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的一天,在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报告厅,面对前来参加“榜样力量·劳模故事里的青春答案”主题活动的大学生,代冬祺的讲述赢得了大学生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陈华
95后城市骑手代冬祺没有想到,有一天他能站在安徽淮北市最有名的一所大学里,给一群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作报告。
6月的一天,在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报告厅,面对前来参加“榜样力量·劳模故事里的青春答案”主题活动的大学生,代冬祺的讲述赢得了大学生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他清晰地记得,第一天从事外卖工作,在暴雨中捧着漏汤的外卖盒,听着顾客投诉电话的尴尬场景。那天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要么别干,要干就得上心,就算是送外卖,也得送得像样儿!”
这句话既是自勉,又像是在起誓。
为了“零差评”,把自己逼成了“细节控”
很多人觉得,送外卖就是“跑腿儿”,但代冬祺觉得,当把“准时”当成使命,把“满意”刻进骨头,这份工作就有了不一样的重量。
2024年初,淮北市连日的暴雪致使道路积雪严重,车辆行驶困难。下午2点,代冬祺接到一个送往五号工地的订单,导航显示骑行需40分钟。
当时,积雪已没过脚踝,电动车根本推不动,而代冬祺的手机不断弹出顾客“大概多久到”的催单消息。
“再难也要把热饭送到。”这是上岗之前培训老师反复交代的一句话。抬头看了看漫天飞雪,代冬祺解开外套裹住保温箱,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约1.5公里终于来到顾客家中。
当顾客打开门,看到代冬祺睫毛上挂着冰碴、双手冻得发紫,眼眶一下子红了。“他突然说了一句‘谢谢,真是辛苦你了’。”代冬祺说,他能感受到这是一句发自肺腑的话语。
这件事让代冬祺感受到,在关键时刻配送的不仅是餐食,更是风雪里的一份温暖,是陌生人之间的一份信任。
为了实现“零差评”目标,代冬祺把自己逼成了“细节控”。他的三层保温箱里,汤品裹着防震垫,炒饭用隔热板分格存放,冷饮配着定制冰袋。他的手机备忘录里,记录着淮北各个小区四季的路况。他甚至记得哪条巷子的路灯会在晚上九点亮起来。
代冬祺琢磨出“三段式”沟通法:取餐时发确认短信,途中更新预计时间,送达前电话提醒。
这些看起来是笨功夫,却让代冬祺成了客户口中“最让人安心的蓝骑士”。
保持“零事故”,给自己“约法三章”
代冬祺曾目睹了一起配送员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躺在地上的骑手血流不止,散落的餐盒里,那份本该温热的番茄牛腩汤,混着血水在马路上蔓延。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快,不一定是本事,慢下来守住安全,才是对自己、对家人最大的负责。”代冬祺说。
从那天起,代冬祺给自己“约法三章”。
第一是严守出车前的“5分钟仪式”。每天早班第一件事,是绕车检查五要素——刹车、轮胎、灯光、电量、保温箱锁扣。
有一次,代冬祺发现刹车线磨损严重,他果断取消当天所有订单,自费更换配件。“有人说我傻,我却觉得,比起生命安全,这点损失算什么?”代冬祺说。
第二是遵循骑行中的“黄金法则”。绝不闯红灯、不逆行、不接打电话,遇到学校、医院等复杂路段,提前50米减速。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即便订单超时,也绝不拿安全换时间。
第三是做好经验传承的“安全课堂”。在成为小组长后,代冬祺定期组织小组安全例会,观看动画模拟演示常见事故场景。
有个新骑手总喜欢在一个十字路口抄近道逆行。为了让他“长记性”,代冬祺硬是陪着他一起在十字路口看了半个小时的交通状况。看着一辆辆疾驰的汽车从他设想的“近道”驶过,这名新骑手后怕地说:“哥,我以后再也不‘赌’了。”
5年来,代冬祺始终保持着零差评、零事故的纪录。“这不是奇迹,而是把‘准时’两字刻进骨头里,把‘安全’两字捂在心窝里。”他说。
不再是“临时工”,让时代重新定义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代冬祺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一次蜕变——晋升为小组组长。
上任第一天,代冬祺看着组里那些年轻的面孔,眼神里全是迷茫,像极了刚入行的自己。“那时我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让新人少走弯路,让老人保持热情,让团队成为温暖的‘家’。”代冬祺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代冬祺所在小组的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多次在公司的小组评比中名列前茅。
后来,代冬祺又升为副站长,负责整个站点的运营和管理工作。这意味着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站点的整体运营效率,他连续一个月跟着分拣员理货,跟着调度员研究派单逻辑,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根据员工的特点和能力,代冬祺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渐渐地,代冬祺所在站点的订单量稳步增长,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成为公司的优秀站点之一。
去年下半年,代冬祺以省赛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安徽省参加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虽然,最终并未斩获名次,但代冬祺觉得,这次经历让他眼界大开,认识到自身还有很大成长空间,比赛不是终点,而是看见差距、拥抱创新的起点。
“5年前,当别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时,我总会含糊地说‘送外卖的’。但如今,当我穿着显眼的制服走在街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骑手投来理解的目光,甚至被大家称为‘城市的摆渡人’时,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职业的尊严。”代冬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个曾经被视为“临时工”的职业,正在被时代重新定义。
代冬祺的笔记本里,还夹着5年前初入外卖行业的照片。现在他常对新人说:“别小看这只外卖箱,它能装下你的汗水,也能装下你的梦想。”
“当你把每一单都当成作品去打磨,把每条路线都当成赛道去奔跑,终有一天会发现,那些滴落在车把上的汗水,早已在时光里凝结成闪闪发光的勋章。”代冬祺说。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