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山海情 一生教育缘——济南帮扶团队用初心在东乡大地写下“生长”的诗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1 10:14 1

摘要:在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宏大布局里,东西协作是跨越山海的使命奔赴。三年前,以盖新吉校长为代表的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帮扶团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东乡县第三中学,在陇原大地的教育沃土深耕细作。如今,这段帮扶历程即将收官,其留下的教育火种,正照亮东乡教育的未来,生

在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宏大布局里,东西协作是跨越山海的使命奔赴。三年前,以盖新吉校长为代表的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帮扶团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东乡县第三中学,在陇原大地的教育沃土深耕细作。如今,这段帮扶历程即将收官,其留下的教育火种,正照亮东乡教育的未来,生动诠释着中组部“组团式”帮扶政策的深远成效。

三中学生的课间时光。东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利军 摄

初遇:在薄弱处锚定方向

2022年初秋,东乡三中还是一所被贴上“薄弱”标签的学校,师资活力不足,教学设施陈旧,学生眼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盖新吉校长带领帮扶团队跨越1600公里而来,带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开启帮扶征程。这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中组部“组团式”帮扶政策下,教育力量精准补位、激活薄弱学校的生动实践。

唤醒:从“散沙”到“聚火”的师者蜕变

“盖校长第一次听我的课,没说好坏,只问‘如果是我,会怎么讲’。”数学教师魁怀蓉至今记得那堂改写她职业生涯的课。初到东乡三中,盖新吉便以最扎实的方式破局,一个学期听课超百节,摒弃“你好我好”的评课陋习,创新推行“观课议课”模式,用思维碰撞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

在“青蓝工程”带动下,年轻教师马学珍成了盖新吉的“徒弟”。从板书设计到课堂提问,手把手的指导让她在两年内快速成长,如今已被调配至县一中任办公室副主任。三年间,56批次(200人次)教师赴山东名校培训,8批专家入校送教,全州赛课中3个一等奖、12个二等奖的斩获,23名省州县骨干教师的涌现,彰显“青蓝工程”与交流培训的成效。这背后,是中组部“组团式”帮扶对师资培养体系的重塑,让优秀教育经验实现跨区域流动。

生动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图源东乡三中。

第二批帮扶成员、教学副校长王璐至今记得初到时的震撼,接手的班级数学平均分仅20多分,但他看到东乡教师的坚守——凌晨五点的办公室总有改作业的身影,冬天冻裂的手握着粉笔从不松懈。针对三中教师备课深度不够的问题,王璐和帮扶团队教师与本地教师一起磨课,大大提高了课堂质量,也让老师们在教学教研上的热情高涨起来。七年级“整本书阅读”活动登上省州县媒体,学生赵同学的数学成绩从30多分跃升至92分,这些变化让王璐深切体会到,不是学生不行,是缺了引路人。

生长:从“迷茫”到“自信”的学子绽放

“以前觉得学习枯燥,现在我有了自己的梦想。”高二学生周志伟的转变,是无数孩子的缩影。面对学生的自卑与厌学,盖新吉带着教师们踏上家访路,从秋季开学忙到次年二月,在东乡的沟壑间解开58个孩子的心结。盖新吉常提醒教师们,教育是农业,要相信每一颗种子都有破土的力量。

盖新吉校长正在工作。东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利军 摄

盖新吉推行“四点八字”养成教育:“见到老师要问好、垃圾不扔还要捡、说话不能吐脏字、公共场所不打闹;入室即静、落座即学”,让孩子们在细节中重塑自信。如今,东乡三中学子的变化肉眼可见,见到客人主动鞠躬,校园里纸屑无踪,课堂上专注投入。全州跳绳比赛勇夺冠军,女子排球队入选州队征战全省,田径队训练如火如荼……2024年高考,这所“零门槛”学校创下自身历史:14名文化课考生、28名艺体生达本科线;2025年,本科上线人数增至51人,刷新纪录。正如教研中心主任陈青兰所说:“盖校长带来的‘让学习真实发生’的理念,已刻进每节课的细节里。”

蜕变:从“简陋”到“现代”的校园新生

“刚来时,冬天上课要戴手套,笔尖在冻硬的作业本上划不出痕迹。”盖新吉仍记得初到的场景。面对教学设备陈旧、校园环境简陋的现状,他踏上“化缘”之路,向派出单位求援,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帮扶资金向三中倾斜。

东乡三中的“荣誉墙”。东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马利军 摄

三年间,近2000万元资金如甘霖注入,19间教室装上150余盏护眼灯、19台希沃交互式电子白板;两个微机室完成更新,100台高性能电脑打开信息世界的大门;学术报告厅、录播教室实现现代化升级;2000平方米教学楼与宿舍加装保温层,让高原冬日不再刺骨。以及食堂重建工程虽未能在他任期内完工,但这份牵挂早已写进交接清单里。

“每间教室都有智能白板,学习像看动画一样有趣。”学生李莹莹的话里满是欣喜。硬件的改善,更托举起教育的活力——东乡三中与山东省实验中学等7所名校结对,云端教研、师生互访成常态。与山东实验中学、济南九中、济南三中等学校线上开展送教助研、主题教研等活动,并累计组织40名优秀学生赴济南多所名校学习。

延续:山海情长,教育火种永不熄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王璐的眼眶逐渐湿润,“我已经感觉到东乡就是我的第二故乡,离开这里说实话非常的不舍。”但在最后,他笑着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再回到三中,和老同事们一起继续为东乡的教育事业再尽一份力。

王璐在东乡三中的教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东乡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建义 摄

三载帮扶路,一生东乡情。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正如盖新吉所说,“东乡三中的每一个变化,我们都会时刻关注;老师们的每一点进步,孩子们的每一次成长,我们都会由衷喝彩。济南与东乡的教育纽带,早已被我们用真心系紧。”而这,正是中组部“组团式”帮扶最动人的注脚,让教育的光跨越山海,让生长的力量永续传递,在东西协作的宏大叙事中,书写教育均衡发展的崭新篇章。

记者:马利军 高建义 唐雨晴

来源:东乡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