本称竹岛)附近部署——也就是说日本在东北亚的无人机竞赛中已经落后。

日本军事评论员田村重信认为:“日本必须尽快建立无人侦察-打击体系,否则在未来可能的台海或朝鲜半岛冲突中,将失去战场感知能力。”而“苍鹭MK II”这样的高端无人机,正是构建这一体系的关键。

测试结束后,日本很可能会以“对外有偿军事援助”(FMS)方式采购少量“苍鹭MK II”。但长期来看,日本防卫省更希望实现技术本土化——就像当年引进P-3C反潜机后发展出国产P-1一样。

川崎重工此前已为日本海上自卫队研制过MQ-99舰载无人机,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如果“苍鹭MK II”项目顺利,不排除未来出现“日本版苍鹭”的可能。不过,以色列对核心技术一向管控严格,如何突破专利壁垒将是最大困难。#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军机处留级大学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