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员干部处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时常会有“人告之以有过”。只有具备闻过则喜的气度、从谏如流的胸襟,充分理解监督背后的爱护,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把监督约束化作奋进之力。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党员干部处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时常会有“人告之以有过”。只有具备闻过则喜的气度、从谏如流的胸襟,充分理解监督背后的爱护,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把监督约束化作奋进之力。
1940年10月,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参政员施文舫当面向陈毅同志提意见,指责一名干部贪污腐化、欺上瞒下,言语间还带着对陈毅偏听偏信的不满。因其言辞过激,陈毅忍不住发了火。次日,陈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来不及吃早餐便到施文舫家登门道歉。20多年后,他还对此事念念不忘,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喜有错误,痛改便光明。一喜得帮助,周围是友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有“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之称的恽代英同志曾指出,纪律的维护要靠严密的制度和监督。他心底坦荡地说:“要问我亦会有时‘出卖’救国事业么?我决不昧着良心嘴硬,我每到没有监督裁制的地方,便总有些自己把握不住,所以我为要保证自己‘不卖’,亦只有努力求党的纪律加严,下层阶级监督力量的发展。”
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朱德同志认为,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就是对同志负责、对组织忠诚。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在江西瑞金时,曾被编在中央军委机要科党小组过组织生活。他担心党小组长顾虑他是首长,便与其“约法三章”:一是党小组过组织生活必须通知他;二是党小组给每个党员分配任务时必须有他;三是党小组长必须定期听他汇报思想情况。
陈云同志乐于接受监督,“要提倡坚持原则,提倡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的精神。只有我们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气,党的团结才有基础,党才有战斗力。”他说,光说好话的人都是拍马屁的,拍马屁决不是件好事;不客气批评别人的人,才是好人,才够得上是革命同志。
王震同志在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时,错误处理了一位同志。发现错误后,他撤销处理,公开向这位同志作检讨,并将检讨内容下发,在团场广播里连续播放了20天。
厌约束,蕴祸患;监督好,大有益。党员干部敢于接受“日光灯”照射,学会在“玻璃房”里工作,是一种清醒、一种自觉,也是一种胸怀、一种自信。革命先辈胸襟开阔、从谏如流,对待监督不回避、不抵触,对待错误不遮掩、不伪饰,为我们立起了标杆。每名党员干部应自觉向他们学习,主动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做到闻过不怒、闻过不责、闻过则改,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好样子。
李林栋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