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些天网上有个新闻,河南有个老太太快一百岁了,六个娃抢着养,这事听着新鲜。老太太有三个儿子三个闺女,儿子说闺女嫁出去了该管婆婆,可三个闺女倒也没松口,愣是把老太太当宝贝似的抢来抢去。最后老太太平均分,两个月换一家住,这事传到网上好多人都说感动,说现在这年头还抢
前些天网上有个新闻,河南有个老太太快一百岁了,六个娃抢着养,这事听着新鲜。老太太有三个儿子三个闺女,儿子说闺女嫁出去了该管婆婆,可三个闺女倒也没松口,愣是把老太太当宝贝似的抢来抢去。最后老太太平均分,两个月换一家住,这事传到网上好多人都说感动,说现在这年头还抢着养老人的真不多见。
其实这事儿在村里早闹腾好几个月了。老太太住哪个儿子家,隔壁王大爷都能给你细数一遍。村头卖烟的小李说,最早是老三儿子提出来要单独养妈,老二一听急了,“你才50多岁,我能干儿能干不过你?”老大家倒没怎么说话,但总往妈那屋送米面油。三个闺女倒是不太出声,大闺女有次在集上碰见街坊,抹着眼泪说:“俺们娘儿俩感情好,可不能输给兄弟们。”
村委会调解员老张翻着记录本讲述,这事开始挺麻烦。按老规矩闺女不养娘家妈,可现在政策不一样了,法律上儿女都有责任。调解的时候老大家儿子拍着桌子吵,说儿子挣得多当然得多照顾。闺女们也不服软,掏出手机展示银行卡流水。“咱们农村人讲理也讲面儿,争来争去最后得靠数算日子。”老张叹气说。
老太太现在身体挺硬朗,天天串门唠嗑。上次在村口打酱油,顺嘴还能背几首《悯农》。住儿子家时总问闺女电话,住在闺女家又念叨儿子种的地熟了没。有回老二媳妇偷偷告诉我,她婆婆半夜摸黑给每个孩子家里打电话,就为问问天冷没冷,该添被子没。
这事在网上火了之后,村里来了不少外地人。有拍视频的,还有写报道的。老太太闺女们合计着不让老太太太累着,可老太太自己倒是想露脸,总往镜头前凑。村东头开杂货铺的老赵说,现在老太太逢人就念叨,“我这六个崽子,比电视上演的还孝顺。”
前两天我去走访发现,老太太家墙上贴着张手写的轮流表,老三媳妇的笔迹歪歪扭扭写着“2023年10月到12月,住我家”。下面还有三个儿子按的手印,鲜红的像过年灯笼。问老三媳妇为啥不用电子日历,她说老太太眼神不好,纸上的字还能凑合看清。
有意思的是,这事传开后村里风气变了。原先总有人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现在年轻媳妇们见面聊的都是咋给婆婆买营养品。村主任开会时说,上季度调解赡养老人的纠纷少了两成。邻村有老人家属专门跑来问经验,结果被老张家儿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没啥窍门,娘把我们带大,该还账了。”
不过也有蹊跷的地方。调解员老张私下透露,调解记录里有段话没公开。原来有孩子偷偷找他商量,要是妈哪天走不动了,能不能换个轮流方式。还有人担心,将来老太太行动不便,各家会不会起争执。老张指着墙上挂着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说现在得一步步来。
现在老太太每天早上都去村口看新闻联播,说要学学新政策。有次她闺女给她买了个智能手机,她整天研究着看自己上热门的视频。虽然看不大清,但总拿着手机冲孙子乐:“瞧瞧,你奶奶多风光。”
昨天再去采访时,正赶上老二家接老太太去吃饺子。三个儿子三个闺女全到了,院子里七手八脚炸丸子。老大家儿子突然说:“妈,明年咱换个排法吧,让你多住谁家都成。”老太太笑着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星子,“瞎掰扯啥,按规矩来。”
这事传开后,县城养老院还特意给老太太送了宣传单,说她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家庭互助养老补贴。老太太闺女们合计半天,觉得还是家里住着踏实。调解员老张看在眼里直点头,“这才叫真正的以孝治家。”
说到底,这事儿不稀奇,也不寻常。稀奇的是现在还有人抢着养老人,不寻常的是六个成年人真能坐下来商量出个章法。老太太闺女中有个开小卖部的,有天跟我聊天时说:“我妈养大我们不容易,争这争那是该的,闹上法庭反倒是不孝。”
村里的狗都认识老太太,她走到哪哪就围一圈。有回下雨天,老三媳妇特意在村口支了把伞,就为等老太太走过坑洼路。这些细枝末节的事,调解记录上可没写,倒是真实地透着股子暖和劲儿。
上个月民政部门来调研,拍了好多照片挂在墙上当模范案例。老太太站在照片前,笑得满脸皱纹挤作一团。没人知道她心里咋想的,只知道她总念叨:“能活到恁大岁数,值了。”
来源:花丛追彩蝶的舞者