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合肥,一个愿意等你成长的地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11 10:28 1

摘要:又是一年毕业季,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合肥。这座以科创为笔、以活力为墨的城市,正成为新一代逐梦人的热土。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市新招引高校毕业生超35万人。今年一季度,新招引毕业生近6万人。短短15个月,合肥“吸引”来了41万青年人。

又是一年毕业季,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合肥。这座以科创为笔、以活力为墨的城市,正成为新一代逐梦人的热土。数据显示,2024年合肥市新招引高校毕业生超35万人。今年一季度,新招引毕业生近6万人。短短15个月,合肥“吸引”来了41万青年人。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透过上述一串数字背后,看到的是一颗颗年轻的心与一座城双向奔赴的深沉回响。

青年择城,首在发展的土壤能否托起梦想的重量。高承蕴的创业故事便是明证:大学期间在合肥的所见所闻,让他亲历了这座城市的低空经济“从概念变成现实”。当他的无人机公司在瑶海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落地生根,合肥蓬勃的产业生态便成为其“让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理想的坚实底座。同样,中国科大毕业的蔡成选择留在家乡,正是因为合肥快速发展的产业集群与政策规划,让材料工程专业人才看到了“用武之地”。

其实,这绝非偶然。因为合肥以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闻名,其产业生态链的精准构建,本质上是为青年才俊量身打造了施展抱负的舞台。而对青年来说,他们要的不是温室,而是能扎根、能攀援的苗圃,合肥提供的正是这种“看得见未来”的产业土壤。这些年,合肥产业布局的精准前瞻,无疑为青年才俊提供了挥洒才华的广阔舞台。

青年择城,亦在生活烟火能否熨帖奋斗的艰辛。合肥的魅力,不单在产业的星辰大海,更在人间烟火的温暖抚慰。对蔡成而言,下班回家吃顿热饭、周末登山逛吃的寻常日子,是事业打拼的温馨港湾。从深圳来的任广杰,半年间便爱上了合肥的“接地气”,那份“烟火气里藏着的温度”,让他决心定居于此,将家人接来。而刘杨从长沙回合肥创业,户口迁移、孩子入学等安排,无不体现出这座城市对“新合肥人”的接纳诚意。

生活成本的“适中性”是表象,其内核是城市对青年安居乐业基础需求的深切体察与务实满足。一座城市若只仰望星空而忽视脚下的烟火,终难留住人心。合肥深谙此道,其宜居宜业的“平衡感”,正是化解青年奋斗焦虑、滋养持久创造力的无形养分。生活成本的适中与人文关怀的暖意,无疑为青春奋斗提供了舒适的港湾。

青年择城,更在城市气度能否涵养成长的可能。高承蕴那句“合肥更像一个愿意等你成长的地方”,道出了年轻人心中的至深感触。刘杨公司甫一落地瑶海区,政策倾斜、资源对接、合作桥梁的搭建便接踵而至——这是城市对创业者无声的托举。任广杰所在企业选择合肥布局工业板块,正是看中其产学研联动的高效——中国科大、合工大的科研力量能“直接赋能产品迭代”。

这种“愿意等”的姿态,折射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城市耐心与发展智慧。它不追求人才的即时“变现”,而是尊重创新规律与个体成长的周期,提供容错空间与持续支持。这种包容与信任所营造的安全感与归属感,恰恰是青年敢于试错、勇于深耕的底气所在,也是城市创新活力生生不息的源头。合肥以虚怀若谷的耐心与实实在在的支持,为青春成长留足了从容空间。

青春与城市最动人的关系,莫过于你愿扎根,我愿守候,让每一粒梦想的种子都能长成挺拔的树。合肥以科创为笔,以活力为墨,在产业、生活、生态三方面精耕细作,为青春铺展了一片可奔赴、可栖息、可生长的热土。这“等”的姿态背后,是对创新规律的尊重,是对人才成长的信任,更是对城市未来最深远的前瞻。当青春遇见愿等待的城市,树苗终将成林,在时代的土壤里写下不朽的郁郁葱葱。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