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跻身全球前五,外媒:比亚迪以技术铁幕,重塑汽车权力版图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10 20:37 1

摘要:就在刚刚,《财富》杂志发表了2025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人士榜单,其中排名前十,有两位中国人上榜,分别是第五名的王传福和第七名的任正非。

就在刚刚,《财富》杂志发表了2025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人士榜单,其中排名前十,有两位中国人上榜,分别是第五名的王传福和第七名的任正非。

对于任正非跻身于前十名是意料之中,但王传福位于前五确实让人吃惊。

毕竟在去年,王传福还是在排名19,但如今王传福已经在全球影响力跃居前五!

这背后不仅是对王传福个人领导力的肯定,更是对比亚迪近年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有力认证!

因为如今的比亚迪,在王传福的领导下,通过精准的战略、核心的技术以及快速的决策机制,正在以强大的综合实力和日益扩大的全球影响力,持续引领行业变革。

正如当年王传福在比亚迪总部研发中心提的字:“研发投入必须高于净利润,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法则!”

这也难怪外媒感慨:汽车界的华为出现了,比亚迪终究还是打破了西方百年来引以为豪的“燃油机”优势,来自中国的电动车正在驶向全球。

数据显示,从2011年~2024年期间,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826亿元。

而且这13年中,有12年的研发支出是高于净利润的。

以至于在过去13年,比亚迪陆续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超级e平台、易四方、云辇系统、璇玑架构、天神之眼等多项颠覆性技术。

截至2025年,比亚迪全球专利申请突破5.8万项,涵盖了电池、电机、电控、芯片全链条……

光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专利集群,就能碾压特斯拉4680电池,以至于刀片电池的针刺实验零起火的安全标准被写入了中国2025国标GB38031。

除此之外,比亚迪的垂直整合能力,更是让中国人重新掌握了汽车“价格主动权”。

比亚迪自制率超过90%,通过设备改造把电池的生产成本压缩至竞争对手的四分之一。

这也是为何如今的比亚迪秦,可以把价格降低至10万以下的价位。

当然,价格只是比亚迪众多优势的其中之一。

因为基于比亚迪自主研发的“天神之眼”,构建起从传感器端到执行器端的“整车及端到端”,以至于让汽车行驶过程中,在一些爆胎、低附着路面等极端场景中都能联动动力、悬架、制动等系统实现毫秒级响应,把事故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更重要的是,比亚迪全球率先承诺对所有搭载天神之眼辅助系统的车辆,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以及损失进行全面兜底。

无疑,这是比亚迪对这项技术拥有极大的信心。

2024年,比亚迪一举成为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其销量更是超过了特斯拉的近一倍,全球新能源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1.7%。

比亚迪在海外市场销量如此耀眼的背后,离不开王传福的“本土化制造”战略。

当欧盟对中国电车加征38%关税的时候,比亚迪在匈牙利基地已经下线了首辆海豹车型,实现了欧洲本土化生产,完美打破了欧洲妄想以“关税”遏制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的目的。

同时在东南亚市场,比亚迪发展势头更猛。如今比亚迪在泰国工厂年产能已经高达30万辆,同时在印尼电磁厂也锁定了镍矿资源。

此外,比亚迪借助巴西工厂,把墨西哥市场占有率推至15%,剑指北美腹地。

这一套“产地销”的战略打法,让比亚迪在2025年海外产能突破120万辆,全球化成本降低至19%……

如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经遍布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王传福通过深化全球化布局,其领导的比亚迪正在将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卓越的产品体验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带向了全世界。

比亚迪的崛起并非一夜之间,而是夜以继日的人才培养,呈现出如今12万工程师军团

目前比亚迪拥有12万工程师,研发团队规模已经成为了全球车企之首。

光是2024年,比亚迪就招纳了1246名博士,涵盖了材料学、AI算法、车辆工程等137个细分领域。

因为在很早之前,比亚迪就提出过“技术鱼池”的理念:“提前十年布局多领域,需要时即可捕捞”。

比如在2009年,王传福曾提出研发商用储能电池,最终在2025年比亚迪签约西班牙Endesa建设2Gwh电站,而如今,比亚迪全球储能装机量更是跃居第三。

这也难怪,德国媒体《德国之声》会感慨:汽车工业的权力更迭,从未如此迅猛。

在内燃机时代,德国用132年确立霸权,但在如今的电动车时代,中国仅用20年便重划版图。

事实上,比亚迪快速崛起的背后,是中国工业成功转型升级的有力见证。

当年西方专家嘲讽:“就算给中国人图纸,也模仿不出来一样的发动机。”

但如今,王传福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说出“技术壁垒是纸老虎”时,西方汽车巨头才意识到:这场变革的真正终点,是中国从技术追随者蜕变为规则定义者。

来源:科技讲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