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有片仿栗林——老科学家的科学访问故事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0 21:54 1

摘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注于禾草(禾本科)分类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等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10部。所带领的研究组主要以东亚特征成分为对象,开

彭华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注于禾草(禾本科)分类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等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10部。所带领的研究组主要以东亚特征成分为对象,开展植物分类学与区系地理、系统发育基因组学与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共指导30余名研究生(19名博士,11名硕士)。

很早就听昆明林业推广总站马骏站长说,在昆明市富民县的山里头有很多大的树,出乎意料的大。心中就萌起什么时候跟他去见识见识的打算。最近,好不容易彼此有时间就一起相约而去了。

由于路窄,车在山路上缓慢行进。时不时来辆对头车,很难错车,所以不远的路走了较长时间,我们大家估计可能是附近某个大点的集镇赶集,山上的山民开车前往就造成了这个局面,平时没有这么样子。路过拖旦村后,就看见了当年我们发现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香果树,马站长说建立了保护小区,拉起的铁丝网可以证明。再往前走,看见了一个新修的大坝横亘河谷中,坝体上面写有“拖旦水库”的字样,不知道是多大的库容,这里的山谷发育很好的水源,可以推测是具有饮用的功能。

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毒药树

Sladenia celastrifolia

马站长说要看的就是水库上边那片郁闭度大的林子,我一看就喜不自禁。仔细观察知道,实际上我们来过这里两次。一次是与做植化的老同学来采集毒药树,因为他博士毕业后得了个院长基金,需要做活性好的植物,听见毒药树的名字就觉得应该是个好材料。另一次是来这里是组上要采集全唇花的胚胎学材料,但均是在羊槽箐村民组那边,而这次是往左边的路拐上一小节,就到了林子下边。

全唇花 Holocheila longipedunculata

顺着一个小溪沟上到了林中,可以看见很多不同径级的仿栗(Sloanea hemsleyana),仍然常绿,其中较有规律,基本上以其为中心,间有同样常绿的滇楠(Phoebe nanmu),两种树木几乎占了郁闭度的半壁江山多,平均高几乎达到了20米以上。其中一株仿栗,要几人合抱才能围住,基部中空,几乎可以放入一张小桌子,四人可以围坐来一场掼蛋;该树还产生独树成林的奇观,居然在其板根上产生了无数萌生个体,不注意以为是其产生的实生苗。从保护的角度看,空洞可能是人为造成,需要尽快采取措施。

仿栗

滇楠

在乔木层还有不少落叶成分杂居其中,有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君迁子(Diospyros lotus)和楝叶吴萸(Tetradium glabrifolium)等,地上可以捡拾到他们的果实及种子,特别君迁子,非常好看。

胡桃楸

楝叶吴萸


君迁子

地上捡的种类


灌木层种类也丰富,除了以上大树的实生苗,还有杜茎山(Maesasp.)、云南泡花树(Meliosma yunnanensis),以及小乔大灌类的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等,还有一株大灌木被看不见叶子的木质藤本“绞杀”。在这个居间的层次向上一点,有一株很大的山玉兰(Lirianthe delavayi),是我迄今看到最大的一株。君迁子和山玉兰的树干木栓层由于不断增粗,似乎要挤破树干一样,炸出一个个指状单体,让你感觉到岁月的沧桑。

云南泡花树

八角枫


山玉兰增粗的木栓层

绞杀


山玉兰的花

草本层主要有层片状的聚花合耳菊(Synotis glomerata),构成地被优势;也常见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在相关调查中常被混成荩草(Arthraxon hispidus),所以,在有的书本较干旱的环境中遇到这样的描述也不要奇怪。其它的由于隆冬季节就不多见了。穿梭在林间的还有一些藤本植物,通常情况下,应该有巴豆藤(Craspedolobium unijugum),似乎没看到,可能那个“绞杀”藤就是它。还有一直爬到树顶的爬藤榕(Ficus sarmentosa var.impressa)、石宝藤(Euonymus vagans)及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后者要注意其郁闭被攀爬的树木造成危害的情况。

竹叶草

爬藤榕


石宝藤

常春藤


值得注意的是,该地段应该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带,但是所谓的两青冈两石栎两栲的经典组成几乎没有看到。想起一个权威学者说的老百姓砍櫵选择的后果,因为地带性的壳斗科相关树种燃值高且富含木炭,是不是果真如此需要好好进行田野调查和访谈。

说起来,这里是值得推广的进行自然教育的好去处,吸猫吸狗,目前又有了吸树的现象级自然欣赏框图。无疑这片仿栗林是不错的绝佳去处。鉴于其是县里的保护小区,需要县上好好规划、引导和管理。作为一个保护小区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举措,但在里面做了便于攀爬的景观欣赏的人工梯阶就势必需要好好管理和做一定限制。

群落内部结构一览

入园须知

上海植物园1号门(龙吴路111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7:00-17:00,5月~10月7:00-18:00;3号门(百色路940号)、4号门(罗城路15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6:00-17:00,5月~10月6:00-18:00。残疾车辆统一从1号门进出

团队请至少提前3天联系,于工作日8:30-16:30拨打021-54363369*1017。详见官方网站。

游园须知

为确保市民游客能拥有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请大家错峰出行,若达到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相应大客流预案。因室内专类园瞬时承载量有限,游客量高峰时段,谢绝开展聚集类非游园活动。

来园交通

公共交通

【一号门(龙吴路1111号)】

龙吴路百色路站:56、714、720、770、824、956、958、178、上奉专线

【三号门(百色路940号)】

百色路龙川北路站:824、720、973

龙川北路百色路站:810、820、192、824、718、973、957、南南线【四号门(罗城路151号)】

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出站后过天桥,沿东泉路步行至罗城路。

自驾车

因上海植物园2号门停车场已经拆除,周边停车资源紧张,请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来源:讲科学停不下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